真正拉开孩子间差距的,不是成绩,而是心性!
成绩和心性,哪个更重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至少在现阶段,绝大多数学生都奔着成绩而去努力,在家长和学生看来,经过不同阶段“重点”学校培养后,考上理想大学,就会有一个好的前途……
事实真是这样吗?
阅读完本文,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思考。
很多人会发现,以前学校里面成绩数一数二的,不一定现在在同学里过得最好;
当时班上的后进生,也并不一定就混得差。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他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心性决定了他飞得远不远。
真正拉开孩子间差距的,不是成绩,而是心性。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取得好成绩
什么是心性呢?
《孟子·尽心上》中讲:“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陆九渊说:“心即理也”“心性不异,即心即性。”
心,指所谓天赋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知性,指认识所谓天赋给人的本性,即仁义礼智“四端”。
所以心性合在一起,就是性格,就是品德,就是修养,就是人格。
现代社会,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聚焦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心性的培养。
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
国学大师南怀瑾有一个师大毕业的学生。
一天学生来看他,南怀瑾问道:“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学生说:“老师!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考试啊!”这句话讲得很沉痛,南怀瑾与学生只好相对苦笑。
南怀瑾不禁痛心疾首地感叹说:
“读书人根本上要把品德修好,这是公认的目的。可是近几年来,跟着西方文化转,大家体会到的生活就是现实,不外物质。教育的目标也因而移转,完全忽略了心性的修养。”
教育方向出了问题,自然就容易结出畸形的果子。
去年有一则新闻曾引发公众的热议。
由武汉飞往巴黎的航班已停止办理登机后,武汉某名牌大学的一名女博士到达值机柜台,要求办理乘机手续。
柜台值机员解释过了值机时间,并建议其改签或退票,但女博士反问:“我就迟到五分钟怎么了?”
在多次沟通无果后,女博士情绪失控,突然冲进柜台,朝着值机员的脸狠狠的打了一巴掌,接着又朝正脸部打了一巴掌。
后来女博士不仅被拘留,还被航空公司列入黑名单。
在学历上,女博士是毫无疑问的“高端”人才,但在德行上,这样的精英又与市井无赖何异?
所以说,决定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是否是个被人尊敬的人,不是高分和高学历,而是高尚的心性。
心性,是成功的关键
曾有一位培训机构的校长做过一个研究,在学校里那些与人为善、彬彬有礼、为人正直、勇敢果断的同学,无论成绩是否优异,长大后大多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
而那一部分性格脾气古怪或是伸手打人,张口爆粗的人,多年之后,依旧还是原来的模样,甚至还有一些至今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
俞敏洪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母亲从小就让我学会两样东西,一是勤劳勇敢,二是乐于助人。”
考上北大后,俞敏洪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风雨无阻干了四年。
所以他的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
有的时候他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
毕业十年后,1995年的新东方正在快速发展,急需大批优秀的人才,俞敏洪跑到美国和加拿大去找同学们。
为了“诱惑”他们回国,俞敏洪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挥金如土,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
同学们回来了,但是给了他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
这些同学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
提升心性,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人认为心性是天生的,只要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心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而改变的。
夏丏尊说过:“没有爱的教育,犹如没有水的湖。”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则。
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这些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
假如一位母亲性格十分暴躁而且十分挑剔,不容许孩子出一点错误,如果孩子犯一丁点错,她便大发脾气,对孩子责骂不断,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中,自然慢慢也形成了暴虐的性格。
一个人良好的心性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能让一个人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
所以,当孩子拥有了良好心性的时候,他就能举止合范,进退有度,在取舍之间能把握好分寸;
在成功之时,他可以喜不自胜,但不会得意忘形;
在失败之中,他可以黯然神伤,但不会意气消沉;
为官为富为贵,不会泯灭良知,不失恻隐之心;
身为布衣匹夫,依然会傲骨凛凛,心清魂净地做人;
在犯了错误之后一定会从自身去找症结,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脱责任……
如果父母能亲身向孩子垂范,让孩子养成好学、知耻、上进、勤俭、守分、有恒等高贵的心性,你还用担心未来孩子会惧怕任何风浪吗?
来源:华师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