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播到小度
从广播到小度
我已经记不得是几岁了,每天早晨大概是6点钟,墙壁上的播音箱,会准时响起“嘀——嘟——嘀”报时声,然后就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的歌声,这仿佛就是人们的闹钟,提醒大家起床了。
不过,这首歌响起时,勤劳的人们早早就起床了。而这个音乐声往往成为人们校对机械表的工具。印象中,大人们一听到这个声音,就会看看自己手上的表,是否与北京时间对准。
那时,乡下还没有电视,除了唱戏和放电影,大部分人只能通过这个音箱了解外面的世界。
印象中,我家中有一台收音机,是除了手电筒外的唯一家用电器。由于信号不好,父亲总是需要不断地旋转频道开关,发出“吱吱”声,才能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台收音机就放在床边的一张公事桌上,每天晚上睡前,我常常趴着床边看父亲收听节目。小时的我,常常感到好奇:人怎么可以装到里面?
上了小学,就开始接触到了三用机。一个个当中有两个小孔的长方形磁带,放入三用机的肚子里,按下播放键,就可以听到里面传出来的声音。后来,这种能唱歌的三用机,慢慢地走入寻常百姓家。年轻人嘴里流行的歌曲,大部分都是从三用机里学的。我们小学生也跟着学流行,看着磁带盒里的歌词纸,一遍一遍地跟着学唱。有时,从别人那借来的磁带,我们还会将歌词抄到自己的喜欢的笔记本上。高年级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本抄歌词的笔记本。
有一年,姐姐参加工作后,买了一台录音机,我更是如获至宝。还记得那几年,只要上了春节联欢晚会的歌,都是当年的流行歌曲。录音机有录音功能,我时常把过时的磁带,挖去防录卡,就可以录制收音机或者电视机里的歌曲了。偶尔,也会把别人好听的磁带,拿过来翻录。这种工作,始终能给我带来许多乐趣。
到了初中,已经开始有迷你的录音机——随身听。那时,看着同学带着耳机听音乐,是非常神气的事情。到师范读书,我们是英语加强班,需要听英语学习。所以,人人手里都有一台录音机,只不过我的牌子差一点,音质差一些。但是,拥有一台随身听,似乎就多了一个世界。说是拿来学习的,其实更多的是用作娱乐。开心时,听听美国乡村音乐、校园民谣,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不开心时,歌里唱的仿佛就是自己,或者就是自己在歌唱。
参加工作,借了同事的索尼听过之后,才知道什么叫音质好。每天背着公事包,耳朵里塞着耳机,骑着助动车,一路奔向美好。这个时候,已经了有了CD机音质更好。可惜太贵,我就没有使用过了。大概是2003年,听说有了MP3,不用磁带用电脑下载歌曲,而且音质特别好。我成为学校八九十位老师中的第一个拥有者,现在我还能记得它的样子,当时与它一起走进我的生活的,还有一台彩色打印机。
有了MP3之后,下班之余就是在电脑上下载歌曲。没过多久,就变成了极为普通的播放器。后来便有MP4,除了播放音乐之外,还可以播放视频。
这以后,自己年龄大了,听歌的兴趣骤减。至此以后,我就不怎么关注这种试听设备了。
直到去年,我参加了温州市工会组织的讲故事比赛,赢得了一台“小度”,才发现还有这么高级的东西。只要我们说一声:“小度、小度,播放……”它就会播放出我们想要的音频或者视频。这实在是太方便了,正是因为方便,它也有点麻烦。我说播放钢琴曲,儿子抢着说播放“宝宝巴士”,结果就是搞得“小度”也不知道听谁的指挥了。
想想这些往事,真是一种乐趣。突然间,发现自己已经四十而不惑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这些经历,下一代孩子是无法感受和想象的。
一切都在向前发展,岁月不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