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小说说小

一些人的不幸,成全了另一些人的幸福,这真是对生活莫大的反讽。

阿齐兹·聂辛《杰作诞生记》

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很多人的生计出现了问题:没有重大事件发生,诗人写不出杰作,记者写不出爆炸性的新闻;没有人犯罪,警察没有机会破案升职,律师事务所生意萧条,执行死刑的刽子手无法按人头领取工资;没有人生病,医生和药剂师穷得叮当响;没有人去世,掘墓工只能喝西北风……最终,一个大地主和一群村民的土地纠纷,拯救了所有人的饭碗:地主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得了一场大病;村民们输了官司,杀死了地主;杀死地主的村民,被判处死刑……医生、药剂师、律师、警察、刽子手、诗人、记者、掘墓工,每个人都因为这件事情大赚了一笔,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一些人的不幸,成全了另一些人的幸福,这真是对生活莫大的反讽。

海因里希·伯尔《卖笑人》

笑本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如果作为谋生的职业,笑则成了负担,乃至痛苦。小说主人公“我”以卖笑为生,只要有顾主花钱请他笑,不管何时,无论何地,他都必须发出笑声。“我差不多每天晚上都坐在杂耍场里,担任微妙的捧场者的角色,在节目淡而无味的当儿发出感染人的笑声。”“我的大胆的狂笑必须笑得正是时候,早了不行,迟了也不行。时候一到,我就得捧腹大笑……”由于以卖笑为职业,他在业余时间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甚至一听到别人的笑声,就会心烦意乱。换言之,他已经被这种有违人性的职业彻底“异化”了。“我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现笑,但是,我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而笑。”生活的无奈与辛酸,一至于此。

帕尔·拉格奎斯特《英雄之死》

这是一个扣人心弦的开头:“有座城市,那儿的人们总觉得任何娱乐消遣都不够过瘾。于是一家财团聘请一名男子让他在教堂塔尖上表演拿大顶,然后坠落下来摔死。为此他将拿到五十万赏钱。”紧接着,小说对这场“自杀秀”发生前在城市里引起的轰动进行了一番浓墨重彩的渲染:财团的策划受到“高度赞扬”,志愿自杀的男子被人们视为“英雄”,他的背景和经历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他自杀的那一天被人们当作“盛大的节日”来期待……而小说的结尾,却是出奇地平静和冷酷:“那人跌落了下来,只有眨眼的工夫,人们为之震惊,然后就起身、上路、回家。”一切复归于无聊。读完这篇小说,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惟一想起的,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生命的价值,仅仅和“调料”相当,所谓“悲剧”,莫过于此。

伊莎贝尔·阿连德《我们都是泥做的》

火山爆发,引发雪崩,泥浆、石头和污水汹涌而下,瞬间把村庄吞没。阿苏塞娜,一个13岁的女孩,深陷泥潭之中,苦苦挣扎。电视台记者罗尔夫·卡勒决心竭尽所能,要把女孩救出来,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女孩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罗尔夫在救援现场,通过电视屏幕向全社会发出他需要一台抽水机的呼声,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源源不断地送来的,是电缆、磁带、胶片、录像带、精密镜头、录音机、反射屏幕等,惟独没有抽水机。录影设备精确地记录了阿苏塞娜面临的困境,而迟到的抽水机,则彻底摧毁了她求生的希望。经过三天两夜的不懈努力,罗尔夫的救援行动以失败告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在泥潭中消失。在陪伴女孩的过程中,罗尔夫想起了二战时的可怕经历。无论是面对战争灾难,还是自然灾难,他都深感孤援无力。危急关头,由于人为的拖延或者无效的援助,许多本来不该发生的悲剧真切地发生了,此时此刻,谁又敢说自己不是“泥做”的呢?

黑井千次《小偷的留言》

小偷入室行窃,发现房子里很乱,一片狼藉,决定先清理一番再下手。整理家务,清洗厨房,打扫卫生……小偷做完这一切,已经没有时间再偷东西了,于是怒气冲冲地在他擦得非常干净的桌面上留下了一张纸条:“好好整理一下!脏得让俺连偷东西的情绪都没有了。”为了观察房子主人的动静,第二天,小偷特地从房子门前走过,发现信箱上贴着这样的留言:“感谢你的清扫,欢迎常来。”落款是:“一个妻子被盗的男人。”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这真是一个令人感伤的结局。对于房子的主人来说,一旦爱情失窃,爱人转身离去,家便不再是家,房子便不再是值得留恋的地方。这正是小偷进门的时候,房门为什么没有上锁的原因。既然人心是锁不住的,锁住房门又有何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