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定点清除的战术运用

非洲猪瘟在我国肆虐近两年时间,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在与非洲猪瘟抗争过程中,养猪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了非洲猪瘟病毒的特点。面对非洲猪瘟,我们要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首先,要相信非洲猪瘟不会毁灭我国养猪业,反而会加速我国生猪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必将战胜非洲猪瘟;其次,在战术上要给予充分重视,针对非洲猪瘟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性,制定针对性战术方法来防控非洲猪瘟。目前国家对非洲猪瘟防控政策做了适当调整,明确规范了自检阳性处置程序,允许猪场进行自救,这意味着猪场非洲猪瘟定点清除的合法化。针对非洲猪瘟高度接触性传播的特性,制定非洲猪瘟定点清除战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就非洲猪瘟定点清除的战术运用进行阐述,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裨益。

信息战

信息战是定点清除工作开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要迅速了解敌人及自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猪场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要第一时间收集以下准确信息,根据信息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好坚实基础。此阶段要遵循“务全务准”的战术原则。

(1)可疑猪确诊:当猪场猪只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症状或死亡猪只表现出疑似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采样送检。如确诊为非洲猪瘟,要对病毒进行野毒或苗毒的鉴别;

(2)风险点检测:猪场确诊非洲猪瘟后立即对全场异常猪只进行采样,并对猪场各出入口风险点进行采样检测,确认猪场污染范围,根据猪场污染情况制定定点清除方案;

(3)对猪群等近期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特别是确诊发病栋舍的猪只流动、人员流动、物资流动等。与发病栋舍有猪、人、物交叉的区域定义为可疑区,与发病栋舍无交叉的相关区域定义为易感区,形成“作战地图”(图1);

图1  猪场防非“作战地图”

(4)物资准备:对场内非瘟应急物资进行盘点,查缺补漏。包括隔离用物资、消毒用物资、人员防护物资、死猪处置物资、人员生活保障物资等进行统筹管理;

(5)人员配置:明确决策组、物资保障组、现场处置组、检测组及各区域负责人等人员安排,建立流畅的指挥和反馈体系;

(6)疫情溯源:对生物安全风险点分析,如物资、饲料、人员、管理等进行逐步排查,对事件进行追溯。查找生物安全风险点,对生物安全风险点进行升级管控;

(7)完成栋舍编号及猪只分布栏位图(图2)信息收集,对猪场内猪只分布情况充分了解,此项工作在采样标记及定点清除过程中尤为重要。

图2  栋舍内栏位图

分隔战

针对非洲猪瘟的传播特性,在确诊非洲猪瘟后,要根据近期情况及检测结果将猪场进行“分隔”,对猪场各区域以及猪舍内部划分为发病区、可疑区、易感区,各区域之间使用明确的物理隔档进行隔断,分隔战是保证疫情不再扩大化,保护未受感染猪群的最有效手段。此阶段要遵循“必实必断”的战术原则。

(1)全场实行生产静默,停止一切转猪、免疫、查情配种和分娩等生产活动,人员住进猪舍,舍内物资只进不出,禁止人员串舍;

(2)对场内外区域、生产区内实行隔离(图3)。重新规划人流、物流通道,不同栋舍的人员、物资要从不同入口通道进入。人员及运送物资之间禁止交叉。各区域实行颜色管理,防止工具、物资交叉;

图3  场区隔离

(3)各猪舍门口设置缓冲区,缓冲区为物资运送对接区域(图4),并在该区域设置75%酒精进行物资的再次消毒。除采样样品外,所有物资只进不出;

图4 设置缓冲区

(4)猪舍内部隔离;定位栏猪舍,猪群全部关入定位栏中,根据实际料槽情况划分为小单元,通槽可做适当隔断,形成更小的单元,每小单元之间空一定栏位,并使用彩条布或PVC板进行物理隔离。大栏作为小单元进行隔断,尽量使大栏之间形成物理隔离。

围歼战

围歼战的目的是清除场内大面积的非洲猪瘟传染源,将非洲猪瘟感染猪群及可疑猪群进行处理,以迅速降低猪场内病毒载量。此阶段要遵循“必快必狠”的战术原则。
(1)根据检测结果以栋舍为单位,阳性率超过10%,且在栋舍中分布较为分散,进行全群扑杀,可采取电击或注射敌敌畏的方式处死;
(2)将猪处死后,立即将死猪表面喷洒1:200过硫酸氢钾复合物,使用有塑料内胆的编织袋将死猪包封,包封后再次使用1:200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对编织袋进行喷洒,外运过程中经过廊道必须铺设彩条布、地毯防止扩大污染面;
(3)死猪处理完成后,人员禁止对猪粪等进行打扫,使用3%火碱对空舍地面、栏位等进行泼洒,每天3次。后期可用火焰喷射器处理,确定火焰消毒时间,保证火焰消毒效果。廊道内转猪彩条布及地毯使用3%火碱喷洒,将彩条布向内卷防止污染。使用运死猪专用车辆将彩条布地毯运至指定地点焚烧,灰烬用生石灰全覆盖;
(4)死猪深埋处理:设置5米深埋坑,坑底铺撒生石灰及火碱混合物,厚度5厘米,在此上方铺设黑膜或塑料薄膜,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水。实行夹层法掩埋死猪,薄膜底层为石灰层,石灰层上为处理的死猪,死猪掩埋上方至少保持2米至地表,死猪上方使用生石灰覆盖,然后用沙土掩埋。将埋死猪区设置围栏,明确标识,禁止人员进入(图5)。

图5  夹心法深埋处死猪

斩首战

斩首战适用于阳性率较低的栋舍,目的是迅速将舍内阳性猪只剔除,保证猪舍内其他猪群健康。斩首战原则:尽可能在小范围内清除阳性猪只,在保障内部生物安全的情况下按照临床症状表现及检测结果进行定点清除。此阶段要遵循“宜速宜精”的战术原则。

(1)做好隔断划分,将猪舍内划分为小单元,各小单元之间有明确物理隔离,保证各小单元之间猪只无接触;

(2)对舍内临床表现异常猪只进行处死,并对处死猪只及处死猪只左右两侧各两头猪只进行口鼻拭子采样,送检。处死猪只进行消毒剂喷洒及编织袋包封,防止污染其他猪只,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小单元内样品检测结果如为阳性,对小单元内所有猪只进行扑杀、包封、外运和无害化。每日更新栏位图(图6),了解阳性猪分布及猪群情况,为进一步决策做准备;

更新栏位图

(3)人员采样时在定位栏前端进行采集,禁止进入猪只栏位,各小单元之间更换防护服,对水鞋进行消毒。每头猪之间更换一次性手套,严格防止通过采样工具、物资等造成污染面扩大;
(4)当7天内所有异常及周边猪只检测无阳性时,全群猪只进行口、鼻、血拭子的病原检测。采集血拭子时,使用人用一次性测血糖针对尾静脉进行血拭子采集,采集完成后,使用蘸有复合碘酸的棉球按压10秒钟,棉球与一次性手套一同处理,一猪一换;
(5)样品运送:生产区传出样品时将样品放入干净塑料袋后,密封,然后将塑料袋外表面使用75%酒精进行喷洒,传递样品人员使用新塑料袋套在样品袋外,进行密封,传出场外。

收官战

以检测到最后一头阳性猪只为起始时间,连续15天栋舍内无阳性猪只出现,再全栋所有猪采样,如无阳性,即表明该栋舍定点清除工作完成,进入收官战。收官战分为观察期管理及恢复生产管理两个阶段。此阶段要遵循“宜静宜细”的战术原则。
5.1 观察期管理
(1)对全场猪群进行采样,定位栏每周按照全群的30%采样检测一次,大栏使用口腔棉绳,整栏进行检测。观察期结束前,全群所有猪只进行非洲猪瘟抗体监测,如有抗体阳性的耐过猪,必须进行精准清除,否则这些猪将成为场内的定时炸弹。对猪场内各出入口、环保区、猪舍内等风险点进行采样,每周一次,持续三周。要求面积广、全覆盖所有区域;
(2)对非瘟发生事件进行回顾总结,查找生物安全漏洞,形成生物安全报告,并进行梳理整改;
(3)进入观察期后,人员可根据情况逐步返回附属房食宿。人员返回附属房每天早上和晚上进行洗澡,每天更换新工作服。
5.2 恢复生产管理
(1)以全场进入观察期时间为起始时间,21天内无非瘟阳性样品出现,全场结束观察期,方可恢复生产;
(2)对回溯过程中存在的生物安全漏洞,按照生物安全报告进行全部整改;
(3)对全群进行常规健康监测,监测项目包括:猪瘟、蓝耳、伪狂犬gE,伪狂犬gB、口蹄疫抗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减检查项目,为下一步执行免疫程序做好准备;
(4)对有害生物流,鼠、蚊、蝇等进行全场驱除;
(5)阳性舍处置人员直接休假,然后通过重新隔离、检测等措施返回猪场;
(6)对于已经清群阳性猪舍实行封闭处理,封闭时间三个月。三个月后按照复养清洗消毒标准进行清洗消毒。

综上,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有百密一疏之时,非洲猪瘟一旦进入猪场内形成感染和传播,会造成巨大损失。必须坚定场内净化的战略路线,坚持用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精准清除传染源与污染物。每个工作阶段都要制定好针对性的战术,用以指导现场处置人员的战斗行为。做到战略正确、战术明确、战斗精确,才能取得对非洲猪瘟“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尽量减少猪场的损失。

专家点评

非洲猪瘟场内定点清除是一场高技术高强度的局部战争,本文以新颖、生动的方式呈现非洲猪瘟场内净化工作不同阶段的处置原则和行动方法,令人叹服,发人深省。

1、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随着对非洲猪瘟认识的深入和生物安全措施的升级,我们认识到非洲猪瘟可防可控,并对其渐渐失去敬畏心。放松警惕、防控懈怠的心态很可能使非洲猪瘟乘虚而入,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要时刻提高警惕,并做好应急预案,定期检查应急物资,开展实战演习。只有警钟长鸣并保持应急处理的能力,一旦猪场出现问题,才能快速反应、及时清除、截病于初。

2、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每一次定点清除都是一场全新的战斗,因为每个猪场在发病时都处在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之下,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点清除操作手册。这就需要现场处置人员能把握文中所述的战术原则的同时,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应变,作出正确决策,切不可犯教条主义错误。

3、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非洲猪瘟定点清除是万不得已的选择,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面对非洲猪瘟无孔不入的威胁,我们不能依靠所谓“拔牙”技术来养猪,还是要持续改进生物安全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达到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编辑:河北方田 冯亚敏      审阅:仇华吉      

往期回顾

 第1期“抗非大家谈” ▼

【1】仇华吉:非洲猪瘟是一种可管理的疫病

【2】余旭平:非洲猪瘟可防可控,生物安全: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

【3】高远飞:用“铁桶模式”提高抗击非洲猪瘟的可靠性

【4】郭廷俊:防控非洲猪瘟要重视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

【5】樊福好:非洲猪瘟检测瓶颈之核酸提取与纯化

【6】韩春光:防控非洲猪瘟的几点体会和对行业的见解

【7】曹松嵘:临床防控非瘟需注重细节和化繁为简

【8】何启盖:要科学防控非洲猪瘟

【9】王爱勇:防控非洲猪瘟需要系统思维

【10】游启雄:保猪净化,有道可寻

【11】邵国青:非洲猪瘟发生一周年自问自答

【12】范卫彬:操作不规范是非洲猪瘟防控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13】唐红宾:“善待猪,提供生理舒适度、原料清洁度和营养均衡度,降低非瘟感染概率”

【14】刘自逵:疫苗与中草药搭配有利于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

【15】赵普刚:搞定非洲猪瘟要有系统化的防控方案

【16】区伟波:凡病不治疗

第2期“抗非大家谈” ▼

【1】郭廷俊:养猪实战派:巧妙解决冬季北方猪场保温与通风矛盾!

【2】吴荣杰:认清非洲猪瘟病毒主要特征,抓住关键,务求实效

【3】仇华吉: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猪场如何打赢抗非战争?

【4】陈芳洲:非洲猪瘟精准清除成功案例分析

【5】周海鲁:我们是如何抗非的?

【6】吴家强:把控非洲猪瘟防控关键点,重构猪场生猪安全体系

【7】李金龙:十六字箴言 论非洲猪瘟防控策略之精准清除方案成败

【8】赵宝凯 于学武:御敌于外、截病于初,非洲猪瘟可防可控

【9】陈俭:在云南防非(上)

【10】吴荣杰:非洲猪瘟凭眼观超早期识别与预防性淘汰技术探讨

【11】曹松嵘:用消毒池替代猪舍门口的消毒盆——细节决定成败

【12】邵国青:该抓“牛鼻子”了——猪场复养成功的关键所在

【13】刘从敏:猪场生物安全文化建立之我见

【14】郑全:中药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作用及其效果评估标准探讨

【15】付学平:非洲猪瘟后猪场成功复养之道

【16】苏志鹏:规模化猪场复养关键点剖析

第3期“抗非大家谈” ▼

【1】杨耀智:从技术角度看集团化养猪企业在非洲猪瘟背景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刘立茂:过去的兽医实践对非洲猪瘟防控的启示

【3】张文火:非洲猪瘟背景下现代化猪舍设备系统的选择

【4】郭廷俊:不太“怕”非洲猪瘟的阳光猪舍养猪模式

【5】王长年 赵俊娜:非瘟防控,岂容“烽火戏诸侯”?——浅谈PCR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监控措施及规范化操作流程

【6】赵宝凯 李洪宇:抗非檄文

【7】潘飞:非洲猪瘟背景下的猪场规划设计

【8】赵宝凯  耿健:非洲猪瘟背景下售猪生物安全管理

【9】余旭平:生物安全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一种意志!再谈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

【10】区伟波:疫情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11】范卫彬:使用酸化剂防控非洲猪瘟存在哪些误区?

【12】王帅彪:非洲猪瘟下猪场的生存哲学——巴西净化非洲猪瘟给我们的启示

【13】付学平:新冠肺炎防控经验对我国净化非洲猪瘟的启示

【14】仇华吉:非洲猪瘟防控之“道”

【15】陈家锃:过度检测,适得其反——检测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科学应用

【16】邵国青: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复养——做决策要考虑哪些深层次因素?

第4期“抗非大家谈” ▼

【1】白挨泉:临床兽医专家对非洲猪瘟的再认识

【2】刘朋昌:猪场常见的非洲猪瘟防控漏洞(上)

【3】张国栋:非瘟背景下的养殖理念

【4】余旭平:非洲猪瘟精准清除与新冠肺炎国内防控方案的对比

【5】唐朝:从非洲猪瘟到新冠病毒,那些不得不说的事(上)

【6】游启雄:非洲猪瘟常态化呼唤系统思维

【7】夏天:非洲猪瘟背景下的猪群健康管理

【8】付学平 王琦:鸡西三德牧业考察报告——被非瘟“遗忘”的角落

【9】刘向东:非洲猪瘟背景下的养猪文化建设与制度保障

【10】孙元:非洲猪瘟背景下的中小规模养猪场生存之道

【11】罗小锋:猪场常见生物安全问题

【12】邵国青:最高水平的管理态度 使猪场立于不败之地

【13】解伟涛:浅谈非洲猪瘟防控常见误区

【14】唐朝:从非洲猪瘟到新冠肺炎(中)对抗病毒的策略选择

【15】仇华吉:防控非洲猪瘟要三管齐下

【16】章红兵:一例非瘟病例成功“拔牙”总结

第5期“抗非大家谈” ▼

【1】赵同刚  韩春光猪场复养失败原因浅析

【2】吴家强:非洲猪瘟监测的误区和盲点

【3】赵宝凯  耿健:非洲猪瘟定点清除的战术应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