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作家 || 王戈:雷达是本大书

雷达是本大书

文/王 戈

  

  31日晚8点14分,手机骤响,一看是雷达便幸喜,他来电话总在晚饭前后。“王伯,我是雷容,我爸下午……”接下来的话我不敢听,更不敢相信,我想是手机信号出了问题,便赶到阳台上大嗓门问你爸怎么啦,怎么啦? 雷容哭泣说,下午起床上厕所,出来说不舒服,我妈扶在床上,呼急救车,还没到医院……

  

  厕所!又是该死的厕所!近来常有厕所夺命的报道,没想到万恶不赦的厕所竟将夺命的大刀抡到了当代文学巨匠、我的同乡、同学、挚友雷达老弟的头上!

  

  呜呼!58年的友情,就这么瞬间成了永诀!

  

  接完雷容的电话,接着又有一连串找我求证的电话,纷纷问是不是真的?没听说有什么病,怎么可能?我回答,他儿子刚说的,是真的;生命到了这年纪,什么可能都会发生。

  

  接下来,我还得将这一噩耗告知我俩共同的同学、朋友,西安的,兰州的,深圳的,上海的……彻夜无眠,无情的噩耗击碎了头脑的思维,彻夜无眠啊!哀哉!痛哉!岂一个“哀痛”概括得了?

  

  此前,3月1日元宵节前夕我去他家,带了点陕北的小米和甘南的蕨蔴。他顾及情面,不愿带吸氧机与客人谈话,我说咱俩就别管那么多了,身体最重要。他谈了治病的情况,抱怨每月6000多元的中药吃了不见效,因是外地的还报销不了,又改看北京的中医。他送我刚出版的散文精选集《黄河远上》,所选篇目之前我大都看过,带回来再读。还看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雷达观潮》样书。他说散文还要接着写,下一篇是《我的大学生活》,就所写的内容特别是当年我们的老师该写谁怎么写征求我的看法,我俩作了仔细的推敲。这是我最后一次与之长谈,约两小时,对一个病人已属不易,便婉言谢绝午饭招待而告辞。

  

  4天前3月26日下午5:04分他来电话,谈了6分55秒,在他呼吸困难后的电话交谈时间算最长。这次我主要说了再读《黄河远上》的感受,说成了我的床头书,每晚必读几段,就其生活的广度、内涵的深度、文章的气势的而言,我现在阅读范围有限,还没读过有如此精美的美文。他说这种评论博客上很多,你说的都是大实话。我说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你说是在兰州写的,分析的很有说服力。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也是在兰州写的,怎么没写进去,他奇怪地问是嘛,我说是他儿子讲的。他说没看电视不知道,知道了也应该写进去。他写西北那组散文大都征求过我的意见,譬如《梦回祁连》那篇,我就纠正过他的几处记忆,他都照改了。

  

  接着谈身体,我劝说天气好了,你可以出去走走了,他说还是不行啊,缺氧!

  

  “缺氧!”成了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我不知道那些伟人们,学者们,作家们,留给他最好的朋友的临终遗言是什么话?而雷达留给我的竟是“缺氧!”

  

  “缺氧”除了是生理词汇外,是否还人生际遇、有人生哲理的含义啊?

  

  不管身份证上怎么记载的,我知道他的真实生月是1943年3月,也就是说,他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地、完完整整地走过了75年的生命历程!

  

  我与他相识、相交在1960年秋天,屈指算来已有半个多的世纪。那时他叫雷达学。我们一起度过了饥饿难忍的困难时期,一起在著名教育家江隆基创建“黄金时代”的兰州大学学习生活。我们有许多同甘苦共患难的经历,一起去工厂农场参加劳动,一起到祁连山下投身“四清”运动,还合作创作过一部在大学生会演中得了奖的“花儿剧”。由于家近,他不常住宿舍,经常夹本文学名著来上课,也不往前排坐,下课夹起书本就走;我由于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常有收缴作业、通知辅导之类的琐事,与他交往也相应地多,也常去他家交流感兴趣的话题。常来常往便有了友情,同是渭河上游人,他天水新阳镇,我陇西马河镇,熟悉了,便不直呼其名而以出生地相称,他称我“马河镇的光面皮袄”,我称他“新阳镇的浆水搅团”,这种好友间的戏称持续了很久很久。上学期间,甘肃日报发表了他的散文《洮河纪事》,我分享过他的喜悦。他很看重这篇处女作,入选于两本散文集。

  

  1960年代后期我第一次来北京,去过东城区据说是梅兰芳公馆他供职的编辑部。几个同学相约在天安门合影留念,记不清谁的主意都在席地而坐,照片上竟没有天安门城楼,成了难以弥补的遗憾。

  

  1970年代后期的一天,他从湖北来西安,住我筒子楼的单身宿舍,两人兴奋地交谈了一整夜,早晨才发现,满地的烟头,那时我俩都是头等烟民。临走他送我几个当时极为罕见的彩色胶卷,说他不喜欢搞摄影,回去要活动调文艺报。

  

  不久他如愿调进文艺报编辑部并在该报发表文学评论,记得第一篇评论不长,却用了好几个“似乎”,我写信为之祝贺,并玩笑说“以后该叫你似乎先生了。”此后多少年,他说每当用到这个词,就想起我的那句话。

  

  进入1980年代,我出差北京的机会增多,常去沙滩红楼见他,只要时间允许,还去东郊他家。其时我俩都已拖家带口,麦子店还是农村模样,他的家是自己辛苦打造的平房,非常简陋。一隔三间,做书房的一间堆满了文学期刊,足有半人高,史无前例的文学热使得文学期刊空前的繁荣,全国各地的期刊都送他,他就整夜整夜地埋头在那堆期刊里大浪淘沙,发现文学新人,遴选优秀作品,把脉新时期的文学走向,写出一篇篇文学评论。他的前几部著作都是在这简陋的书房里写就的,文章篇末大都注明某年某月某日“于京郊麦子店”。夫人杨秀清对我说,早晨一推门,满屋子的烟,呛得她不敢进去。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数次借调交通部,有时一住数月。其时他已搬家安定门外,距交通部招待所不远。每到双休日他必有电话,而且简短到只有一句:“晚上来家吃面条。”他知道招待所伙食差,便以吃面条为由替我改善生活。不过,这时抱怨批评我的话就来了。“你这家伙,来北京比去大差市还勤(指去陕西作协),不好好搞你的创作,胡跑啥呢?”我也无奈,回答我们是部直属单位,上级单位向下级单位要个人,谁敢不给?谁敢不来?你是京官儿,你懂的。

  

  我曾两次获得全国文学奖,有人说全靠老同学雷达操作帮助,对此说我有口难辩,曾在一篇文章中作过辩解也无济,只好缄默。事实是,1983年评优秀短篇小说奖时,雷达尚是个初出茅庐的普通编辑,翅膀还没硬到能左右全国奖的程度;1992年评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时他出差云南,在那里潜心研究云南文化,写出的《重读云南》在光明日报发表后被选入上海市高中三年级的语文课本(必修)。颁奖大会临近结束时他匆匆回京,到京西宾馆坐后排听了我的发言,之后安排我们西北地区的获奖作者去拜访几位文学界的长辈。今天雷达与我们永别了,谁爱说就说去,我再不费舌了。

  

  一夜无眠后的早晨是4月1日,我要去华威北里48号楼他家吊唁,为雷达送最后一程。相约同去的还有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老同学李保元,兰州大学王作人的女儿女婿。站定在客厅的灵堂前,痴望着他那憨憨的、稚气的、微微的笑脸,我们两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不禁失声痛哭,我嚎啕着跌倒在地翻不起身,几个孩子吓坏了,扶我靠在沙发上,夫人杨秀清递来纸巾,坐身旁抹着泪陪我说话。她说的发病抢救过程与雷容电话里说的一样。她最了解我与雷达的感情,担心我挺不住,再三再四地劝我不要参加4日的八宝山遗体告别仪式。我们俩老人答应了她的规劝,但提出要去医院看看遗容。他们商议后同意送我们去,一再叮咛要控制情绪。路上几个年轻人还有意说了点高兴话调解情绪。

  

  一殡仪员打开铁匣子,拉出我们的雷达,他身着西装领带,双目双唇紧闭,面色红润,肌肉饱满,安详地趟着,像是在熟睡。我知道他平生不爱穿西装,殡仪员说名人应该穿正装;我问鞋,回答老北京布鞋;我问牙,回答没有假牙。

  

  顿时我陷入沉思,我们的雷达并没走,他还在我们身边,只是太累了,需要长长地睡一觉……

  

  或者,他的大脑在思考当代中国文学,顾不上和我们说话……

  

  或者,他还在埋头写《我的大学生活》,没发现我们到来……

  

  或者,他很快就有电话,约我们见面……

  

  “别愣着,三鞠躬吧。”殡仪员引导,“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毫无疑问,雷达是当代中国无人替代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中国第一评”。这点赞之词不是我等说的,而是出自他的同僚某评论家之口。

  

  就我所知,他已出版的个人著作有十七、八部,堪称“著作等身”;

  

  就我所知,他以学者身份出访过几十个国家,通晓世界文学的现状;

  

  就我所知,他是兰州大学百年校史上中文系培养的最优秀的人才;

  

  就我所知,他为兰州大学培养的博士生已在西安交大、长安大学、西北师大、西北政法大学、中国公安大学等院校担当重任;

  

  就我所知,他是甘肃省评定的20名甘肃籍杰出人才之一;

  

  就我所知,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就我所知……

  

  我要肯定地说,雷达是本大书。

  

  这本大书不是指他的人生经历。他的人生经历虽有坎坷,但没有大起大落的悲壮。

  

  这本大书是他的头脑,他的睿智,他的奋进,他的思考,他的敏捷,他的治学,他的理论,他的著述,一句话,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这本大书我写不出来,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有人写。

  

2018年4月2日急就

2017年9月,欣赏"黄河远上"封面设计

王戈,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长安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业余从事文学创作。主要获奖作品有:《树上的鸟儿》获1983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通向世界屋脊之路》获1991 1992年度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江隆基》获2001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电视连续剧奖(编剧之一)。

往期精彩链接

↓↓↓

朱文杰:遭遇“山城棒棒军”

董信义:我站在河边看风景

张镭: 哭天

代沟   王文治

张翠贤:荒走野城

安黎:向土地致敬

小小说:抢妈(湖北/刘超)

又见杏花红(陕西/周冬莉)

大赛入围作品03:接于两米之内(外二首/安徽 刘坤)

大赛入围作品02:家务院(外二首  杜晓旺/陕西)

西北作家首届文学奖入围作品01:向麻雀致敬 (散文)王利群/陕西

【大赛作品108】张雷远:团圆(小说)

【大赛作品107】董娟:《殇》之恋(小说)

【大赛作品106】王小侠:父母的爱情

【大赛作品105】姜启德:微电影(小小说)

(0)

相关推荐

  • 每日荐书20210820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水与土>:意大利诗人,195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瓦多尔·夸西莫多的诗歌选集.这些诗篇,情愫绵绵,神采飞动,无论状景.咏物.或抒写现实世界,或缅怀往昔,都饱含 ...

  • 每日荐书20210507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吉檀迦利>:印度诗人泰戈尔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并在1913年为泰戈尔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创作<吉檀迦利>时,泰戈尔 ...

  • 姬学友 | 台静农剪影

    总第1243期 文字 | 姬学友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逸 事 在中国大陆,知道台静农这个名字的可能不多.但如果是有心人,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又比较关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可能会连带着知 ...

  • 活动预告 | 讲述与分享:陇东作家群的崛起与发展

    --陇东作家群的崛起与发展 主讲嘉宾:彭金山/马步升/高凯/杨永康 互动嘉宾:刘俐俐/徐兆寿/王为群/杨光祖/李生滨/彭青/唐翰存/孙强/吴世奇/巢贞等 时间:2020/11/03(周二) 下午 19 ...

  • 新媒体文学II 甘肃诗人佳作展(二) 【345期合集】

    甘肃诗人佳作展(二) 本期上刊诗人: 1高凯2叶舟 3阳飏 4娜夜 5人邻 6阿信7牛庆国 8武强华 9扎西才让 10王若冰11梁积林 12阿寅13阿垅 14花盛15离离16包苞17胡杨18江一苇19 ...

  • 每日荐书20210912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英国病人>: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代表作,1992年获得英国布克奖和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被誉为布克文学奖创立50年来最佳小说.作者用抒情的笔触描绘了二战末期意 ...

  • 每日荐书20210410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在中国大地上>:"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记录了作者在中国一年的旅行见闻,获得1989年"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q ...

  • 每日荐书20210307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砂女>:日本作家安部公房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62年,翌年获得日本"读卖文学奖",被20多个国家和地区翻译出版,获得法国1967年 ...

  • 满满的乡愁,真挚的情怀——陇西籍著名作家王戈先生的文学报告

            己亥冬月初五.阔别陇西很久的王戈来到了故乡.今日的陇西,大雪洋洋,陇西县博物馆的大会议室内却是座无虚席.上午十点左右,王戈先生的文学报告开始了.报告会由陇西县作协主席史前先生主持,陇西 ...

  • 西北作家 || 王铁梅:皋 兰 山 情 怀

    皋 兰 山 情 怀 王铁梅 第一次来兰州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无意中推开窗夜望皋兰山,竟把山上的灯光当作了星光.远远望去,就那么十几颗"星星",在山腰,在山顶,闪闪烁烁,让人浮想联翩: ...

  • 西北作家 || 王皓月:无 言

    无      言 王皓月 我从小就是一个话多的人.咿呀学语时,我妈发现我的舌根线比一般的孩子要长,牢牢地牵住了舌头,让它不能自如地伸展在唇外.所以,我的发音是典型的"大舌头".为这 ...

  • 西北作家 || 王小勃:分离(小说)

    分离 文/王小勃 分离是痛苦的,是揪心的,因为承载了太多的不舍和担忧.可是,我却亲眼看到过这样的一次不同凡响的分离. 我以前在殡仪馆做过理容师,说简单点就是给逝者化妆,让他们体面地离开人世.说实话,刚 ...

  • 西北作家 || 王科:初见(组诗)

    初见(组诗) 文图/王科 初见 那个阳光正好的中午 书摊凌乱在人来人往的边上 一朵花藏在上衣口袋 还想着要撞见什么样子 清冷的墙角 阳光还在一步之外 轻起的风盘旋过来 两个跌撞一起的影子 南辕北辙只是 ...

  • 西北作家 || 王 炜:鹦鹉洲上无“玉人”

    原刊<西安日报>(2018年8月30日) 鹦鹉洲上无"玉人" 王炜 张说是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鹦鹉洲上无"玉人",这是张说在定昆池鹦鹉洲的& ...

  • 西北作家 || 王利群:读 海

    读     海 文/王利群 今夏转道北海,就住在银滩,距海边不过200多米. 这次没有急着去看海.因前几年随团到过大连.秦皇岛.北戴河.青岛.海南岛,觉得哪儿的海也许都面孔相似.所以先去老街与侨港风情 ...

  • 西北作家 || 王金杰:菩提(外二首)

    诗三首 王金杰 菩 提 一具人像 一株菩提 烦恼从脚下滋生 遮天蔽日 体内空空如也 果实飘坠流蜜 菩提树撑起一片天 恒河经久不息地吟诵 玄奘吃尽苦头尝到甜头 大雁塔飞翔着醒悟的大雁 时光蛛网锈蚀了钟声 ...

  • 西北作家 || 王军乐:两个故乡

    两个故乡 文/王军乐 那天去战友家赴约,坐定而茶未端起.战友儿子的儿子跑到战友儿子前,"爸爸,窟.窖.穴各是什么呀?"问得极有童话味道.孩子好学事大呀,爸爸极速地从沙发上拿起了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