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人何处教吹箫?

去过扬州瘦西湖的朋友都知道,在瘦西湖有一座二十四桥,桥边有一座毛泽东手书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碑。

杜牧出身富贵,他是宰相的孙子,26岁考中了进士,真的是大器晚成的一类人。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合称 “小李杜”。当初他在扬州做官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好友韩绰,他们心心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杜牧离开扬州,为了纪念曾经这份情谊,于是写下了这首: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约若现,江水延绵千里,时间已经过了秋天,但是江南的草木依然呈现绿色,树叶并未凋枯。

二十四桥的静静地躺在水边,天上的月亮映在水面,那个美人现在在哪里教人吹箫呢?

“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季的扬州被无数诗词所赞美,那时花红柳绿,微波荡漾的湖水,描绘出一幅靓丽优美的画卷。

而杜牧借思念之情描写了秋末的扬州景色,别有一番韵味,秋末的扬州增加了人文的声色,显得更有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杜牧触景生情,灵感顿生,写一首小诗留作纪念。我们总是在考虑一个问题,“玉人何处教吹箫”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玉人”是谁?“教吹箫”到底谁教谁?

杜牧诗中的玉人,应该代指扬州的歌女。古代官员通常喜欢听歌唱曲,扬州的女子多才多艺,闲暇之余,韩绰也陶醉其中,他让歌女教他乐器。所以“玉人何处教吹箫”的真正意思是“韩绰判官你在哪里让人家美人给你吹箫呢?”

“青山隐隐水迢迢”点出了扬州的“江南”水乡特点,同时也说到二十四桥,就无法回避一个千古之谜:它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

有人说那是24座桥,也有人说就是一座桥。历史上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据说二十四桥的来历是隋炀帝到扬州游玩,他指着一座桥问身边的人桥叫什么名字,太监说不知道。于是身边的妃子说要给取名字,因为陪同隋炀帝游玩的嫔妃有23个,所以她就说叫“二十三桥”,但后来太监说不对,因为有个妃子怀孕了,所以得名“二十四桥”。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小调查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有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