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干货”,其实约等于“敷衍自己”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我知道心理咨询一般会持续1个小时,但是我也知道,其实最重要的是后面的十几分钟,因为那个时候,你会跟我说‘问题在哪儿’与‘可以怎么做’,所以为什么不直接点呢,我又不是不付你钱。”
在山东生活的就一定会开挖掘机吗、在大理成长的就一定会六脉神剑吗……
人在人生路上,总是会遭遇很多奇奇怪怪的误解,有些是针对我们自己、有些是针对我们成长的地区,而有些是针对我们的职业。
当然,因为这个而长篇大论确实显得矫情,毕竟,这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不属于什么稀罕事情。而需要重视的是这个误解对应的一些东西。
这两天在直播的时候,有位朋友提了个问题,“家里边孩子现在高一了,但是在家基本不怎么学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他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呢”。
这个“不怎么喜欢学习”的情况与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非常普遍,而在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时,我首先说的是:
“感谢朋友你的提问。不过,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你,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如果你作为提出问题的人,听到别人用这样的回答来“敷衍”你,是不是很容易脾气就上来了呢。
在这里还是要感谢那位朋友,因为她并没有在听到我这么说后就破口大骂,而是听完了我接下来说的话。
“我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是因为我也不知道现在导致孩子不怎么喜欢学习、注意力不在学习上的原因具体是什么。孩子可能是因为并没有培养出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才这么做、可能是因为感受到了太多来自家长的压力,所以这么做、可能是因为在学校遭遇了一些事情,所以才这么做,当然也还有另外一些可能带来影响的因素。现在我并不知道具体问题是什么,那也自然就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看到这里,可能你会明白“为什么咨询往往需要持续1个小时”。
没错,前面的时间大都用在了解、观察与询问上。毕竟,想要解决问题首先得找到问题在哪儿。
而这里其实也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小知识点。
在刚刚的例子中,父母观察到了“孩子没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这个现象,并觉得这是问题。可就像我的用词一样,这只是现象,不是问题,而导致现象产生的因素才是问题。
所以,很多问题并不能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逻辑去解决。
当然我很明白,家长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希望获得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答案,然后也希望自己照做后,孩子就能专心学习一路飞黄腾达。
这么好的事情,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我不认为有。但很多时候,当我们遇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却又意识到自己没时间或没能力解决时,就会期待这样的方法真的存在。
说起来这也确实有些“病急乱投医”的感觉。所以,接下来我又说了这些。
“我理解你内心的焦虑,因为我知道在你的眼中,认真学习代表了很多东西。可是就像刚刚说的,对问题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介意的话,还请介绍更多的信息。同时,我也还想说的是,我理解作为家长平时需要忙工作、忙家里,可作为距离孩子最近的人,你似乎对于‘是哪些因素让孩子现在不专心学习’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头绪,这会让我觉得,朋友你有必要增加对孩子和家庭教育的了解、有必要增加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有必要增加对孩子的关心。毕竟,原因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内容里。”
“你还真能说啊,人家只说了几十个字,你倒好,说了几百个。”
确实,显得有那么点啰嗦,但不好意思,我的话其实还没说完呢。
就像刚刚说的,这位朋友提出了自己觉得是问题的问题,但并没有看到“我作为父母、作为距离孩子最近的人,居然什么信息都不了解、什么异常都没察觉到”这个问题。
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家长没有学习过相关知识,所以在察觉到孩子的异样时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是可以理解的。可如果察觉到的异常仅仅只是“孩子最近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那就有些不合适了。
其实说白了,家长朋友们也并不是没有察觉到异常,而是察觉到了,但不知道那是什么,或不认为那是异常、察觉到了也不曾深想,接着一转身就忘记了。
如果我们被这样对待,会否觉得“这个人是在敷衍我”呢?
这样的模式,确实和缺乏一定的学习有关,但我觉得也跟“只想知道怎么做”有关。
“只想知道怎么做”,一方面在于我确实面对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需要解决,一方面是在说,面对这些问题,我暂时没能力自己找到答案,一方面是在暗示“我不想思考,你替我思考就行了”。
我不觉得“遇到问题”与“暂时没能力自己找到答案”这有什么奇怪的,毕竟,人都会遇到问题,也都有自己的能力范围。
可如果我们持续活在“不想思考”与“依赖他人思考”的状态里,那就相当于:
〇我始终不知道背后的逻辑关系、始终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〇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就会直接蒙圈;
〇因为没有独立思考过,所以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哪些因素重要,我依旧不知道;
〇生活中那些起提醒作用的小细节,会再次被我忽略掉。
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我们又会收获什么呢?
这两天看了一张图片,是说“对能让人痊愈的特效药,不建议投资;对吃了有效果,但需终身服用的同类药,建议投资”,而大家的评论都倾向于“资本真的没有人性”。
我们必然是基于愤怒才有了这样的评论,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也如此“敷衍”自己,只是有时候我们不仅拒绝承认,还觉得“这样就足够了”。
当然,也就像前面说的,“遇到问题”与“暂时没能力解决”这真的没什么,因为只要我们愿意、只要多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产生答案的能力都会逐渐建立起来。
所以,我又对那位朋友说了以下这些话。
“我个人认为,如果朋友你确实想要做些什么的话,那可以先梳理一下亲子关系、梳理一下自己平时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坐下来和孩子聊聊心里话、询问老师孩子这两天的状况,并且在自己收获的信息上询问自己‘如果我生活在这样的现实中,里面的哪些因素可能会让我感觉不舒服’,然后关于‘怎么做’你会有一个大概的方向。”
我说的这些跟这位朋友的问题并没有直接的关联,甚至并不是她内心想要的,可你觉得这里面有没有重要的东西呢?
这篇文章里也没有多少所谓的干货,甚至于其中一些只是我的感受和想法,但里面就真的没有价值吗?
人只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干货”,才能真正过好自己的生活,而它是诞生于那些看似不重要、看似没有价值、看似没有可操作性的信息之上。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