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中国画在古代别称“丹青”,这样称呼有何缘故?
“丹青”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秋官·职金》一文里: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 本意是指红色的丹砂和青色的青雘两种天然矿石颜料,跟原始绘画的创作有关。原始绘画作为国画的雏形,在数万年前诞生时,人们对构图、色彩、技法,以及审美标准上,都没有什么概念,只是以眼睛看到的世间万物作为描绘对象,描绘完,为了增加装饰效果,就从大自然中捡来很常见的丹砂和青雘两种矿石,把它们研磨成细粉作为绘画的颜料,涂上去色泽艳丽,有比较强的装饰性,久而久之,“丹青”一词就指代绘画颜料。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天然矿石,经过加工后,并应用在国画里,逐步让国画的颜料和色彩的构成逐渐丰富起来,画出的画也更加漂亮美观,但是,给画设色越多,画家的劳动成本在无形中会增加不少。 绘画材料的丰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画画前,画家要思考和解决许多问题,比如,怎么勾线,怎么构图,怎么填色,怎么提炼作品的意境,等等,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以及人们审美趣味的不断提高,让画画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创作出满意的作品,画家不得不拿出大量时间来琢磨,因此,“丹青”一词在指向上,逐渐从绘画颜料演变成作画的过程,或者是作画的人,跟现代的“画家”、“艺术家”的意思相似,比如, 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里说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 唐宋之后,国画迎来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绘画大师层出不穷,在大师们的带领下,画画的人越来越多,促使国画各种技法更加成熟,以至于出现了许多以画画为生的人。
为了把优秀画家聚拢起来,鼓励他们创作出精品力作,朝廷专门开办了一些机构,如“翰林图画院”,其作用是供养在画画上有一技之长的人。而被供养的这些人,也有了专职称呼,叫做“宫廷画师”,不再用“丹青”来指代他们的身份。 也是在唐宋时期,“丹青”一词由于承载了绘画艺术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很丰富,作为国画的书面语用词被固定下来,经常出现在诗文里,在口语表达中,极少用这个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