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2020最值得了解的“吃瓜”大新闻——护胃、健脑、抗衰、防癌还是致癌?
@果熊
活着就是当旬期
编者按
它是唯一一款能够延缓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降糖药;它也是集万千奇效于一身、在医学研究领域炙手可热的“万灵药”;它更是既能高居学术庙堂、又能下沉百姓市场的平民“不老药”。
它托山羊豆之名被发掘药效,至今已365年;它作为化学药物正式合成出道,还差1年就满百年。这样一款差一丢丢能成为“百年神药”的药物,作用机制却尚未完全探明,仍在持续为我们带来惊喜。
接下来,派派将通过两期内容和大家共同回顾一下,刚过去的2020年,二甲双胍又为我们输出了哪些大新闻:
二甲双胍降糖、减肥新机制探明:
直接从粪便排血糖
医学生朋友在学习降糖药时,都背过一句非常“鬼畜”的口诀:“胖子吃瓜(二甲双胍),瘦子喝尿(硫脲类),餐后吃糖(阿卡波糖)”。
这是因为二甲双胍能够通过激活AMPK通路,抑制肝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减肥。
不久之前,剑桥大学的团队发现口服二甲双胍后,能促使肠道和肾脏分泌一种叫作GDF15的蛋白,降低小鼠对高脂食物的欲望,从而帮助减肥。
此次,神户大学的研究者们使用全日本不到10台的“高精尖神器”PET-MRI“直视”人体葡萄糖代谢过程,为二甲双胍的降糖减肥表现又记一功:
服用二甲双胍后,血液中的葡萄糖被排入肠道内,混合粪便变成“甜屎”排出体外[1]。
研究成果发表在糖尿病临床研究领域的顶尖杂志《Diabetes Care》之上,让这款神药在它的“本职岗位”上梅开二度。
二甲双胍减肥,从娃娃抓起?
在美国,肥胖是最严峻的公共健康威胁之一。据统计,美国有17%的儿童被肥胖困扰,这使得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发病在美国越来越低龄化,“小胖娃”变“小糖娃”。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将二甲双胍用于10岁以上儿童的2型糖尿病治疗,但禁用于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去年,《Childhood Obesity》上刊登了一篇荟萃分析文章,研究者纳入了38个双盲对照试验,发现在儿童和青少年服用二甲双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脂、腰围均有所下降;而瘦体重(LBM,主要代表肌肉量)并未受影响[2]。
这暗示二甲双胍可能帮助超重儿童和青少年减肥,却不妨碍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
颠覆认知!
二甲双胍不伤胃,反而能护胃!
服用二甲双胍的早期最容易引起消化道副作用,比如轻度厌食、腹部不适、恶心、腹泻。这让从小深受“是药三分毒”教育的笔者,很是担心它会不会伤胃?
2020年4月,发表在顶级科研期刊《Cell》子刊上的研究替我彻底扫清了这一疑云: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促进胃的干细胞分化成为胃壁细胞(产生胃酸的细胞),加速损伤修复,起到护胃效果[3]。
此项研究为先前发现的:二甲双胍促进胃酸分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降低胃癌发病风险,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实锤:3期临床试验证实
二甲双胍可修复大脑损伤
2020年8月,顶级科研期刊《Nature》子刊上,发表了多伦多儿童医院进行的一项3期双盲对照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NCT02040376)的结果。
研究筛选出24名结束过放射治疗的脑瘤患儿,相比于安慰剂,二甲双胍能修复脑白质损伤,明显提升他们的认知功能[4]。
二甲双胍效果差,许是肠菌在搞鬼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但是有一部分糖尿病人,二甲双胍对他们基本无效。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科学家们试图去搞清楚这背后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
糖尿病人的肠道菌群容易发生变化,改变后的菌群会分泌更多的丙酸咪唑。
丙酸咪唑这种物质一方面抑制胰岛素作用,加速糖尿病进展;另一方面降低二甲双胍药效,提升副作用发生率。从而陷入“糖尿病-菌群改变-药物失效、病情加重”的恶性循环[5]。
此研究发表在《Cell》的子刊上,研究者们表示,他们正在开发抑制这一过程的药物,或能转化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全新疗法。
—— 本期分享到此结束 ——
下期时光派将为大家带来:男女用药效果差异超过20%,二甲双胍也搞“性别歧视”?前脚加入黄金抗癌组合,后脚身陷致癌丑闻,“神药”二甲双胍还能吃吗?等相关研究。请您持续关注时光派,我们下期继续“吃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