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人才美的实现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我们在创造人才美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实现人才美。创造人才美,重在人才的自我开发,自我创化,自我塑造,自我拓展,把人才开发与实现生命价值统一起来。而人才美的实现,一方面需要人才自己的外在显现能够彰显人才之美,另一方面,也更多地需要社会对人才美的理解、认同和赞美。

一、人才心灵美的实现

“五讲四美三热爱”曾经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新闻媒体和社会管理最数字化的经典口号。其中,“五讲”,是指“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是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是指“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是中国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在新的历史时期首创的群众性活动。很显然,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如果做到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客观上就非常有利于人才开发。
心灵美,亦称“精神美”、“内心美”、“灵魂美”,即人的精神世界的美或内心世界的美,包括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才能的美,集中体现了社会文明对人的要求,是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的内在依据,并显现为具体的感性形式,是社会美之一。
人才的心灵美体现了人才的道德素养、人格素养和智慧素养,其中要求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具有高尚的人格素养,具有良好的智慧素养。因此,拉图把“心灵的优美与身体的优美谐和一致”视为“最美的境界”。中国古代将心灵美称做“内秀”、“性善”、“仁”、“诚”等。孔子提出“里仁为美”,墨子认为“务善则美”,孟子认为“充实善信”是美德之人,只有善的、诚实的、有学问的人,心灵才是美的。
人才的心灵美是人才正能量的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内化自律的产物,在教育、学习、磨练以及同假、恶、丑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受特定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制度、道德准则、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人才的心灵美不仅要受到特定时代和社会他律的影响,而且也要受到人才自律的影响,是人才自我濡化、自我修身、自我教育的结果。
从人才心灵美的时代标准来看,不同时代、阶级的人对心灵美既有一些共同性的衡量标准,也有衡量标准的明显差异。我们从真善美的角度来看,人才的心灵美应该包括思想意识的美,要求人才应该具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人文精神和崇高的理想,包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等;人才心灵美还应该具有道德情操的美,具有健康的情感、高尚的操守和人格美等;人才心灵美还应该具有精神意志的美,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顽强意志和崇高气节的美;人才心灵美还应该具有智慧才能的美,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知识才能和聪明睿智的素养等。
一个人如果具有了以上的心灵素养,就会外显为美的语言、美的行为,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就会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同和赞美,因此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助力,有效的促进人才开发,有利于加快成才的速度和概率。

二、人才语言美的实现

语言美,是指人际交往中的言辞的美,是社会美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人文明的外在显现。作为一般公民,都需要具有语言美;对于人才开发而言,每个人为了成才,更需要语言美,通过语言美,和谐人际关系,显现自己的心灵美。
语言美是心灵美的直接体现,不同时代、民族的人和具有不同文化素养、思想情感、道德品质、语言表现力的个体,其语言美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语言美是交际的必要手段,直接影响语言交际的效率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要实现语言美,必须加强语言修养,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加强心灵美的培养。
言为心声,语言的美实际上反映了人的心灵美。人才在开发过程中,需要与他人合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更需要建立创新团队,需要通过有效的语言交际和沟通,形成创新思维的共识和创新的合力。为此,人才在语言表达时,要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语言的态度要和气、文雅、谦逊、有礼貌,努力做到文质彬彬。
语言美是心灵美的直接体现不同时代、民族的人和具有不同文化素养、思想情感、道德品质、语言表现力的个体,其语言美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语言美是交际的必要手段,直接影响语言交际的效率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要实现语言美,就需言说者加强语言修养,提高思想文化素质与心灵美的培养。
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语言美非常有利于促进人才开发,实现成才目标。比如在教师队伍中,一般教师虽然也是教育人才,但往往缺乏教书育人和因材施教的能力,因此,这类教师只能是教育工作者,甚至是教书匠,而不是教育家。但是,优秀的教师则大多具有教书育人和因材施教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性、不同的学习状况等具体情况,对具体的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和有的放矢的语言沟通,这样,在达到教育效果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师神圣的使命。对于学生和一般年轻人来说,为了更好地学习,在向老师或其他长辈专家学者请教问题时,如果语言粗鲁,缺乏文明礼貌,就很难得到老师和其他专家学者的指导,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发展。
因此,一个人想要成才,就应该加强心灵美的塑造,需要把心灵美外化显现为具体的语言美,通过自己的语言美,让他人和社会悦纳自己,这样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社会助力,加速自己的成才。

三、人才行为美的实现

行为美是人的心灵美的表现,指人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美。人才的心灵美通过外化为语言美和行为美,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悦纳和赞美,才能有助于促进人才开发。
人才的行为美,要求个人的言谈举止合乎道德规范,做什么,怎么做,既要遵守法律法规,又要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我们对人才的评价,不但要看其说什么和怎么说,更要看其做什么,怎么做。所以,一个人做什么和怎么做,就构成了一个人行为的美或者不美的决定因素。
人的行为美应该体现真与善的和谐统一。行为美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文明、健康、美好因素的、并且通过外在言行表现出来的主体性价值活动,是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文明礼貌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才内在素养的必然显现。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家如果单纯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公德和法律,污染环境,这种行为不但不是美的,反而是丑的,甚至是恶的。反之,一个人虽然其貌不扬,但可以通过心灵美、语言美和行为美,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和赞美,获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一般来说,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美,要看该行为所带来的效果是否对他人和社会有益。凡是能够体现真与善和谐统一的行为,就是美的;反之,如果违背真与善和谐统一的行为,就是丑的。“大老虎”和“苍蝇”们的行为都是不美的,而那些遵纪守法、敬业爱岗、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克己奉公、乐于奉献、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尊老爱幼等文明行为都是美好的。而个人如果拥有了心灵美,外化为这些文明进步的行为,无疑会极大的促进人才开发的速度和效益。
大凡人才,更多的不是需要豪言壮语,而是踏踏实实的行动,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正如白居易《琵笆行》中所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人才,唯有用真与善和谐统一的行动,才能证明自己有素质,有能力,自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人才。在挫折面前,你摔倒了再爬起来依然前行,这证明具有坚韧的意志;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你不骄不躁,谦虚谨慎,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这证明你具有聪睿的智慧;你不拒溪流,才能海纳百川,证明你具有博大的胸怀。
人才的行为美,让人才的心灵美和语言美在行为美中闪光;人才的行为美,能够为人才开发直接显现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行为美,构成了人才发展史上人才荟萃的成才高峰。

四、人才产品美的实现

社会产品的美主要是指按照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现实需要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所蕴含的美。人才产品美则是主要是按照人才的审美意识和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所蕴含的美。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才产品美是社会产品美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社会产品美的精华部分和先进部分。
人才产品美与一般社会产品的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社会产品美的程度比较一般,而人才产品美的程度较之一般社会产品美,美的程度会更高一些,给人的美感也会更加强烈和浓郁。比如,一般服装也具有美的风采,但高水平的服装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服装已经超越了一般服装的范畴,而进入了服装艺术的范畴,因此,作为服装艺术的服装,其美的程度要比一般服装的美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般作家创造出了的文学作品,其审美价值不是太高,而优秀的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能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在我们对人才产品美的价值评判中,一般而言,人才的创造水平越高,其创造出来的产品就越美;人才的创造水平越低,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美感程度就会越低。所以,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人才自身的创造水平的高低,推及到他们创造出来的产品的美感程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人才所创造出来的产品美本身,反过来去推及和判断这些产品的创造者的水平及其审美创造的能力,因为这些产品美本身也是特定的创造主体审美本质力量的确证和物化。

五、人才美誉度的实现

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个人或事物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欢迎和赞美的程度,也是组织、个人或事物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程度,其本质是评价组织、个人或事物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对评价对象“质”的评价。大凡人才,一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美誉度。
美誉度不同于知名度。知名度,即组织、个人或事物被社会认知的广度;美誉度,即组织、个人或事物被社会认可的广度。知名度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的知名度如果很高,就可能美名远扬;负面的知名度如果很高,就可能臭名昭著。而只有正面形象的组织、个人或者事物才能有美誉度。美誉度来源于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可和赞同,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人心的向背。
人才开发最需要的是美誉度,而不是知名度。从词性和词义上来看,知名度是中性词,而美誉度则是褒义词。知名度可能来自组织、个人或事物的广告宣传,也可能来自社会对组织、个人或事物品质的认同和悦纳,但美誉度却是实实在在的是社会对组织、个人和事物的认同和悦纳,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洗礼检验的精神果实,是大浪淘沙、历史积淀后的“真金”。
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自媒体时代,有的人为了片面追求知名度,而不顾美誉度,比如在博客和微博上花钱买“粉丝”,试图用这些“僵尸粉”来为自己装潢门面,壮大阵势,装腔作势,拉“粉丝”做“虎皮”,为了虚名如此荒唐,简直是愚昧而可笑。所以,为了人才开发,与其刻意追求知名度,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让行动和实践来证明一切,逐步获得社会深厚、持久、客观、稳定的美誉度;如果靠忽悠、炒作,耍小聪明,搞面子工程或形象工程,或可名噪一时,但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天而已,绝对走不远,做不强,更做不大,也更无法真正赢得人心、获得社会的美誉度。
还有些专家、教授,为了片面追求知名度,“语不惊人死不休”,以至于教授变成了“叫兽”,专家变成了“砖家”,客观上也就失去了这些教授、专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授和专家们的美誉度。事实上,从人才美学的角度来看,近些年,一些专家、教授确实敢于当“叫兽”,由于某些语言很雷人,客观上在较大程度上不但损坏了个人的教授形象,而且也损坏了教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社会形象,影响到社会对专家教授的正确认知,严重损坏了人才美的价值和人才美的社会声誉。
笔者认为,作为教授专家,应该珍惜自己的声誉,为了预防自己变成“叫兽”和“砖家”,要时刻谨记:
第一,社会对教授专家一般具有比较高的期望值,人们大多希望教授专家道德高尚,富有真知灼见,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教授专家理所当然要谨言慎行,严于律己,真正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做人意识,力求为社会传播和创造正能量。
第二,教授专家要不断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是教授专家了,就什么事情都懂,其实不然,隔行如隔山:你种地不如农民,做工不如工人,打仗不如军人,赚钱不如商人……因此,教授专家也是学无止境,也要学会谦虚,不能好为人师,而是应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学生和后辈树立榜样。
第三,严谨治学,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问题没有思考成熟以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年轻人可以做愤青,教授专家最好不要当愤青,要注重以理服人。
希望教授不要变成“叫兽”,专家不要变成“砖家”;希望“叫兽”回归教授,“砖家”回归专家,不再愧对“教授”和“专家”的称号。作为专家教授,尤其是一些社会公众人物,万万不可信口开河。教授如果真的变成“叫兽”,缺乏学理性和严肃性,就失去了教授作为人才的美,得到的不是赞誉,而是毁誉。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但教授特别应该谨言慎行,管住自己的嘴,决不能口无遮拦,甚至信口雌黄。真正的人才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美誉度,这是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必然体现,但是,任何人才都应该通过对真善美的努力追求,得到社会的承认、赞美,让行动和实践去赢得社会对自己的信任和赞誉,要尊重自己的美誉度,而决不能欺骗社会对自己的美誉度。
(0)

相关推荐

  • 话礼仪/努力塑造理想人格

    文/肖旭 美的事物是现象与本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人格美也是如此,它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即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和仪容美的和谐统一.而心灵美是人格美的核心.要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塑造完美 ...

  • 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我们的眼睛是看不见的

    一 今天,依旧是五点半起床,走出酒店,到海边练习瑜伽冥想. 上图是做完瑜伽后,认真拍下的冉冉从地平线升起的日出景象,really gorgeous! 真是美极了,对不对? 但我想,能觉察到如此壮观的美 ...

  • 做符合时代发展的语文老师,四个方面需要“反省”

    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同时必然要求教育也随之相应更新观念,因此这对于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挑战. 教师不仅在理论观念上实行更新,在实践上也要不断创新.特别是语文 ...

  • 实例分享:气质满分的茶艺师养成记

    茶艺师不单是"泡茶者",还是茶文化的传播者. 一个优秀的茶艺师要具备众多素质和能力,茶艺师必须具备端庄的仪容仪态.得体的言谈举止.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化积淀.独到的审美素质.精 ...

  • 何为艺术的唯美属性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在体育活动中,在学习工作中,哪一项事情干得特别出色,便称之为有艺术性.艺术性就是唯美的属性. 生活中有条不紊的现象,称之为生活的艺术,体育运动中有惊人的表现,称之为艺术之举.有人穿衣 ...

  • 创新教育对教师能力素养的要求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点.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 ...

  • 薛永武:人才美学研究人才美的本质、特征与人才美的创造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美学在研究人才与审美关系的同时,还要研究人才美的本质.特征与人才美的创造等内容. 从人才美的本质来看,人才美学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人才美的内在构成和外在显现.人才美的特殊性和本质丰 ...

  • 薛永武:人才美与社会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体美和人的外在美都是人类所特有的美,但这些美主要涉及人的形式美,因而这些形式美本身是极其有限的.审美实践表明,人体美和外在美的魅力只有依存于人的内在美,才能够实现更大的审美效应. ...

  • 薛永武:人才美是最高的社会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在欣赏社会美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人的形体美和相貌美,而且还要通过人的语言美.人格美.心灵美.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真和善相统一)所蕴含的美,从人类自身去探讨美的根源和美的主题, ...

  • 薛永武:从真善美的维度看人才美的审美文化特征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从真善美的维度来看人才美的审美文化特征,人既然是最重要的文化形态,显然,人才的美也是最重要的审美文化:离开了人才的美,就无法理解审美文化的创造,也无法理解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其本质,因 ...

  • 薛永武:历史哲学、人才学和美学实践对人才美的确证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我们倡导人才的美是最重要的审美文化,还可以从历史哲学.人才学和美学的实践中得到确证.我们确认人才的美是最重要的审美文化,这是我们对审美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审美文化应该是物质形 ...

  • 薛永武:人才美的特征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美是社会美的核心,集中体现了社会美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历史特性,因此,人才美与一般的社会美相比,更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创造性和价值性的特征. 随着美学向社会实践的广泛渗透,日常生活 ...

  • 薛永武:人才自身的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特征和表现尽管各具特色,但都能够体现出人才美的本质和特征.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一观点对学界研究人的本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谓一切社会关 ...

  • 薛永武:人才实践过程和劳动产品的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的美一方面通过创造性和进步性的实践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也通过劳动产品的美蕴含出来. 一.人才按照美的规律创造 人类与动物相比,动物的生存以及一些简单的生命活动,更多地按照本能适应 ...

  • 薛永武:人才美的显现——创新性

    人才美不是天然的,而是人类自觉创造的产物,也是人才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观点,从美学的高度揭示了人按照审美 ...

  • 薛永武:人才美的显现——进步性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的创新实践不是个体的自在行为,而是一种新的自主实践,应该体现出进步性.这种进步性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社会实践蕴含了认识世界的真,也蕴含了改造世界的善,要求人才在真与善的和谐统一中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