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里仁为美”与“志于仁”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里仁篇包括26章,内容主要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评析】

孔子这段话言简意深,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哲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开发理论。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这句话是说,为人处世,应该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自觉接受好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而其中人文环境尤为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确实是非常深刻的人生至理。从中国历史传统来看,重视居住的人文环境,慎重交友,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朋友,你愿意与有仁德的人在一起吗?

【原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

孔子这段话非常深刻揭示了仁与智的关系。“不可以久处约”中的“约”,这里是指穷困、困窘。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孔子的意思是说凡是仁德之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应该长久地沉溺于安乐。在孔子看来,一个真正的仁者,一定是从内心里认同并安于仁德的;而有智慧的人虽然也会认同仁,但行仁却是为了获得利益。

把孔子这段话用于今天,这段话启示我们: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安贫乐道,不应该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的快乐,但政府也不应该长期让知识分子处于贫穷状态。另外,大学也不应该培养出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似乎与孔子所说的“知者”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原文】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评析】

孔子为什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呢?这是因为仁者爱人,仁者对社会人生的态度都是积极的,是具有原则性的,体现了社会美好的因素,一个真正的仁者敢爱敢恨,爱的是真善美,恨的是假恶丑。而一个真正的坏人恐怕连父母也不一定是真爱的,所以,一个坏人只能恨那些仁者,而不能爱仁者。

【原文】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评析】

孔子非常重视做人。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具有了仁德,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而不会去做坏事,既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

实际上,孔子这段话对于我们理解现在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素质教育认为素质比能力重要。我们80年代以前,人才培养注重又红又专;现在人才理论强调德才兼备。无论是又红又专还是德才兼备,一个共同点就是二者都重视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与人格完善。

责任编辑:高雪

好书推荐

简 介

薛永武《审美与人才开发》一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人才强国战略出版工程出版物,由中组部归属的国家级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该书是人才美学的代表作。作者运用了哲学、社会学、人才学、美学、文化学、教育学、现代仿生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价值论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对于家庭和各类学校教育,提供审美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审美全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开发;对于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拙著对于全社会克服金钱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引领人生超越平庸,走出人生迷途,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