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营烧麦记
〓 第 1412 期 〓
文|王成海
2020庚子鼠年,阴历十一月廿三日,天大寒,零下三十余度,为数十年之罕见。
晨起,沿街徐行。风坚似剑,拂面如刺。大街小巷,行人寥寥,而车若流水,灯光闪闪,白气袅袅。走数百米,无力再行,左转入窄巷,欲进联营菜市场购菜几许,以备午饭。偶遇一老友,邀吃早点,欣然同往,入菜市场旁之联营烧麦馆。一两烧麦,一壶砖茶,一碟小菜,两瓣大蒜,即一人早餐,感觉味甚美。
期间,见馆所四壁大小之相框甚多,内容林林总总,讶之,闲谈于朋友,始悟烧麦常识寥寥,及联营烧麦馆之来龙去脉,其开业至今已十余矣。十年间,精益求精,名声不仅冠绝集宁,且闻于四方……
余离乡近廿载,自生病以来,归乡暂养,无聊苦寂,每以涂鸦文字打发暇日,且多以老家饭菜为主旨,只因于烧麦不甚了了,故其久未纳入笔端,于今始知之甚多,心窃喜,是以作此小文记之,以博大伙一笑。
烧麦之起源,可溯于清初,时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是也,街坊茶肆,作皮薄开口之另类“包子”,捎带卖之,故曰“捎卖”,后人取其谐音为“烧麦”或“稍美”等,因其做法独特,味道且美,而名播于外,以是辗转流传于大江南北,随地域、风俗、时间而变异,形成品类丰富,各具地方元素之名吃,于今三百余年矣。
烧麦之皮,以小麦面粉加水,揉为硬面团,饧少许时间,搓成长条,撅揪成剂,用轴槌快速擀压为圆皮,逐次蘸玉米淀粉后,摞为一沓,再聚集擀压,以此法擀捣出的烧麦外皮,片片状若荷叶,薄如蝉翼,周边有均匀褶皱,之后中间放馅,不必包捏,聚拢手指,一提即成,上笼屉蒸十余分即熟。蒸熟之烧麦底圆、腰鼓,顶边似花,整体形状如石榴,又似丝囊,如玉石般晶莹透亮,皮薄馅大,美观可口。
店家售卖烧麦,以两计量,此处之两,指制作烧麦皮之干面粉,一两面粉加水成面,最终可制八张烧麦之皮,顾客买一两烧麦,即是一笼八个之成品,一般顾客,一两即可食饱。烧麦此售卖方式,源远流长,其目的乃突显店家实诚质朴、童叟无欺之经营理念,故稍麦有最诚信食品之美誉。
塞外山城集宁,百年老店联营久负盛名,其属下美食馆联营烧麦。虽所处位置非通衢大道之所,属隐匿难寻之地,然日日食客盈门,春夏秋冬,从晨至昏,何以如此兴盛?盖“酒香不怕巷子深”之谓也。
联营烧麦,承传统烧麦工艺而臻于至善。甄羊肉、面粉、胡麻油、大葱、鲜姜之上品而选之,经厨师切、拌、捣、包、蒸而成之。蒸熟之烧麦,每笼一两,计数八只,个个形似石榴之饱满,状若丝囊之精致,皮如蝉翼之薄细,以筷夹起,蘸以陈醋、酱油,入口,香而不腻,顾客亦吃亦聊,或世界风云,或家长里短,或子女儿孙,间以酽酽砖茶啜口......
此情景,此闲适,何尝不是人间最惬意最具烟火气的生活?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