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不是夏季专属,秋老虎马虎不得!三招教你自救
▼本文作者▼
出伏过后,天气似乎变得舒服了,一场秋雨一场凉。
但别忘了,一年中最凶的秋老虎,随时准备发威。
气象上统计“秋老虎”,一般从出伏(今年出伏是8月20日)或“处暑”节气(8月23日)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的暑热天气。
不过真正统计的时候,也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长江流域,有时气温到了33℃,虽没到高温线,但由于湿度大,体感温度能到36、37℃的,也会算作秋老虎。
因此,尽管入秋了,还是要提防中暑。关于中暑与其急救,听听专家怎么说——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中暑的致病因素:高温环境作业;室温>32℃、湿度>60%;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
中暑的易发因素:产热增加:发热、甲亢;散热障碍:肥胖、紧身不透风;汗腺功能障碍;
其他:年老、体弱、精神紧张。
中暑是怎么发生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发病机制。
中暑有那些表现?
01
先兆中暑:
非特异性身体不适表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不超过37.5℃;离开高温环境,休息及适当补充盐、水,短时间可恢复正常。
02
轻症中暑:
除先兆中暑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细速、皮肤灼热、胸闷、体温升高至38.5℃以上;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 面色苍白、皮肤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率增快;及时有效处理,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03
重症中暑:
除轻症中暑的表现外,常伴有晕厥、昏迷、痉挛、高热;一日内不能恢复者。
分为三型:
热痉挛;
热衰竭;
热射病(日射病)。
有上面这些表现就是中暑?
老百姓过来就诊时,只要自己搞不清楚原因的,感觉不舒服,即使是大冬天,都说中暑。是不是中暑呢?
答案是肯定的,大部分都不是中暑。中暑是要有条件的,首先是在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水电解质丢失,热量散不出去,从而引起中枢系统(头晕、头痛、昏迷)和心血管系统(心悸)症状。
大家发生了中暑会怎么做?
刮痧是大家最常做的,刮的到处青一块紫一块的,看着都觉得疼那种。刮痧效果不好的时候,有人甚至会十指放血,不管缝衣针有没有细菌,就扎手指头。懂点医学知识的,或跟着电视剧学,用火烧一下缝衣针,再扎。到了医院,第一句话和医生说自己中暑了,不能挂水,说挂水会挂死的。
他们这么做对吗?
他们这么做不能说错,至少不全错。不管刮痧也好,十指放血也好,都是有创伤的,都不能随意做。是不是中暑都没有搞明白,就开始自己治疗了。
中暑挂水真的会死吗?乍听之下,觉得大家都很小心,在深思熟虑,还是不挂吧,安全第一。
前面中暑的概念里讲到中暑会导致水和电解质丢失,那么挂水是不是最快速补充水和电解质的方法。既然是,那挂水是可以的,但是挂水时需注意速度,注意补充电解质。避免因大量液体进去,稀释后导致人体内电解质更低,那样真有可能会出事哦。
正确的做法是:
立即撤离高温环境,在阴凉处安静休息,然后降温,物理降温:冰袋冷敷或酒精擦浴等,饮用清凉含盐饮料;
药物降温:藿香正气水、仁丹;风油精擦太阳穴、合谷穴。
处理后症状改善了,可以在家观察。如果改善不明显,则需送医院。病情重的,呼叫救护车护送入院。
章乐锋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