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系列之七】向军次:四期五期 代人捉刀

湖南石门县子良乡人向军次(1905—1991),关于他的出生,多作1908年,而家谱世系明确记载是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即公元1905年。他担任家谱副主任之职,家谱记载比之其它的资料,应该更确凿一些。

他们家族的家谱,是由后来被誉为“著名法学家”的向郁阶(1890—1979)担任主任,他在民国三十七年秋九月所撰写的《续修族谱序》中说:“而(民国)三十五年始以湖南国民大会代表之资,出席国都制宪会议,继受国立甘肃兰州大学之聘,就任商学院院长,今职出里已二载矣,得若水君等书称谱印将藏计列于书者,有湘鄂蜀三省二十余县,子姓红丁二万有奇成谱五百部,每部凡一百零三本。”三省二十余县,涉及二万多名在世的族人,每部家谱一百零三本,共印了五百部。这些数据,在家谱这个领域,都是很罕见的,也可见向郁阶的水平和能力。

向郁阶是湖南澧县刘家河宝塔湾人,谱名德棣,1918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后留学英、法,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2年后任教北京朝阳大学、北京大学。1927年返湘参加北伐,后在湖南省高级农业学校等校任教。1937年曾任全国抗敌后援总会湖南分会主任委员,参与筹办明道中学和九澄中学,兼任校长。1946年任兰州大学教授、商学院院长、湖南大学教授兼省克强学院教务长。1949年后任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法律系教授、系主任、兼编译室主任、图书馆馆长

2011年4月8日《湖南日报》以《70年保存完好 民国图书馆现南岳》为题报道,其中这样说:“资料显示,至1947年3月,共募得1473.4万元(法币),并募集到一批珍贵的古籍图书,其中向郁阶捐献累代所藏善本4万册。”善本四万册,就算有些夸张,就算没有多少善本,四万册这个数量,也可见向郁阶家经过数代积累,是很有成就的藏书之家。

向郁阶在序言中还提到了同族的向军次,以及日寇侵华等史实:“并在京与军次先生及中委、传义、乃祺诸先生,搓(磋)商湘鄂蜀联宗合谱,咸予赞同协纂设局,进行年余工作,原期纲遗订坠,永以信后,无如谱稿甫大部完成之际,适日寇陷境,烽火腥膻,人各四散,迭有中辍。及日寇投降而国内犹复自相骚乱,致西蜀、岳临两支,终以交通梗塞,未能加采纂列或只合派,共编成录,斯则惟期,后来有以釐订之者也。”这里说的“国内犹复自相骚乱”,应该就是指当时的国共内战了。

我们可以从向军次的履历,看到他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身影。

1937年抗战爆发时,任第二师中校高射炮营营长,驻防浦口,负责首都南京空防。淞沪会战时调任第六十一师上校工兵营长,守备上海闵行,抗敌西进。战局逆转,遂奉命率部经青浦赴苏州,与敌展开遭遇战,激战一夜,终渡过白鹤港与师部会合,转战苏州、无锡、江阴等地布防。1938年春调回第二师参加台儿庄战役,六月调六十一师,守备长江,阻敌西进。九月调任五十五师三二五团上校团长,驻守湖北鄂城县,十月奉命率部由金山口渡江经沔阳、宜昌撤至巫山整训。1939年冬奉命潜入敌后,在鄂中之皂市、京山、钟祥一带打游击,出袭日军,阻截汉宜公路敌之补给线。1940年三月调任九十四军参谋长。五月枣宜会战爆发,向军次率部自长脑渊附近渡过汉水,经京山、应城、前锋挺进至花园附近,威协当时敌人平汉铁路交通。迨宜昌陷落,才率部经襄阳、远安回至宜西的三斗坪,拒敌西进,确保陪都重庆大后方的安全。

1941年1月7日,向军次获颁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同月24日调任一八五师副师长,参加宜昌西岸攻击,指挥炮兵作战,兼任宜(昌)巴(东)要塞之工事指挥。1943年2月调任陆军五十五师副师长,3月12日奉准调赴机械化学校,5月飞印度兰姆迦任战车训练班研究委员,学习美国战车,钻研机械化兵理论与实务,当月18日就任驻印战车编练处副处长(处长是美国人)。

抗战胜利后,调升军委会军政部军务署机械化兵司司长,负责整编全国机械化部队,并于民国三十五年先后获颁忠勤勋章及胜利勋章各一枚,同年八月调任联勤总部运输署副署长。直至1948年参与《向氏族谱》的纂修,担任副主任之职。

在家谱的“联族合谱编纂职员一览表”中,向军次的年龄记为42岁。世系记载中,他只有一位妻子孙氏,已在民国十六年去世,并没有子女的记录。但他后来有位夫人叫陈碧仙,还有五个儿子:一宇、多津、多浩、多瀚、多涌,虽然没有更多的资料来了解,但推测应该是去台湾后所娶。

在家谱卷三,有蒋介石与向军次的合影一副,上题“军次先生存”,下题“蒋中正,民国三十五年六月”,我想大概就是因为他是蒋中正黄埔嫡系的缘故,蒋对自己的学生总是另眼相看的。

在照片之后,是“房叔显楚晋卿氏述”的《军次事略》,多达三千余言,其中就提到了黄埔军校:“民国十四年冬,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入伍生,以立治军救国之基础。越二年,升学考试,曾代四人捉刀,均获取录,君竟留级,在第五期改习工科。事后查讯,共党某队长以君思想反共,专案呈请留级查看故也。”如果不是记载在家谱中,谁能知道黄埔军校的考试中,还有这样烧脑的花边新闻。也难怪,关于他的生平介绍中,都作“黄埔军校五期工科”,但他自己,在家谱中还是明确记载:“黄埔军校四期毕业,陆军大学毕业。”现在看来,四期毕业,大概率是不可能的。

在家谱卷一,还编排了“纂修向氏家乘排检印刷工作人员一览表”,从工务主任、排检督导员到排检工人,以及司机、雕刻、石印、管理员等,共计二十二人,最后还有“津市日报社检印部全体工作仝人敬刊”字样,是其它家谱从没有出现过的记录。

(0)

相关推荐

  • “五十学书”张鸿适

    "五十学书"非巷传,而是台湾书家张鸿适自用引首印上的"自曝家底",印文曰:"鸿适五十学书". 张鸿适学书知天命之年,可能是因为渠年轻时黄埔军 ...

  • 【广州】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 建于民国十三年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十三年六月十六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黄埔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在长洲岛先后招生六期,群英荟萃, ...

  • 黄埔一期生中,两岸同时为他举行追悼仪式的,除了杜聿明就是此人郑洞国

    1924年,黄埔军校开始秘密招生,经过预考和正式的考试,总共有470人从12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350人为录取,还有120人为预备录取,除此之外,四川送来部分人.湘军讲武团送来158人并入. 后来, ...

  • 黄埔系

    黄埔系,又称蒋家军,是中国国民党及其统帅的国民革命军内部最大的一个派系,其首领为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主要将领亦为黄埔军校出身,因而形成派系并得名.与土木系同为国军主要派系.黄埔系所统率的部队在国军内部 ...

  • ​黄埔军校十大名将

    ​黄埔军校十大名将 一.陈赓,黄埔一期,三杰之一. 二.徐向前,黄埔一期,我军五虎将. 三.林彪,黄埔四期,红军之鹰. 四.王耀武,黄埔三期,第74军扬名. 五.关麟征,黄埔一期,外号关铁拳. 六.胡 ...

  • 旭辉集团:有序战役,大爱同行 丨感动中国系列故事(第四十五期)

    此次盘点由全联房地产商会&亿翰智库&全联房地产商会企业研究分会共同发起,旨在通过讲述感动中国的88个房企抗疫故事,传递房企内部暖心力量,展现房企的责任与担当. 冬去春来日渐暖,莺飞草长 ...

  • 人间词话第四十五期

     大江东去:缅怀"江淮大侠"王亚樵 文/落日长河 埔江依旧,百年逝.多少风流湮迹. 笑泯恩仇,悲国难.儒侠心存社稷. 纸醉金迷,河山背辱,谁见王侯泣? 锄奸除寇,刺客身首何惜. 耻 ...

  • 麦芽悦分享四十五期|大学生的交往种种

    其实--时至今日我在社交上还是比较被动的 与其说是要告诉大家如何与人打交道 不如说是在大学社交过程中对经历的人.事的一种体会. 团学 大一我是通过团学很快适应了校园生活的. 在团学工作就不可避免的要和 ...

  • 【北梦南缘】第四十五期,北梦南缘文学社同题诗贺新春:金鸡报晓千秋瑞;玉犬巡春万户欢

    北梦南缘文学社 祝大家新年快乐 北梦长圆,南缘久缔 丨作者:北梦南缘文学社丨审核:耕闲客 丨编辑:雪之英 北梦南缘文学社编制: 社    长:耕闲客 副社长:燕子  雪之英  随波不流 秘书长:燕子 ...

  • 大白话说中医第四十五期|糖尿也不要怕,健脾胃赶走它

    追先贤之遗志,继古医之传承 中医把人为什么会生病总结成了四个字:正不压邪.那么治疗方式呢也可以总结为四个字:扶正祛邪.因为扶正本身是扶持我们的元气,元气充足了身体就有了驱邪的能力,一些小毛病不需要用别 ...

  • 《中国诗友》第四十五期 吉林诗人优秀作品合辑

    <中国诗友>第四十五期 吉林专号 上刊诗人名录: 肖寒|曲有源|葛筱强|曹景常|王丽萍|陈爽|张丽英|张丽君|李海宽 目录 长白山天池 ※一刹那 文/肖寒 树木.花朵.河流.铁 依然冰凉 ...

  • 柚子民航学霸笔记第四十五期

    本笔记由柚子民航无双班125分状元"天道酬勤"提供! 学霸笔记第四十五期 立式进近灯及其支柱应易折. 进近灯具或其支柱不够明显时,应涂上黄色或橙色油漆. 跑道.停止道和滑行道边上的 ...

  • 【月卡党的成长之路】玛瑟伊尔以及帕米拉,月卡党该侧重谁?- 第四十五期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遣散换玛瑟伊尔还是帕米拉? 详情 这次的啤酒周的英雄归来的英雄是毁灭阵营的玛瑟伊尔跟秩序阵营的帕米拉,对于月卡党来说我们应兑换哪个英雄呢? 对于新区的月卡党,首要的是魔窟的毕业, ...

  • 黄渡海读书会第四十五期《给善恶一个答案:身边的伦理学》

    首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路易斯.波伊曼,詹姆斯.菲泽及译者王江伟: 路易斯·波伊曼(Louis P. Pojman)(1935--2005),西点军校荣誉哲学教授和剑桥大学克莱尔学堂终身成员.在哥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