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掏空了游客的口袋--揭秘赴俄旅游行业乱相
6月9日,塔斯社电,俄罗斯国家旅游局局长奥列格·萨锋诺夫称,2016年年初中国赴俄旅游的人数同比去年增加了60%。该局长还表示,虽然中国入俄旅游人数庞大,但还有增长的空间,去年刚刚开放的红色旅游线路还没有全面推广,该线路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喀山、萨马拉、彼尔姆、叶卡捷琳堡和乌里扬诺夫斯克等城市,这条线路的主题是“追忆逝去的社会主义俄罗斯”。
来俄旅游的人数从比例上看,只有1%的出国旅游者入境俄罗斯,绝大部份旅游者是去其它国家和在本国境内旅游。中国旅游者已然成了世界旅游市场争抢的一块大蛋糕,因此经济低迷的俄罗斯当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但是俄罗斯旅游和项目的开发水平还很落后,能够吸引人的看点很少,服务水平也极其落后,接待能力不足。仅仅是1%的中国旅游者已经让俄罗斯旅游业应接不暇,如果人数继续增长相信俄罗斯的旅游行业将会出现灾害性的严重问题。
自从中国游客涌入俄罗斯境内以来,俄罗斯旅游业收入激增,该领域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1, 俄罗斯旅游接待服务被中国人垄断,俄罗斯旅游公司并没有得到实惠。
2, 负责俄罗斯旅游接待的中国人水平参差不齐,大量中国留学生被聘为导游。
3, 一些负责接待的华人地接人员,没有任何资,属于非法从业。
4, 旅游公司在自选项目中收费高昂,“巧立名目”,牟取暴利。
5, 其它方面,诸如餐饮、住宿、购物等,更是旅游公司压缩成本,获取利润的有效手段。
以莫斯科为例,接待来自中国游客的人员有很多,这些人相互协作,互惠互利,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掏空游客的口袋。在莫斯科中国游客的接待业务被几个华人垄断,业内人士称他们为“调度”。只要在莫斯科搞旅游的行家,都知道这几个“调度”的大名。中国许多知名旅游公司都愿意与“调度”合作,因为他们了解环境,熟悉业务,最重要的是“调度”给出的报价要比正规旅游公司低许多。“调度”与国内旅游公司谈好报价后,旅游团队从中国由“领队”带队来俄,“领队”的工作内容不多,只负责把人带入俄罗斯境内,然后把团队交给“地接”,实际为旅游团服务的就是“地接”。“地接”一般没有在俄罗斯导游的资格证,因此他们在俄罗斯属于违法工作,圣彼得堡市曾经严厉的打击了中国无资格导游人员,有几名中国学生被处以刑事处罚。
“地接”一般没有工资,所以他们的利润要从各个方面来实现。有莫斯科华人在朋友圈曝光了关于旅游的一些黑幕,在一份中国旅游公司的行程报价单中,仅参观俄罗斯最重要的景点克里姆林宫一项的收费即350元/人,而克里姆林宫的参观门票仅为500卢布/人,即约合50元/人。圣彼得堡皇村的参观费用为550卢布/人,约合55元/人,却收取赴俄游客600元的高昂费用。还有一个更特别的例子,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和卡隆明斯科国家公园都对游客免费开放的项目,但中国导游向游客一般都会收取每人150元的参观费。其它包括芭蕾舞欣赏、俄餐品尝等等更是暴利,一场几百元的芭蕾舞观演票,被以一千多元的价格售于游客。“地接”并没有把这些环节的利润独吞,要有一大部份分给“领队”,这是行业内基本的行规,也是“地接”和“领队”的默契。
“调度”和“地接”承受着来自国内旅游公司压价的压力,为了实现利益只能不断地压缩成本,不惜打压在莫斯科艰难生存的当地华人。莫斯科的当地华人,在莫斯科生活的每一天都要支付高额的房价、饮食消费、办理身份以及数次往返机票等费用,可以说当地华人的生存成本极高。很多在莫斯科本本分分做出租生意的司机们,却受到了“调度”和“地接”们的恶意压价,他们破坏市场规则,自己在门票、购物等方面赚足了利润,却连出租司机小小的“奶酪”都不放过。
还有旅游团的团餐,如果每个游客每顿饭交纳了7个美元的餐费,能享用到的餐食标准不会超过3个美元。因为这中间饭店和“地接”都要赚取利润,所以说游客能吃到的团餐,实在是难以下咽、不敢恭维。像其它地方的中国式旅游一样,肯定要包括购物的环节。如今俄罗斯的琥珀被炒得很热,在中国人中很受青睐。很多游客来到俄罗斯,都想淘到一些价格合适、自己喜欢的琥珀制品。殊不知被“地接”带进的莫斯科某著名大街甚至是机场所费免税的琥珀店,其背后的老板不乏中国人。大部分的琥珀制品,都出自中国同胞之手。而这些琥珀制品的价格中少不了“地接”和“领队”等相关人员的利润,价格自然不菲。
以团队形式来俄的还有一种是展会团,这些业务也被旅游公司承包。为了压缩成本,高水平的翻译往往不会被聘用为展会翻译,一般都是水平初级的新学生翻译。很多国内企业给旅游公司缴纳高额的费用来俄参加展会,为了能够顺利的与当地人沟通,参展企业对俄语翻译有需求,往往“地接”会热心的为参展商介绍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地接”给展商的报价一般是一天150美元。展商总是想要价格低廉并且水平高级的翻译,但是通过“地接”介绍的翻译往往都是初级水平。因为付给翻译的150美元“地接”要留下30-50美元的中介费,仅付给学生只剩下100-120美元/天的翻译费。因此以这样的价格在莫斯科很难请到有水平的俄语人才。
展会的学生翻译一般都是一年级的新生,还有许多刚刚学会字母的预科生,这些学生勇气可佳可是很难胜任展会工作,他们与俄罗斯客户根本无法进行沟通,有时连产品报价都要借助计算机表达。让人不解的是那些花了巨资、不辞辛劳、奔赴俄国参展的国内厂商,为什么在这最最重要的与外界沟通交往的“工具媒介”方面没有精心筹划?为了达到良好的展出效果,展商应该不惜重金聘请那些有水平和资质的翻译,否则参展商们只能劳民伤财、无功而返。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在页面底部点击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