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处世“天规”
《道德经》大智慧,遵循四条处世“天规”,驰骋天下无往不利!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的远古语录体。文字简约却条理清晰,含义深邃又富于辩证,是震古铄今之作,它与《周易》《论语》一起,并称为古代三大哲学经典。
《道德经》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也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指引我们人生的大智慧。 这是一部告诉人们该怎样看待宇宙万物、怎样看待国家社会、怎样看待自己命运的思想启蒙之书。因此,每当我们打开《道德经》,就会从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各种智慧,就会找到我们正在苦苦寻觅的某个问题的答案。
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释义: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驱使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有之形可以进入无间隙之中。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普天下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做得到。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为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
二、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释义: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把事情想得很容易的话,真正做起来就会有更多的麻烦。
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最终就没有困难了。“轻诺”、“寡信”、“多易”是许多人的通病,如何克服这些恶习,是我们许多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再难的事情也有容易的阶段,做大事必须注重细节。所以圣人不自大,反而成就他的大业,凡事一定具有两面性,应该善于发现隐藏的一面,比如轻易承诺的人最容易失信于人,如果只看到事情容易的一面,做起来一定困难重重,因此,圣人把困难因素都考虑到了,认真对待,做事情反而容易得多。
三、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德经·第七十二章》
释义: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人要了解、珍视自己的生命,但不要夸耀自己或自以为自己高贵。“不自贵”,圣人不认为自己尊贵,凡是自认为自己尊贵的,其实一点都不尊贵。不尊贵的人,一抓到机会就想表现自己,其实这是一种自我弥补的心理。一个人唯恐人家不知,唯恐人家不了解自己是一个很尊贵的人,本身就不尊贵。自知,就是反省自己,关怀别人。自爱,就是爱惜自己,尊重别人。
我们每一个人在自知、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同时,一定不可忘记尊重别人,理解他人,不自我膨胀,不故意抬高自己,不自我标榜。人贵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智。着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实力,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四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老子·道经·第十九章》
释义:让人们只看到事物原始状态,以保持人们朴素无华的天性;二让人们减少利己的私心,以削弱人们对巧利的欲望;三是放弃欺人的仁爱礼仪的说教,那么就没有什么扰患了。
生活中,过多的欲望侵占了我们所拥有的各项有限且宝贵的资源、时间、精力、大脑容量,生命在消耗中换来的却未必是幸福感的提升。在这个各种利益冲突的人世间要想生存地好,若不去学那些圆滑世故、争斗不休的伎俩,那就只有修道,依道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