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炮台简史––长门炮台
长门炮台又称为电光山炮台,位于今日福建省连江县琯头镇长门村的电光山,这里是闽江出海口的北岸,与南岸的金牌山(同样修建了炮台)相对,扼守着闽江最窄的位置,它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古老和最大的炮台。
长门炮台
长门炮台内部
长门炮台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到了公元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为了加强海防和防御台湾郑氏政权的侵扰,于是扩建长门炮台和增建金牌山炮台。同时在长门设置提督衙门、校场和兵营。到了1803年(清嘉庆八年),又增建黄霞寨炮台。到了清末,因为对手都是从海上而来加上又在福州马尾建立了福建船政局,所以闽江口的防御变得非常重要,1880年(清光绪六年)长门炮台成为闽江口要塞的总台部,统辖闽江口各炮台和陆军。
长门炮台的克虏伯火炮
清朝时期的长门炮台
长门炮台的主炮台设置在电光山,营垒为圆形建筑,墙高12米,厚1.5米,周长近300米,占地50亩。炮台共安装德国和英国造的大炮5门,驻军145人,还装备探照灯等照明设备,用于夜间监视。到了1881年(清光绪七年)又增建礼台,用于酬答各国军舰礼仪,装备德国克虏伯大炮9门,驻军129人。后来为了增强防御,又从克虏伯军工厂购入4门280毫米口径后膛海岸炮,2门设置在长门炮台,另外2门设置在厦门的胡里山炮台(今日尚存1门,此炮为世界上现存的十九世纪制造的最大海岸炮)。
民国时期的长门炮台
被长门炮台击伤的法国装甲巡洋舰“拉加利桑尼亚”号
时间来到1884年,由于法国海军在尚未宣战的情况下进入了闽江,并停泊在福建船政局对开水域,导致长门炮台无法阻截法国海军在第一线,同时在马江海战爆发时也无法提供支援。但当法国海军撤出时,双方还是爆发了激战,长门炮台的守军奋勇抗击法军,并击伤法国装甲巡洋舰“拉加利桑尼亚”号,但炮台大部分也被法军的炮火摧毁。此后清政府在当地建立昭忠祠和张刚勇专祠(张刚勇原名为张得胜,是长门炮台的统领,长门就是在他的指挥下与法国海军殊死战斗,因此在他殉国后,朝廷给予谥号“刚勇”)以祭祀和纪念阵亡的将士。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清政府在重建长门炮台后又在主炮台的左侧增建划鳅港炮台,装备大炮7门,配备官兵150人,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在主炮台右方码头增建水雷营,安装电控水雷和旱雷,驻军108人,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增设讲武堂和训练所,次年又创办闽口要塞炮科学堂,至1909年(清宣统元年)停办,前后共毕业100名学生。抗战期间,长门炮台多次和日军交火,并遭到日军空袭,最终在1941年4月期间失陷于敌手,日军占领炮台后运走大量火炮并炸毁炮台和烧毁营房。
长门炮台石碑
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将长门炮台列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福州市政府也将长门炮台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