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若不系之舟,心的境界即是诗的境界

何为不系之舟?一叶扁舟浮于江河湖海之间,无人棹使,无锚牵系,随风而动,随浪而行。漫无目的,肆意飘摇。它是没有束缚和缆绳捆绑的船,它是人在江湖漂泊不定的一生,它也是随性而活,率真自我的生活方式。

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会将“不系舟”的意象融入自己的诗中。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李白《寄崔侍御》

身在宛溪,在秋日寒霜之夜听着猿啼,内心不尽的忧愁。离开家乡时间太长,犹如一条断了缆绳的小舟四处漂泊。

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

——鱼玄机《暮春即事》

怎能去追逐人间琐事,我要像不系舟一样,自由自在,随风飘摇万里。

无情水任方圆器,不系舟随去住风。

—— 白居易《偶吟》

没有情感的水,任由方形或圆形的器皿装载而变换身形。没有缆绳牵系的小舟,随着风吹的方向或走或停。

我似人间不系舟,好风好月亦闲游。

——陆游《泛舟湖山间有感》

我像那人间的不系之舟,喜欢风,喜欢月,也喜欢随处闲游。

唐宋八大家里的苏氏兄弟,一个性格谨慎,一个性格洒脱,却也都在各自的诗中用过不系舟的意象。

浪迹常如不系舟,地角天涯知自跳。

——苏轼《老人行》

万里飘然不系舟,酒垆一笑便相投。

——苏辙《孙宾臾道人》

这两兄弟当中,因为性格洒脱,诗情豪迈更为众人所知的苏东坡,除了《老人行》他在其他诗中也多次用到不系舟的意象。

用舍俱无碍,飘然不系舟。

——苏轼《和阳行先?用郁孤台韵?》

飘然不系舟,乘此无尽兴。

——苏轼《次韵赵景贶春思且怀吴越山水》

陆游平生作诗九千多首,其中运用不系舟的诗,也非一首,下面两首读来也颇有意境。

平日身如不系舟,曾从楚尾客秦头。

——陆游《病退颇思远游信笔有作》

平生南地惯羁游,放浪常同不系舟。

——陆游《暮秋遣兴》

古今千年,融入不系舟意象的诗句,可谓不胜枚举。还有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诗人都有尝试,这里便不一一详述了。

在这些有关不系舟的诗句中,诗人往往会将自己与不系舟等同起来,把自己比做不系之舟。想要表达一种无拘无束,不受世事牵累,在人潮事海中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

为什么那么多的诗人都喜欢将不系舟的意象融入自己的诗中呢?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生动立体的意象,一个美丽的画面,还是一种高深玄奥的修行境界。

小船停在岸边,被缆绳系在木桩上,无法前行。如同我们自己受世事牵绊,活在现有的人生轨迹,不得快意。

谁都想自由自在,但生活总是有太多的无奈。

想睡一个懒觉,可临睡时,不得不调凌晨六点的闹钟。想吃一顿大餐,翻翻自己的口袋,又只能苦笑着去吃便当。想踏马歌行,仗剑走天涯,回望家徒四壁,又只能去工地委曲求全,低头搬砖。

每一个人都像被一条无形的缆绳束缚,系在原地不能动弹。明明心中有无限梦想,却只能望洋兴叹。

不系之舟正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心中对于梦想的共同意象。

在想解开命运枷锁时,他们都默契地想到了同一事物——不系之舟。

澹乎若深渊止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贾谊《鵩鸟赋》)

这条小舟没有帆,没有桨,没有缆绳,甚至连人都没有。它飘荡在江河湖海,泛泛而游。没有目的,它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没有归途,它想停在哪里就停在哪里。风吹来它就走,浪推去它就摇。无心而动,有梦而行。

它朝迎万里晨光,夜沐三尺露霜。云遮雾盖,无有一丝彷徨,雨打风吹,镌刻一身沧桑。

这正是庄子《逍遥游》里心无所待的境界。鲲鹏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扶摇九万里。化而为鲲,需借水而行;化而为鹏,需借风而飞。

而我一叶扁舟,无心无力,自在随形。既无绳牵系,又无人御使。随走随停,无穷逍遥。

这样逍遥的意境,正是每一个不愿受世俗牵绊诗人可望而不可求的人生理想。庙堂虽高,高处不胜寒。一朝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江湖虽远,远方有佳人。远离那些尔虞我诈,蝇营狗苟,自然会安乐无忧。

古人们正是在世事无常中感悟出了这些深刻道理,才会如此念念不忘不系舟的意象。在各类诗篇中化身不系舟,憧憬着自由惬意的生活。

我们从这些诗中也能感受到作者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它会带着我们同游渭水,快意江湖。

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

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

——白居易《适意》

作者:何风,喜欢诗词骈赋。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0)

相关推荐

  • 诗词创作也有三境界

    诗词创作也有三境界 阅读量: 991 作者: 郑伯农 发布时间: 2019-10-23 王国维说,做学问有三个境界.依我看,写诗词也有三个境界: 一.熟练地掌握诗词的艺术规范,自如地运用诗词这种形式表 ...

  • 《宋词大典》卷31(15001

    次韵雨丝云鹤二首 [宋代] 黄庭坚 烟云杳霭合中稀,雾雨空蒙密更微. 园客茧丝抽万绪,蛛蝥网面罩群飞. 风光错综天经纬,草木文章帝杼机. 愿染朝霞成五色,为君王补坐朝衣. 韩司谏乐谷 [宋代] 释宗杲 ...

  • 三伏 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

    三伏  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 宋 佚名 <柳院消暑图>三伏是农历中一段特殊的时期,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三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也称末伏.庚伏或终伏,俗称秋老 ...

  • 《宋词大典》卷104(51501

    清明雨寒八首 [宋代] 杨万里 脱却单衣著裌衣,禁烟无有不寒时. 一年好处君知麽,寒食千门插柳枝. 送赵主簿 [宋代] 薛师石 内陆无烽火,诗人入仕林. 定将咏物意,移作爱民心. 晤语初同调,分携便不 ...

  • 不寐 : 不寐裁诗真习气,输它睡足向黄州

    不寐 | 不寐裁诗真习气,输它睡足向黄州 今天(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 ...

  • 夜降临了古人关于夜色的诗词

    夜降临了古人关于夜色的诗词

  • 【周末语录体】心的愉悦,有两重境界

    众生喧闹,尘梦缭绕,我喜独欢. 独欢,是一个人的热闹.独,有一点落寞,有一丝薄凉.欢,也不过是清欢,也不过是寡欢.独欢,要的是沉静之味,要的是孤雅之趣,要的就是,心灵在不被打扰中,觅得大自在大快活. ...

  • 牧心问答 | 怎样才能做到不被境界所转?

    当你能够看到境是一个显现而不是你在境中并以它为实时,当你能够思辩境的显现是因缘和合的幻化时,当你能够认识一切境的本质是空性时,你就不会再被境所转. 这一切的发生,前提都是你具备了相应的见地,也就是有了 ...

  • 庄子 |“心如枯槁之木”是何境界?

    心如枯槁之木,观天地之大美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天地不言语,它只是独自美丽着,而一个人能否沐浴在天地万物中,感受到美无处不在,这关乎于他的内心. 人心复杂多变.< ...

  • 《道德经》:心的愉悦,有两重境界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一.抱朴之乐 所谓抱朴,是指保持内心的淳厚和质朴,在老子的思想中还有两个和它相似的比喻,那就是"见素"和"婴儿".朴,是未经雕琢的 ...

  • 诗画境界,山水共清欢

    生活虽淡如水,却总能泛起细碎的涟漪.一朝一夕,一山一水,从从容容,都是惊喜. 生活不是赶路,而是去感受路. 站在山水之间,清净皆是我胸怀:站在得失之间,一心善念常欢乐.在湖光山色之间,我们往往能找到最 ...

  • 十二花田 || 怡心阁 || 落霞千古留诗卷,归棹五湖成画图(步韵刘军)

    落霞千古留诗卷,归棹五湖成画图 --步刘军会长<诗路风光照眼明>韵 作者 | 怡心阁  编辑 | 烟雨红尘 [七律]登石门山 (一) 山风偕我上天梯,水木清华欲入迷. 隐约云雷生石罅,倒垂 ...

  • 修行,“没有境界”才是最高的境界!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修行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部分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大多数人有个特点,就是分别心很重.计较一切.计较所有规则 ...

  • 怎样才能写好诗?不可忽略写诗三境界,最后一重至关重要

    想要写好诗,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何要写诗. 名不正则言不顺.诗从诞生之日起,就有明确的功能.<尚书·尧典>中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即诗歌具有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作用 ...

  • 做事有三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最高

    无论是生活,我们都发现做事有三种境界,做事的三种境界代表做事的三种心态与思考原理,心理学发现,第三种境界才是最有智慧的,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看下你属于哪一层? 做事有三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最高,最有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