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盲人放一千场电影:同步转述电影画面,观影前触摸恐龙模型

原标题:为盲人放一千场电影:同步转述电影画面,观影前触摸恐龙模型

视障人士在电影院中聆听。

摘要:十六年前,王伟力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盲人公益电影院——“心目影院”。此后,王伟力和志愿者们就用讲述的方式来补全电影对白外缺失的画面。对坐下来的盲人而言,他们在这座电影院里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惊心动魄,他们“看见”电影,也体味着更丰富的世界。

图、文、视频|吕萌

剪辑|闵一村

编辑|龚龙飞

当银幕点亮,9号放映厅总是座无虚席。

8月14日这天,银幕上放映着新上院线的《盛夏未来》,这是一部校园青春片,一张票的售价大致为50元。9号放映厅不卖票,也远比一般影院安静,这里看不到划出亮光的手机,座位旁也没有爆米花,只是竖着一根根红白相间的助盲杖。

40余位视力障碍者坐下来。他们时而仰头,把耳朵朝向银幕,时而低头思索。屏幕的光影映在他们的侧脸上,忽明忽暗。

在放映厅门口,一只导盲犬趴在主人身旁。

在影院门口摸索前行的视障人士。

“黑幕,镜头转到郑宇星的家中。郑宇星坐在椅子上,手中拿着忏悔书。”在电影对白间歇,讲述员手拿话筒,对着电影画面娓娓道来。

当讲到有趣的情节时,大家发出会心的笑声。

讲述员紧盯银幕,陈述着电影画面的流变。

在这里,讲述员似乎更能决定一部电影的精彩程度。观众的情绪总是随着他的表达而波动,他们的反馈很细微,或者锁眉,或者微笑。当人物故事进入高潮时,有的观众掏出纸巾在擦拭泪水。

90分钟的电影,王伟力并不比讲述员轻松,他有时会轻声提醒讲述员语言技巧。电影进入中程,他会在通道上对观众的反应做下记录——这是“心目影院”的第987场电影。

正在为视障人士讲电影的王伟力。

王伟力手中拿着提前准备的资料。

王伟力曾经在中国科学院地球所工作,90年代下海经商。王伟力的妹妹患有智力障碍,都是由母亲和他来照看,家里有残障亲属,他对这类人群的处境并不陌生。辞职后,王伟力和爱人郑晓洁计划着做一档纪录片叫《生命在线》,主题也是关于残疾人士,在那一年的拍摄时间里,王伟力结识了很多盲人朋友。

一天,王伟力在家看《终结者》,有盲人朋友造访,他也知道电影很精彩,但自己从未接触过,那是需要眼睛才能体会的感受,每当有人说起电影时,他就心生挫败感。

此时,电影里传来爆炸声,朋友很好奇。王伟力就试着向他描述电影里的画面,“一辆汽车撞在墙上着起火来,发生了爆炸,一股浓烟、烈焰腾空而起。”盲人朋友也跟着紧张起来,他紧握双拳,汗珠不断从额头流下。

电影结束后,朋友将王伟力抱住,在半空中转了一圈,他对王伟力说这是30多年里最珍贵的一次观影经历,没错,他说的是观影经历。

电影过半,一位盲人摸索着向门外走去。

王伟力觉得自己没有准备,讲述得非常糟糕,但是他没有想到朋友的回应如此强烈,这让王伟力萌生了为盲人讲电影的想法,这一年是2003年。随后,王伟力夫妇创办了一家文化交流中心,开始全职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

两年后,在北京鼓楼西大街的一处四合院,心目影院正式成立。最初,他们用一间20多平米的小屋作为放映厅,那里有电视、话筒、VCD放映机和几十把椅子。

讲述电影画面其实是一种能力。王伟力让妻子坐在电视后面,闭上眼睛,来检验他的讲述是否能让盲人理解。夫妻俩常常因为一两句修辞争执不休。有时,王伟力也会将自己的眼睛蒙住,试着用盲人的方式工作生活,他希望自己对盲人理解可以更深刻。

给盲人讲电影,关键是同步转述电影,在画面推进的瞬间找到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场景,不同的语态和声调似乎就变得更为重要。

在讲述科幻电影时,王伟力会在讲述前准备模型,让盲人触摸感受。

66岁的张华来这儿有十年了,每次出发前,张华都会打扮一番,提前半个小时到,这样就能坐在第一排。“年轻时忙于工作,我没看过几场电影,眼睛看不见了反而爱上了电影。”张华说。

张华曾经是一名会计,53岁时,视力因为眼底疾病急剧下降,医生得出的结论是这种疾病无法医治,她的视力程度只能辨别光斑。

整理着装后,张华摸索着墙,准备出门。

墙上挂着张华和丈夫的结婚照。

眼前的世界黯淡下来,张华的生活也褪去了颜色。一天傍晚,丈夫在家中看电视,张华用仅存的视力猜测着电视里的内容,丈夫不但没有给她讲解,反而用嘲笑的语调对着孩子说,“你看,你妈把狮子看成了马”。

“虽然是玩笑话,当时我听了,心里在滴血。”张华说。从此,张华不愿在家中听见电视的声音。经过邻居的介绍,张华得知了心目影院的存在,她对王伟力的讲述画面的能力尤为惊叹。

每周六来心目影院成为张华生活中的仪式。

张华听电影时很认真。

2021年2月,张华的丈夫去世,她开始一个人生活。

在心目影院,张华结交了很多朋友,朋友间的鼓励和劝说也让她解开了心结。张华试着恢复过去的生活,每天在家中规整生活必需品,她甚至将落灰的缝纫机重新打开,尝试着缝制衣服。

在家中练习弹琴的张华。

张华用放大设备阅读化验单。

肖焕义是心目影院的主持人,每当电影开场前,肖焕义会站在舞台中央和大家分享生活心得,此前,肖焕义却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

肖焕义63岁,他是自幼失明,曾在胶鞋厂工作,1994年下岗了,后来,他在离家不远处做起了盲人推拿。他经常受到别人的排挤、辱骂,有时还被人抢走摊子。

“当时觉得生活是不公平的,内心有时候很偏激,也就变得沉默寡言了。” 肖焕义说,他是心目影院的第一批观众,王伟力试着让他站在台前讲话,久而久之,也变得开朗起来。

电影开场前,肖焕义在银幕前讲话。

讲话结束后,王伟力将肖焕义搀扶回座位。

2006年,房租水电等开支让心目影院的资金消耗殆尽,王伟力也一度想过放弃,他和妻子四处借钱,卖掉了汽车,租临时的房子住。2018年,心目电影院得到了保利影院的资助,从20平米的空间搬进了一家标准的放映厅。

电影开演前,盲人们聚集在影院门口聊天。

盲人们相互搀扶进入影院。

电影界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当你看过一千场电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

2005年至今,心目影院累计放映电影987场,参与志愿者的人次过万,座次达到了 38013次,有不少视障人士在这里体会过梦工厂的冒险,也解开了对世界的许多好奇。

王伟力站在放映厅门口,银幕上烟花绽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