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王兆民:【读《史记》随笔】

读《史记》随笔

作者:王兆民

在距《史记》成书数千年后的今天,再读《史记》,仍为司马迁那无以伦比的笔力,囊括古今、包罗万象、体大思精、彪炳千古的百科全书所叹服,真是常读常新,受益多多。司马迁是当之无愧的西汉时期著名大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也是世界文化名人。《史记》既是优秀的历史巨著,又是生动的文学作品,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至今还是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作用。真正做到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念。鲁迅先生曾高度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陕西韩城人,一生大约和汉武帝时期相对应。十岁即开始诵读古文,博览群书,打下了良好的文学童子功。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十岁上在父亲的资助下,到各地游学考察,用了十几年的时候,足迹到了大半个中国。游历了大山大水,见世广阔,回长安即入仕,在皇帝身边做了郎中,有机会大量阅读皇家藏书和档案。当时西汉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力强盛,汉武帝又年富力强,雄才大略,经常搞些祭祀巡狩活动。最有名的一次泰山封禅,其盛况空前,做为近臣司马迁得以有机会多次跟随武帝出行。其后汉武帝又平定了西南夷,在今云贵设郡,司马迁又奉旨出使考察了西南大部。这两次人生大的游历,为《史记》成书奠定了扎实基础。

其二司马迁祖上即有数位史官,其父司马谈为西汉太史令,博学多才,崇尚黄老道家,与文景时代“无为而治,思想自由,恢复生机”的背景相吻合的,临终时嘱咐儿子完成其未竟遗愿,修完浩繁的史书。从此司马迁子承父业。开始了埋头撰写《史记》。公元前99年一场飞来的横祸,司马迁惨遭厄运。起因是汉代有名的飞将军之孙李陵随李广利(武帝当时宠妃李夫人之兄)与匈奴作战,敌众我寡,打得惨烈卓绝,最后被俘投降。消息传来,满朝文武皆斥之,纷纷落井下石,唯有年轻的司马迁为之辩解,武帝闻之震怒,以“巫上”罪判其死刑,当时竟无一人肯借银子帮他赎罪。“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司马迁为了完成使命,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他在《报任安书》泣血泪写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他还在《报任安书》中表白述说“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从中可以洞见太史公和李陵无任何私人交集,完全是为之打报不平。此后太史公以古代先贤为榜样:“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 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概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 太史公靠着勇气和毅力硬挺着活下来,“忍辱发奋著书”。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并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传世名句,践行了儒家倡导的人生三不朽,完成了《史记》夙愿后不久司马迁即去世。

1、《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太史公开创了以写人物而记载历史的先河(自先秦至此,史传文献都是编年体或国别体)也是世界传纪文学之祖,比欧洲人写人物传记早了整整两个世纪。跨度从传说中的轩辕黄帝一直到当代的汉武帝,写了近三千年的历史。全书有五种体例,130篇,在当时有五十多万字。体裁之广泛,内容之丰富,语言之生动,是囊括一切领域成一家之言的百科全书。在传纪史学和传纪散文文学上都达到了令后人高山仰止的地位。涉及政治、军事 、天文、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甚至医学等领域,在人物的塑造、情节、场面、细节、对话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成功塑造了众多历史人物。不只写了帝王将相世家,还写了各类底层草根人物,如刺客、商贾,布衣、游侠,农民起义等,为底层人们发声。如写秦末农民起义,把陈涉列入世家部分,把陈涉与商汤、周武王相提,可见评价之高。

2、秉笔直书当朝汉武帝

难能可贵的是纵观历史的编纂大都是后朝写前朝的,然而司马迁旨在“原始察终,见剩观衰”,敢于当朝人写当朝史,直面当朝皇帝,无所避讳,勇敢暴露和批判,还原历史的真实。 这是需要极大勇气和担当的,敢于直述武帝的功过是非,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刘彻。既写了武帝雄才大略,多次打败匈奴,把西汉从“文景之治”又推到了鼎盛;又写了武帝到了晚年追求长寿,相信方士术士的欺骗,迷信,自私,残暴专制。传里没有半点谄媚迎合,不以统治者和传统观念为是非标准。而是极力歌颂弘扬尧舜德政仁治,反对暴政,鞭挞酷吏,反对严刑峻法,反对穷兵黩武,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汉统一。 更可贵的是太史公摒弃个人好恶,不以偏概全,公正客观写史。记得有人曾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司马迁却始终秉持着史官的良知著书。如司马迁很喜欢飞将军李广,直到今日李将军的名气和“李广不封”的典故还是无人不晓。这与太史公为其作传有很大的关系。那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也赞李将军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司马迁的笔下,既记了李将军骁勇善战,戌守边关,不贪钱财,关爱士兵,不善言辞,令匈奴闻风丧胆的大英雄形象;同时也写了曾打过败仗,被匈奴所擒。有时气度狭小,睚眦必报的事情。他并没有因为喜欢李将军就文过饰非,客观成功刻画了人物的完整性及人性的复杂性,是一个有血有肉食人间烟火的李将军,写的真是好! 《史记》和《资治通鉴》真的有所不同,那书是教导皇家子弟如何做好皇帝的,必然会有所避讳。太史公这种秉笔直书的风骨,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卓立千古。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为之实录。

3、全书贯彻着豪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是不是和当下网络热词的“三观”相当呢?在司马迁的笔下,并不是单纯陈述历史,而是融入自己理想追求的情感,《史记》中彰显作者的理想社会,理想政治的进步光芒。全书充满着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人文精神。对于所处时代现实弊端给予无情批判,思想是相当深刻和准确的。其笔下饱含深情颂扬的都是些有理想抱负,有追求,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称赞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晁错的削蕃,打压诸侯势力。在《廉颇蔺相如传》中,选了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都之会,将相和。就勾勒出蔺相如的不怕牺牲,维护国家尊严,以大局为重,心胸开阔,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爱国主义形象。

提倡商品经济,反对当时的重农抑商,其思想进步性真是超前,当时社会把经商视为末业,加以歧视。太史公敢于突破儒家谈义不谈利的根深蒂固传统观念,更是反对法家把经商列入五蠧之一。主张各选其业,乐其事,依照市场规律自然调节,优胜劣汰。提倡工农商虞四者并重。在《平准书》《货殖列传》从经济学的角度给予以往重农抑商政策发出不同声音。反对歧视商工业者,敢于为他们的才能作传留名。

4、用细节描写人物精彩绝伦

司马迁笔下人物都有鲜明个性,人物描写极具有多样性,没有雷同。善于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对话细节生动逼真,十分精彩,一系列栩栩如生,风格迥异的人物扑面而来。在《高祖本纪》里,既赞扬汉开国刘邦顺应时代,知人善用,恩威并施,足智多谋,能屈能伸,雄才大略,不居小节的布衣皇帝品行,如能把汉初三杰都揽于麾下的用人智慧。又不忘写年轻时泼皮无赖,逃跑时多次把亲生的一双儿女推下车,称帝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戒备之心杀戮功臣等。还和西楚霸王项羽对比着写,真是妙笔生花,更烘托出集伟大与渺小于一身的汉高祖刘邦的形象,如实描写了他的多个面孔,真实可信。”在《淮阴候列传》中的韩信,“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张良月下追韩信”几乎家喻户晓。韩信是西汉时的杰出军事家,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然后投刘邦,佐汉破楚屡立战功。后拥兵自重,要当齐代王与刘邦叫板。在接见韩信使臣时,刘邦刚要破口大骂,张良一个眼神,刘邦马上心领神会,立即改口,说要做就做真正的王,给予允许,安抚好了韩信,所以才有了接下来楚汉垓下之战,灭了西楚霸王的胜利。这些细节的描写出神入化,活龙活现。《项羽本纪》司马迁把并没有称帝的项羽列在本纪中,排在《高祖本纪》之前,可见作者是欣赏项羽的,并充分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实际上项羽在灭秦中确实起到极重要关键作用,举足轻重,名闻天下,被称为西楚霸王。传中写得荡气回肠,大起大落,扣人心弦。项羽从江东起义南征北战8年,年轻大志,勇猛过人。在巨鹿之战时,渡黄河救赵国。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项羽为了激励楚军士兵决一死战的必胜信心,过黄河后把船只全部沉入河里,锅碗帐篷全部毁掉,只带三日粮自断后路,破釜沉舟,所向披靡,一战取胜,威震四方,一个盖世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精彩地连用了“三个无不”: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诸侯军无不人惴恐,破秦后,诸侯将拜见霸王,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三个无不”把西楚霸王叱咤风云气势渲染烘托到极致。但同时也如实写了项羽的残忍、屠城、焚烧阿房宫,杀伐活埋降军,刚愎自用,不听谏言,头脑简单,一意孤行,妇人之仁,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的劣迹。其中描写他的吝啬细节很出彩,每当取胜后,该论功行赏时候到了,他却把印拿在手中团来团去,把棱角都磨平了,也舍不得赏给有功之臣。在鸿门宴上,根本无视范增频频递来的要杀刘邦眼色,刘邦仅说了几句违心奉承话就哄的项羽忘了鸿门宴初衷,然后轻而易举随口供出告密者。任人为亲,最后竟连他尊称为仲父且足智多谋的范增都离他而去,成为孤家寡人。在被围垓下时,四面楚歌,英雄末路,最后一搏,气盖云天,霸王别姬,自刎乌江,虽败犹荣。连后代的李清照都有诗赞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而站在烈烈风中的项羽给后人留下了经典悲剧英雄形象,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而传中 非主要人物同样精彩,在鸿门宴上樊哙为保刘邦脱险,一进门侧其盾撞门卫,卫士仆地。此时樊哙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是否看到《三国演义》中张飞描写的出处?)然后大块吃生肉,项羽脱口而赞:“壮士也”。还有完璧归赵,赵氏孤儿,都惊心动魄,一波三折,可读性极强。《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送荆轲的人一律着白衣,其悲怆气氛渲染到了极致,画面感极强。

5、首次为各民族写传,首创民族谱系,追根溯源明确黄帝是各民族的祖先,各少数民族统统都是黄帝的子孙,这就为中国人确定了“始祖”,56个民族是同胞兄弟,要和睦相处。这是多么先进超前的民族进步观,为华夏民族的大一统起到了难以估量的稳定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并且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

6《史记》的文学成就极高,语言极具张力和个性化,每篇都有不同写法,维妙维肖。堪称是记史和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张仪列传》人物对话极其简洁,个性化语言刻画了个性化的人物。当张仪被楚相“掠笞数百”,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被辱后对读书游说仍有不可动摇的意志。廖廖几笔,写得清清楚楚。李斯的仓鼠哲学,没有信仰和原则,有的就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摇唇鼓舌,追逐名利。在《史记》中太史公很善于把自己的理想情感渗透到字里行间。尤其每篇最后的太史公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直抒胸臆。总揽全文可见,叙事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文中说理鞭辟入里,无懈可击;全篇辞藻奇伟雄浑,波澜壮阔。情节生动逼真。具有戏剧性,典型性、完整性、多样性,独特性、抒情性。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楷模。留下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时至今日,凡是正史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小说、文学散文、戏剧都是以《史记》为源头和典范,用之不竭,据说元杂剧就有180多个作品源于《史记》。同时又是先秦文化集大成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崇高地位。《史记》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在三千年多如牛毛的史实中简繁取舍高超,是驾驭语言的大师,能把先秦古奥难懂的经史史料,翻译成了当时的通俗文字。并且用了“互见法”使文章布局合理,条理清晰,有祥有略,避免重复。清人李景星在评议《史记》曾说过:由史记以上,为经为传,诸子百家,流传虽多,要皆于《史记》括之。由《史记》以下,无论官私记载,其体例之常变,文法之正奇,千变万变,难以悉述,要皆于《史记》启之。

《史记》是太史公司马迁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历久弥新,经典永流传。

(文图来自网络)

王兆民: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烟台人,现居住青岛市。中共党员,已退休。喜欢文学、旅游、朗诵、书法。曾在《小众散文》》《首都文学》《半岛都市报》《生命时报》《胶东文学》《烟台晚报》《三秦文学》《胶东文艺》等发表过文章。在青岛广电、老龄委等主办的《养老敬老享老》征文比赛中获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散文《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阿尔茨海默病》入选省散文学会《胶东散文年选》。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策  划:李书忠 路 庆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观云听涛   王如萍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吴亚妮 唐桂英 谢 雷

     水云天 余 晨 米兰花

     心 语 毕廷娟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大漠孤雁  刘旭平

     秋日私语 谭文群

本期责任编辑:张小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