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如何让法治素养的落地成为可能?| 银杏时报

    以下内容选自   

《银杏时报 · 芒种》

博雅学院  方舟

写在前面:

记得律政职场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完结时,我听着每一位律所实习生的述职报告有种莫名的感动。

“像烹饪一样,煎和熬是让事情变得更美味的两种方式,这段实习经历也是。”
无论是帮当事人去直面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还是第一次穿上律师袍走进法庭体会法律人的荣光,无论是团队作战打辩论、打模法、参与法律援助、实地调查取证,还是凭个人之力做法律分析、写法律文书、审合同、做翻译,在高强度、多线程的工作中感受律所工作的日常,实习生们都一次次跳出舒适圈,不断重塑自己。
外表温柔但内在坚韧的詹秋怡,经过一个月的打磨历练,从一个【三无】法学生(零实习,零模法,零突出科目)成长了一个【三有】律政佳人(拥有辩论赛、模拟法庭、顶级律所实习经历)。
诚如她自己所言:“我这一个月活得很精彩,甚至超过了过往二三年所有。这里成为了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职场真人秀最打动我的地方,便是这每一个鲜活个体不断成长、不断蜕变、不断刷新自我定义的蓬勃生命力。这种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体验、真实的任务触发了真实的学习、真实的行动和真实的成长。正是这份真实和热烈,让这样一段律所实习格外令人心动。

职场真人秀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契合项目式学习的模式——在做中学,直面真实情境中的真实挑战!在带模法项目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问自己:如何打造有料、有趣的项目化学习体验,让模法学习也能够令人心动?
学习法律可以少一些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多一些生动活泼的身体力行,这便是模法项目的初心
经过三年的模法探索,我依然在路上,但这份初心从未改变······ 谨以此文记录这一路上的实践与思索。

01

缘起与探索
模法1.0-7.0的点点滴滴
为了让学生理解国家法治的运行方式, 思考法律之于公共生活的意义,北大附中决定于2018年4月启动首期模拟法庭项目,推进公民教育和法治教育
作为一名非法学科班出身的老师,在接到模拟法庭项目任务的那一刻,我是茫然的、困惑的,不知道从何开始搭建一个高中生的模法项目。我未曾受过专业的法学训练,对法律人的世界也知之甚少,萦绕在脑海里的是一连串的问号:
形形色色的法律法规如何定义了不同社会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如何塑造了家庭、学校、社区乃至社会的运行方式?立法、执法、司法的每一环节如何串联起制度与生活?

对一个普通公民来说,法律如何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言行?

对于法律的制定者来说,制度设计背后有着哪些考量,需要权衡哪些利益得失?对于法律的裁判者来说,在道德、法律与人情面前,如何才能公正地把持好那杆天平?

法律人有何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专业素养?法学院里的精英们天天在讨论些啥?

法院是怎样的存在?打官司是怎样一番操作?法官、律师、检察官的立场和使命有何不同?

·····
正是带着这些问号,我懵懵懂懂地开始了一场模法的冒险,在挖坑、跳坑、填坑的坎坷之途中上下求索······
对我来说,搭建模法的历程就是一个项目式学习过程。它是真实的、复杂的、系统的,由一个个有挑战性的问题串联、推动,它需要我跳出舒适圈去和不同类型的法律人建立连接,与法律界顾问、法学院实习生、模法项目团队沟通合作,更重要的是我自己要作为一个从零到一的学习者要边做边学,持续充电,持续探究,持续地自问自答,持续地自我批判·····
这篇复盘文章(可复制连接至浏览器查看:http://dwz.win/apC2)记录了模拟法庭项目从1.0到7.0的迭代轨迹,从中也可窥见我身为项目教师的心路历程。
模法从1.0、2.0再到7.0,项目人数在变、主题在变、形式在变、内容在变、每一期都留下了不一样的故事,但对于法律人思维方式与核心技能的探索始终是贯穿项目的主线,在做中学、知行合一的项目式学习也是模法始终坚持并在不断深化探索的学习模式。一次次反复迭代甚至推倒重来的过程的确很折腾,不过这就是做项目的常态,也是项目化学习的常态。学会悦纳、敢于试错、在摸爬滚打中成长,或许是项目制教师应有的自我修养

02

知行合一
项目式学习的路径与反思
从零到一搭建模法项目的过程,让我真真切切过了一把项目式学习的“瘾”,也让我这个法律小白拥有了打开法律大门的钥匙。
由此我开始相信,项目式学习能够让学习真正发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应对棘手挑战的过程中发生,在不断的反思和迭代中发生,在人与人的连接与互动中发生
我也希望每一个加入模法团队的学生,都能在深度的项目式学习中收获新的知识和技能,练习如何高效、有序地组织讨论、推动项目,成为更好的合作者和领导者,输出有深度的思考、有价值的公共成果,并在持续的探索和反思中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知行合一,便是我所认同的项目式学习路径,这里我将结合模法项目的具体实践谈谈我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心得与反思。
▽下滑查看更多▽

何为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简单说就是通过自主探究、团队合作以及持续的实践反思应对真实情境中的挑战。巴克教育研究所(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对项目化学习做出了较为详细的界定,即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课题和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技能和关键素养。
基于这个定义,巴克研究所提出了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以指导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包括:核心知识、理解与成功技能、具有有挑战性的问题、持续性探究、真实性、 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学生和教师在项目中反思、评论与修正以及成果的公开展示。这些要素也是模法项目建设的基石,融入在每项任务、每个专题、每个阶段以及整体项目框架的设计之中。

模法项目的PBL实践

1、关键知识技能与成功素养

项目式学习通过生成性的学习过程赋能学生掌握核心知识技能、关键认知理解及成功素养(包括有效沟通、有效合作、问题解决、项目管理、自我管理、信息和媒体素养等) 。

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跨)学科的核心素养,则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 跨) 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 跨) 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模法教学便是以法律素养为核心,旨在营建一个共同学习与成长的平台,赋能学生学习法律思维与实务技能、丰富律政体验与职业认知、提升法治意识与公民意识,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

法律思维与实务技能

a. 了解法律制度和基本法律概念,培养法律思维。
b. 探究法律案例,提升法律检索、文书写作、法律辩论等实务技能。
律政体验与职业认知
a. 基于真实情境打造模拟庭审体验和校园特色律政活动。
b. 深化专业和职业认知,了解法律人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日常。
法治意识与公民意识
a. 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并应用法律,提高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b. 追踪社会法治动态,聚焦校园法治议题,提升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热情。
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
a.提升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在成长复盘中深化自我认知。
b.学习项目管理,在有效沟通与协作的基础上实现团队共创。
【法治意识】是模法与政治学科相关联的核心素养,也是项目希望重点关注、着力培育的素养。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高中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由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体现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具体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等。法治意识体现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捍卫尊严的必备品质,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应然要求。(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1):4-7.)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一方面应着眼于学科本质属性,关注它在本学科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学生成长过程,关注它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对法律意识的培育既需注重法律学科的底层思维模式和核心素养,也要能够支持学生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及更长期的生涯探索。法治意识培育中的关键能力模型建构应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鼓励自主探究与合作共创,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界定、分析问题,并尝试针对相关法律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参考:黄伟.法治意识培育中的关键能力模型建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3):27-32.
模拟法庭项目对于法律素养的培育参照了法治意识培育的关键能力模型,涵盖了学习理解、实践运用、创新迁移三个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学习理解是对法治知识、经验和思维的输入,实践应用是对法治知识、经验和思维的输出,创新迁移是在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情境中对法治知识、经验和思维进行创造性应用。以模法7.0为例,本期项目由【法律初探】、【技能解锁】、【律政体验】【议题探究】和【校园实践】五个学习单元构成,前三个单元主要侧重于法律概念理解、法律条文调用、法律案例分析以及法治思维的训练,立足于“知”,而后两个单元注重引导、支持学生依法参与社会生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法律问题,落脚于“行”,尝试在知行合一的学习历程中让法治素养真正落地。

2、有挑战性的问题

项目式学习是以对学生而言有重要价值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为中心开展的。
在模法7.0中,“知”的部分核心是要理解法律是什么,法律人如何思考,法庭如何运作,从多方视角(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探究未成年人保护议题,而“行”的部分则尝试带领学生通过模拟庭审分析、审理少年司法案例,并结合真实情境和相关法律问题思考如何在校园生活、家庭社会及社会生活中遵守秩序、维护权益,守护未成年人的成长。每一个模法学习单元都由驱动性问题开启,推动学生的学习、探究和实践。
第一学段:
法律认知与技能铺垫与庭审初体验

MILESTONE1 法律初探

法律究竟是什么?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关联?法律于我们有何用?法律人是如何思考的?

MILESTONE2 技能解锁

如何能像法律人一样思考?面对争议,有哪些解决之道?面对一个案子,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MILESTONE3 律政体验

法庭是如何运作的?法律如何规范了家庭、学校与社区秩序?我们该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第二学段:
在知行合一中感知、理解并践行未成年人保护
MILESTONE4 议题探究 :
——围绕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就关注的具体议题进行系统探究,输出有趣·有料·有深度的探究成果。

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谁来保护未成年人?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如何更好地自我保护?

MILESTONE5 校园实践:
——基于身处的校园发出行动倡议,呼吁更多人关注、推动并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教育与实践。

如何以法治思维参与校园管理?如何发出呼吁、做出改变,影响身边的人关心并推动未成年人保护?

3、持续的探究
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边做边学,像调研专家一般展开持续探究。
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传道授业的身份在弱化,而解惑、激发、赋能的使命更为凸显,教师需要搭建支架,打通路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深度学习。模法4.0进行了一次校园零欺凌主题探究的尝试,我推翻了以往的授课框架,重新思考在这个专题探究任务中学生究竟应该理解什么?做些什么?我梳理出一系列引导问题,比如什么是校园欺凌?哪些因素导致了校园欺凌?如何联手家庭、学校和社会要进行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干预?如何从自身做起营建平等、包容、多元、友善的校园人际氛围和社交文化?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免受校园欺凌的伤害?依照问题线索,我把一个学期的项目拆分为议题探究,案例研习和校园实践三大阶段,明确了每一个阶段学习评估证据,并基于教学目的和预期成果重新设计项目流程,优化学习体验,将核心知识、技能实训和特色项目活动有机融入到各个项目阶段之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法院的真实案例理解校园欺凌案件背后深层的社交关系以及潜在制度盲区,也需要通过学术检索、问卷调研和访谈实践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以及干预校园欺凌的举措,并结合校园中的真实现状来提出实际可行的实践建议和制度探索尝试。此次模法7.0对于未保法议题的专题探究也同样参照了这样的逻辑,希望能在结项之时看到学生们对此议题更有价值的所思与所为。
4、真实性
项目式学习以复杂的真实场景或模拟情境体验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模法,你可以遇见真实的法律,走进真实的法庭、对话真实的法律人,学习实用的法律知识和技能,也了解真实的学法故事与律政生活。从法律初探、技能解锁、律政体验再到议题探究与校园实践,模法学习都尝试分析真实案例,回到真实情境,聚焦真实的法律问题。
我们从数据时代的“裸奔”问题谈及个人信息保护与公民基本权利,从购物消费、房屋买卖的情境中展开对民事权利和义务讨论,从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出发厘清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规,也曾基于咖啡屋、格子铺经营日常和新闻中的维权新闻探讨消费者权益保护。校园的外卖管理、财物失窃和欺凌行为也引发了学生们对校园食品安全、校园治安管理问题进一步探索的欲望······2020的新冠疫情、民法典时代与新未保法时代的到来也让学生在更大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下来思考和自己切实利益相关或是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法治话题。这些模法议题来自于学生,来自于他们真实的观察、体验、担忧或是困惑,而这也化为了他们原初的学习动力。
5、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
设计灵活,尊重学生的声音与选择,为不同的学习路径创造可能性。
本着法律的契约精神,模法项目也会和学生建立项目公约。在学生完成模法入项初体验后,我会收集学生关于项目教学计划及教学方式的反馈,并在课堂中和学生共商项目公约草案,形成我们对于项目的共识与承诺,之后通过问卷反馈的形式征集学生对于项目公约草案的意见建议,形成终稿并签署。(例:《模法7.0项目公约》)
此外,我也会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比如选题阶段、论坛筹备阶段邀请学生一起参与共创,集思广益。模拟庭审的选题不是由老师一人决定,而是由学生说了算。在每期模拟庭审的主题确定阶段,我会先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于庭审的期待并提供潜在的主题方向让学生投票选择,以了解学生们对什么话题更为关心,更有动力探究,透过学生的视角找寻校园和社会中有法律探讨价值的问题及案例。比如此前学校因为外卖管理制度而引发校内讨论时,我们就围绕外卖食品安全话题开展了一次关于消费者权利保护的模拟法庭,而在疫情期间,学生在问卷反馈中对于新冠疫情防控问题有极高的关注,学生们也希望能借模法契机从法律的视角来审视疫情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因此在“云”模法期间,我们不仅学习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法官,探讨了诸多和疫情相关的案例,也围绕新冠疫情防控案例进行了结项模拟庭审。
在模法7.0中,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热点,模法也组织了一次线上法律圆桌论坛。前期我通过一次线上脑暴收集了学生所关心的未保法议题,了解了学生在自身成长及校园生活中对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真实感知,并且听到了他们对于论坛形式及内容的种种期待。论坛的流程设计、圆桌问题拟定及现场主持也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力量,原定90分钟的论坛进行了整整两个小时,产出了满满的分享与讨论干货。(例:论坛共创筹备——头脑风暴)
论坛回顾:http://t.hk.uy/v32(复制链接至浏览器查看)
未保法学生关注度较高的议题如下:
  • 如何在当下学业压力如此之大的现实情形下,保障学生的休息权?

    (TOP1)

  • 如何在这个信息“裸奔”的数字时代,保障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权?

  • 如何在不禁用电子设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合理使用电子设备?

  • 如何在网络游戏、网络直播与社交媒体盛行的当下,为未成年人创造更健康的网络环境?

  • 如何营造多元、平等、包容的校园人际氛围,让更多的孩子免受欺凌的伤害?

  • 如何创造和睦、文明、良性互动的家庭环境,让更多的孩子与家长能够彼此信任、彼此尊重?

  • 如何优化校园食堂的管理和服务,让舌尖上的校园更安全、更美味、更可持续?

······

6、反思
师生在整个项目期间持续反思教学的过程、内容及效果,针对困难思考解决策略,记录收获与成长。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学习,模法的个人或团队任务中都会加入相关反思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及时复盘,及时反馈。在学习单元完结、模法专题活动结束、或是项目承上启下的过渡期我都会以forms反馈表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体验,以便灵活调整优化,持续迭代项目设计。基于博雅学院的学分申请制度,每一个模法成员在结项之时都需要提交个人的学分申请报告作为学分申请依据,而这同样也是他们的个人成长报告,记录了他们项目中的点滴付出与收获以及由始至终的心路历程。(复制链接至浏览器查看示例:http://t.hk.uy/v34)
学生在个人成长报告中所留下的足迹:
入项初体验

登船Check-In(登船打卡、查收登船大礼包、登船Q&A、登船Warming-up )

  • 你为啥想上这艘船?

    你希望在船上收获些什么?

  • 此次模法旅程是否符合你的预期?

    你最期待的体验是什么?

    你觉得最有挑战 or 最无趣的体验会是什么?

  • 你对这段旅途有何自己想法与建议?

    开船之前有什么问题想问船长?

  • 请分享一个你关注的近期法律热点(立法动态|热点案例| 热点议题, etc),说说你为何关注这一热点?

    结合相关案例及法律,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请用10分钟的时间自我评估、看过去、看现在、看未来······

  • KNOW:

    关于法律,你有哪些既有的认知、技能?

    这些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得的?

  • WANT:

    在模法旅程中,你还想学习哪些知识|技能|思维?

  • LEARNT:

    在起始课中,你收获了什么启发?

    你对于【法律是什么】有何新的理解?

  • HOW:

    你打算如何度过这段模法海上时光?

    开船前请给自己一个承诺。

入项能力自评(请给自己的各个能力维度打个分数,说说为啥打这个分?希望下船时能给自己打几分?

  • 法律思维2分(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

  • 学习素养2分(自主学习、快速学习、精进学习)

  • 合作素养2分(愿景认同、责任分担、协商共赢)

  • 沟通素养2分(同理心、倾听理解、有效表达)

  • 职业认知2分(法律专业、法律职业、法律人)

阶段性学习成果集结与反思

每一个模法Milestone的自我复盘

  • 我的阶段性项目成果(附链接|附件)

  • 我学到的(知识|技能|思维)

  • 我遇到的障碍(说说你如何攻克)

  • 我的反思和建议(freestyle)

自主延伸学习内容的复盘与分享

中期复盘

中期项目反馈表单(量化呈现)

中期项目反思(文字总结,后续教师会基于此跟进1v1约谈)

  • 旅程过半,对比入项时的自评,你哪些方面的认知与能力有了提升?

  • 旅途中,你遇到了哪些困惑与挑战?你是如何应对的?

  • 旅途中,最令你心动|最令你头秃体验是什么?

  • 你对之后的旅途有何期待和建议?

  • 夸夸时间:夸一夸自己,夸一夸队友,夸一夸旅途中曾启发过或帮助过你的人~

结项复盘

结项项目反馈表单(量化呈现)

结项反思(文字总结)

  • 此次模法旅程是否符合你的预期?你觉得最有趣|有意义的体验是什么?最无聊|无意义的体验是什么?

  • 模法旅程中你有何收获和成长?你对自己的兴趣、思维与能力有何新的认知?对法律有何新的理解?

  • 你觉得这段旅程会如何影响你之后的学习与生活?

  • 对比自己刚上船时的自己,下船时再给自己打个分儿······

  • 你想对未来的模法成员们说些什么?(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 我想对模法项目说(欢迎任何评论、吐槽、赞赏和建议~希望你们的声音能它变得更好)

7、评论与修正
项目式学习提倡及时、持续的反馈、复盘和修正,营造共同学习和社会化学习的场域,运用自评、互评、师评及专家评价综合评估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模拟庭审是每期模法的重要任务,其难点一是在于模拟法庭的专业门槛高,法律的体系庞杂,门类众多,高中生们难以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起系统的法律知识体系,扎实掌握各类法律知识和法律实务能,二是在于模拟法庭教涉及的角色众多且任务各不相同,参与庭审的控辩审三方都明确各自的角色要求,吃透案例和法条,辅助角色也需各就各位,不掉链子,这对于前期实训指导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模法项目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既让所有模法成员体都有机会体验法庭流程与法庭角色,也保证最终庭审展演的规范性及法治教育价值的实训方式,通过独立探究、小组学习、教师指导、自评互评、专家反馈等形式让庭审筹备过程更为深入,让开庭过程更为专业,也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收获更有价值的庭审体验。
以模法7.0为例,庭审实训流程如下(时长跨度5周,融入在技能解锁及律政体验阶段):

✅STEP1 预热(自主探究、小组预热讨论):

发布实训案例(含案情概要、证据详情、相关法条与流程提示及预热问题),小组合作进行法律检索和案例分析,对案件形成初步认识。此处为语雀文档,复制链接至浏览器查看:http://t.hk.uy/v4g

✅STEP2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反馈与修改):

复习案例分析框架,提示法律检索和案例分析思路,就前期案例分析过程进行点评和答疑。

✅STEP3 庭审指南(教师讲授、小组合作):

学习庭审流程,明确少年法庭中法庭角色要求及相应的法庭准备工作,参考庭审提纲熟悉庭审流程。

✅STEP4 小组庭前准备(小组合作、自主实操):

小组确定角色分工,进一步熟悉案件材料,撰写相关法律文书,做好庭前准备。
小组模拟人数有限,仅保留庭审必要角色,省略其余辅助人员。模法成员结合个人兴趣与偏好挑选角色。少年法庭小组模拟角色包括法官兼书记员1人、证人1人(出演3名证人)、检察官2人(公诉方)、律师1人(辩护方) 、被告人1人、司法社工1人。

✅STEP5 真实庭审体验(体验学习、反馈及复盘):

组织线下法院参观与庭审旁听或线上庭审观摩(如因特殊原因法院不对公众开放旁听),提交庭审旁听反馈并进行复盘总结,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真实的体验理解一场好的庭审是什么样子的,优秀的律师、法官、公诉人在法庭上应该体现出何种特质。

✅STEP6 小组庭审模拟(小组合作、组内互评)

小组成员结合各自的角色,基于庭审提纲及相关文书准备开展模拟庭审体验,并进行小组庭审复盘(组内自评及互评),推选成员参与最终模拟庭审展演。

✅STEP7 庭审展演筹备(自主实操、团队沟通、教师指导答疑)

确定最终庭审成员名单。两班各组一场庭审,对庭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并就关键角色进行一对一指导答疑。
✅STEP8 模拟庭审呈现(个人表现、团队合作、专家点评、公众反馈):
组织现场模拟庭审展演 ,邀请嘉宾点评。参与庭审的同学进行深度体验并进行总结复盘。未参与庭审的同学现场观摩并提交庭审旁听反馈。复制链接至浏览器查看:http://t.hk.uy/v4r
8、成果的公开展示

项目式学习将学生与真实的受众联系起来,允许、鼓励学生公开分享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

从模法1.0到7.0,模拟庭审展演一直都是模法学生最为期待的体验。当学生穿上法官服、律师袍、法警服就一下子提起了精神。直面来自法院、律所、检察院、法学院的评委们虽然感到不小的压力,但也更有动力,更有期待。而模拟庭审结束后的点评和颁奖也让他们感到这一趟不需此行!法庭布置、法律人的出席都能给模拟庭审带来满满仪式感,让学生在法庭氛围中进入角色,全情投入庭审之中。
模法的故事远远不限于庭审本身,语雀平台记录了项目成员的点滴成长与合作动态,BDFZMoot公众号上也分享了不少项目动态与学生的所思所想,记录着模法一路上的旅途风光。模法7.0也会尝试基于Notion知识库进行线上的议题共创与分享,呈现未成年人保护议题更立体、更多元的面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