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故事55:登惠山钱道人烹茶相待,过常州除夕夜舟中守岁

离开苏州后,苏轼又来到了太湖之滨的惠山。惠山是无锡的最高点,海拔300余米,站在惠山顶上可俯瞰太湖,风景绝佳。

惠山上有一个著名的道人,乃钱顗的弟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钱道人欣然邀请苏轼同登惠山之顶,然后拿出珍藏已久的龙风贡茶。

虽已是隆冬时节,但正值日中,也并不觉得寒冷,外加红泥小火炉烹着一壶好茶,两人高谈阔论,自是人生一大乐事。苏轼不禁赋诗一首: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宋朝饮茶之风盛行,茶叶多做成饼状;惠山有一名泉,被茶圣陆羽称为“天下第二”,所以诗中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说。

头顶暖阳,惠风和畅,嘉友在侧,苏轼的心情是愉快的,连眼前所见之景都是那么的奇秀阔大,耳闻万壑松声,不由得让人想起孙登的长啸声。

告别钱道人,苏轼又来到了常州,不觉间已是年关将近。除夕之夜,苏轼只能住在舟中,离家已经一月有余,越发的思念亲人,天涯漂泊之感油然而生。

孤独是诗人的创作源泉,苏轼也不例外,想起杭州的家人,散落天涯的故交,他写下了两首七律寄托内心的孤寂之感。其一云: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外面有人边走边歌,有人野外啼哭,两种声音都让苏轼感到悲伤。这悲伤一则是劳苦大众的生活艰难,二则是自身的独在异乡。看着远处的灯火渐次熄灭,夜愈发的深了。

病眼睡不着不是因为守岁,而是苦无乡音,盼望着早日回家。虽然裹着厚厚的被子,脚还是冰冷的;新洗了头愈觉得头发稀少。这是在感叹自己的衰老。

此情此景,多亏有一盏孤灯送来些许温暖,一叶扁舟依然不离不弃。这首诗写尽了人在异乡过年的凄清,即使旷达如苏轼,也不免低沉抑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