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链认知篇⑥
螺旋链
夹肌→对侧菱形肌→前锯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阔筋膜张肌→胫骨前肌→绕过足底到腓骨长短肌→股二头肌→对侧竖脊肌。
①内八字,外八字脚
可能情况→下肢前链过紧,下肢后链过紧
②胸廓旋转,侧移,侧倾
可能情况→螺旋链胸廓段肌筋膜链张力失衡
③头颈前引,旋转,侧移,侧倾
可能情况→头夹颈夹肌紧张,两侧张力失衡
④骨盆侧倾,旋转,功能性长短腿
可能情况→下肢螺旋链失衡
⑤骶髂关节紊乱
可能情况→单侧前后螺旋链机械力失衡
螺旋链将身体紧紧的包裹并让四肢和躯干产生旋转和控制旋转。
旋转的动作应用于所有功能性工作当中,比如坐姿起立,拿被子,玩手机,走路,跑步等等。我们经常会发现理发师不停的调整我们的头部;也经常发现早上对好的皮带又变的不正了。如果客户产生了功能性的疼痛或者单边的受限与疼痛,螺旋链在治疗和训练必定是具有参考价值的一条链。
我们的骨盆由三块骨头组成,髂骨,骶骨和坐骨。
骶髂关节顾名思义为两块骨头组成的微动关节,其最为常见的功能就是产生转头运动(骶骨前旋和髂骨后旋)和反向转头(骶骨后旋和髂骨前旋)运动,以配合下肢失状面的运动功能。
骶髂关节紊乱是产生慢性腰痛里非常常见的诱因,它的紊乱与我们的寰枢椎紊乱和距下关节紊乱可以说是“整骨江湖”里最为关注的三大关节,分别衍生了各个地域的不同学派。共同特点:它们是身体本体感觉分布最为丰富的关节。
骶髂关节紊乱还会产生臀部疼痛,下肢痛,腹股沟痛和不能久坐。在我们进行直腿抬高测试中,骶髂关节产生的下肢疼痛往往发生在30度之前,与坐骨神经卡压产生的疼痛进行区分。
⑴前侧螺旋链连接髂前上嵴往足底,让单侧骨盆旋前;后侧螺旋链连接坐骨结节拉骨盆往下连接到足底,让单侧骨盆旋后。
⑵双侧下肢在步态中,迈步腿产生骨盆旋后,蹬地腿产生骨盆旋前。但如果步态中,步子一大一小,那长久下来就产生了双侧螺旋链紊乱,两侧下肢产生长短腿,胸廓和头也产生对应补偿。
⑶足部功能异常(拇外翻,扁平足,高足弓,足部旋前综合症等)和膝关节生物力学紊乱(膝内翻,膝外翻,膝超神,膝屈曲等),都会让下肢螺旋链张力失衡,功能紊乱。当然,后者也是可以影响前者的。
⑷单侧过度摆臂,下肢单侧迈腿过度必定连带对侧手臂前侧摆臂过大,另一侧与此相反。而过度的前侧摆臂会让肩关节前侧肌肉紧张产生肩后伸疼痛紊乱综合症。
后侧头夹颈夹肌连菱形肌与前锯肌形成后侧X型,前侧躯干X型由双侧腹内翻斜肌连接,前后的X型由巨大的前锯肌来衔接。我们可以想象,这种前后捆绑的完美模式中,如果一类客户突然产生了头前引的生活姿态,那他们前后X型肌张力必定产生异常增加,从而让产生胸闷,头晕,膏肓痛或者肩胛骨内侧痛。当然,前后两者相互影响。
从上面的“头前引”工作姿态分析中,我们了解到,这类姿态是不可取的。但生活还要继续,请我们用两个螺旋链动作治疗,来预防这类症状的发生:
动作规范:四足坐姿,手肘往前,维持脊柱中立位。单手支撑,顶髋到极限,手臂引导胸廓产生对侧旋转,保持呼吸3-5次。然后对侧支撑交换
此动作参考功能训练体系Animal Flow动作截点。关于Animal Folw,国内已有相关功能性训练的整体学习课程,适用于任何运动项目下热身与功能训练,值得推荐。
著名UFC现役红人唐纳 麦格雷戈(嘴炮)的功能训练就参考了此体系。
动作规范:坐姿屈膝将腿前后放置,两侧膝盖角度都为90,尽量维持脊柱的中立位。身体往前侧脚面的方向延伸,感受髋关节周围螺旋链的张力变化。
此动作参考youtube网站上一位功能性训练大师的动作截点。
完整的90/90训练能够更多的刺激螺旋链的整体应用。
旋转是人类最伟大的动作表现,从爬行到直立行走,这种旋转功能对人类运动的贡献从未怠慢。近几百年来,人类科技发展迅速,也让中华民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也成为了慢性疼痛大国,疾病大国)。人类上万年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的进化结果,竟是现在的坐姿工作,运动能力缺乏严重。让人类身体在短短几百年里迅速适应这种变化,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于是出现了一类疾病:功能性病理学相关疼痛疾病。
与此相关的病理学研究,在国外已发展百年。目前享有江湖地位的“大佬”理论分别有:
①关节和肌肉功能障碍
②扳机点和激痛点
③Janda的肌肉失衡
④布拉格学派的动作模式(而美国物理治疗协会2020年的远景规划就是通过对动作模式的改变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