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处暑,最厉害的日子来了!

今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了

处暑是24节气中第14个节气

也是秋季6个节气中的第2个

“处”字,有着“消止、隐退”的意思。

所以,“处暑”在二十四节气中代表的

也就是暑气消退、酷热结束的含义

处暑一到,便意味着夏天的炎热正式结束

气候开始逐渐向秋高气爽开始过渡

入秋以后,尽管湿气逐渐消退

但天气仍然很热

根据这一节气特点

基于这样的气候基调

处暑养生重点有二

“清热祛湿、防秋燥”

养生重点一:清热祛湿

想要祛湿就要健脾。而健脾下面三件事是最有效的!

1、饮食均衡

每天的一日三餐都要吃,并且注意食物多样化,让身体能够充分地吸收到各种营养物质。

需要多吃点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红豆、薏仁、南瓜、小米粥等,这些是有一定的祛湿驱寒的作用,体内的湿气去除,更有助于健脾养胃,身体能够更好的运作。

2、作息要规律

经常性的熬夜也会造成脾虚的情况出现,因此要注意及时的改善,每天控制自己熬夜的时间,定个闹钟,尽量在十一点之前睡觉,让体内的各个部位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及修复,减少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体内代谢和排毒的能力,有助于缓解脾虚的情况,让身体更顺畅的运作。

3、及时的放松心情

压力过大的时候,不要总是自己一个人憋着,需要放松一下,可以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来放松你的精神。

并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调理内分泌,使之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运作,对脾胃也是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脾胃健康的运作,身体也能够更顺畅的运行。

养生重点二:防秋燥

处暑时,酷热退去,燥气仍烈,伤津耗液,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痰黏、皮肤干裂等症状,所以防秋燥是此时养生的一大要事。

1. 少食寒凉之物

整个夏季因为天气炎热,人们为了补充水分而多食瓜果,所以夏末秋初之际,脾胃正处于一个虚弱的状态。

这个时期不能吃的过于寒凉,不然脾阳亏虚,原动力不足,全身气血生化受到影响,水湿凝聚不散,容易形成外干内湿,常常表现为舌苔白、胖大,舌体齿痕多等症状。

2. 处暑宜“清补”

秋后的调理进补十分必要,但秋季的“补”应以“清补”为主。“清补”可以选择一些滋阴润燥的荤食类,如瘦肉、鱼、鸡、牛肉等。

处暑药膳

1、冰糖莲子《仿膳菜谱》

原料:莲子2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取干莲子,凉水浸泡,去除内心,倒入锅内,小火炖煮,至莲子熟软时,加入冰糖调味,即成。可当甜点食。

养生 饮食 节气 肝 疾病

2、三鲜丝瓜

原料:鲜嫩丝瓜250克,西红柿100克,嫩毛豆米50克,精制植物油、葱花、姜末、精盐、味精、湿淀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丝瓜去外皮,洗净,切成3厘米的长条。西红柿用清水反复洗净后连皮切成薄片。嫩毛豆米用清水洗净后盛入碗中备用。炒锅置火上,放植物油,油至六成熟时,放入丝瓜,翻炒片刻,加清汤适量,放入毛豆米、西红柿片,加葱花、姜末,大火烧沸,焖10分钟,加精盐、味精炒匀,用湿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即成。

功效:清心除烦、凉血解毒、止渴。

养生 饮食 节气 肝 疾病

3、木耳炒猪肚

原料:黑木耳25克,猪肚250克,青蒜50克,精制植物油、酱油、精盐、白糖、陈醋、姜末、味精、湿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木耳切成小片,猪肚切成薄片。姜末放入热油锅中,炸香后投入木耳、猪肚片和青蒜翻炒后,烹入料酒,加白糖、精盐、酱油和适量清水,煮沸后,用湿淀粉勾芡,打散入味精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补虚益气。适用于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胃炎、胃下垂。

处暑乃“多事之秋”!

其实从过了三伏开始就迎来

“最凶险的34天”

8月21日开始到9月23日秋分

正是夏秋交替时节

这34天是一年中

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

早晚凉爽,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这正是所谓的

“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而这样的昼夜温差

最受影响的就是血压

专家指出

“秋老虎”这种天气白天闷热、高温

但早晚凉爽

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

心血管疾病高发时候

所以必须要提醒大家

必须要记住这16个养生小妙招

小编为大家画个重点,列个提纲

1、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

2、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3、初秋防晒也重要

4、多饮少言防秋燥

5、家居、衣着多色彩

6、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

7、多吃白色食物

8、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9、多吃果蔬多喝粥汤

10、做菜时少放佐料

11、少吹空调、少开电扇保健康

12、洗澡后尽快擦润肤霜

13、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14、养成腹式呼吸方法

15、多进行体育运动

16、护理好脐部

过好处暑

顺应此天地气候转折之机

不被天地肃杀之气“击倒”

暑天过去了!秋天来了!

早晚天气转凉,别感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