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咨询和诊断方法
从2019年开始,中医老苗和我创立了享泰极学堂,教喜欢中医的爱好者学习中医。在享泰极中医学习群里,经常有学员寻医问药,@苗老师:“请问我的失眠怎么治疗呀?”每每碰到类似这样的提问,我们的心情会非常复杂。从活跃社群的角度来说,我们特别希望社群里的学员积极提问,将学到的中医知识学以致用,以自己或亲朋好友碰到的一些健康方面的小问题为案例,采用中医的思维和方法进行调理治疗,边学习边实践,是学习中医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说,可能你心里就会开始犯嘀咕了:苗老师你可是三代家传的中医,又是中国最高学府北大医学部的医学博士,失眠这个问题你就直接帮我出个方子呗,你看别人其他的网络专家,写的中医科普文,从取的名字就这么诱人:“老中医用了40年的感冒神方,从来没有失手过,一剂药就搞定感冒”,这多有用啊,多简单啊,告诉了我这个方子,感觉自己往后余生就再与感冒无缘了,因为得到了这个“神方”的庇佑。咨询你中医老苗一个问题,你咋就这么为难了呢?
对于大家这种直截了当、短小精悍风格的提问方式,我和老苗都是充分理解的,因为每个人在自己身体有恙之后都是急于解决,大家又是热爱中医,相信中医的,所以认为只要一说自己有什么毛病,都希望有神医开出的神方,能立竿见影解决问题。说感冒治疗简单,是因为一般的感冒对于身体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也就是说,一般的感冒要不了人的命,并且一般的感冒,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有自愈性。说感冒难治,是因为治疗感冒的方子还是需要辨证论治,如果寒热虚实的方向搞反了,可能会使病邪长期驻留体内,对身体造成长久而持续的危害。不及时清除驻留体表的病邪,会向内传变,衍生出更重的,更要命的疾病来。对于感冒,中医里面研究得最早、最成体系非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莫属。一个人在受了风寒之后,寒邪会在人的体表,这个人会表现出来怕冷,会流清鼻涕,如果要是我们把脉的话,是浮而紧的。这种情况我们就最直接辨证为表寒证。寒邪侵袭人的肌表,我们治疗的时候就用解表散寒的方法,把表寒去掉了之后就可以了。我们最常见的用生姜红糖水。生姜红糖水能够暖身体的内部,同时又有发散表寒的作用,把表寒通过出汗的方式发散掉。风寒感冒,处于表证阶段,喝点生姜红糖水发汗,或者按照我们老百姓说侮被子出汗,感冒也就好了。哪怕这种比较轻的风寒感冒,如果我们在初期没有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它就会往里面传变。现代西医治疗感冒,完全就不是这种思路。他们认为感冒是因为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所以对于这种受了寒的感冒,怕冷,西方人的治疗方法,是我们一般中国人不能理解的:他们面对这种怕冷、流清鼻涕的感冒,首先让你开窗通风!开窗通风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空气中聚集的病毒和细菌给它稀释掉;同时,这个人不是发热了嘛,怎么办?发热了最简单的方法就喝凉水!因为他们认为感冒是有自愈性的,一般扛上7天自己就会好。中医治病的时候也看病人的体质,但中医看病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从中医认识来说的话,体质强壮的人得了风寒感冒,可以生扛,扛过7天感冒就好了。但对于体质稍差或者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一个普通的风寒感冒,扛上10天半个月,很有可能发展为很严重的疾病。还有一种情况,认为一个方子打天下,不分寒热虚实,一个普通的表寒感冒没有正确的治疗,病邪就会往下一步传变。寒入里,在身体里面会逐渐产热,表寒减轻,内热增多,辨证就是里热证了。我们在临床上会看到这样的病例,上午还怕冷浑身哆嗦,下午就浑身出汗,又热又渴,从表寒证转变成里热证了。身体里面有热了就不能再用生姜红糖水了,要不然生姜红糖水喝下去之后,里热就会越积越多,越来越严重了。这个时候应该清里热,就是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比如可以选用中成药里的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或者银黄颗粒的,就能把发热、口渴等症状给治好。如果里热还没治好,再往下一步传变,就变成了一会怕冷一会怕热,就是中医讲的半表半里证。这种证现在能看到的少了,以前是得了疟疾之后,民间称为“打摆子”,会有寒热往来。我们中医研究青蒿素,青蒿素治的就是寒热往来的半表半里证。为什么称之为半表半里呢?就是这个病邪一会儿到了表,到了表就是表寒,人就怕冷;一会又到了里,到里就是里热,人就发热。中医把这种半表半里证称为少阳证。中医治疗这种寒热往来证,用小柴胡汤,现在药店里有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小柴胡颗粒就是治疗处于寒热往来阶段的感冒的。所以,我们能看出来,同样一个病,中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哪怕对感冒都总结出来一个经典的传遍规律。虽然不是每个人得了风寒感冒之后全都会这么传变,但是我们了解了整个传变规律之后,根据出现什么症状,我们就能知道感冒目前阶段到底是处于什么证,与此相对应,我们就用什么药。
一个我们认为非常简单的的风寒感冒,在不同阶段又不同表现。表寒证的阶段它体现的典型症状是恶寒、脉紧;如果没能得到及时治疗,病邪就会往里传变,成为以发热、口渴为典型症状的里热证;最后可能会发展成为半表半流程里的少阳症。是不是感觉中医好复杂呀!一个感冒都分出这么精细的病证阶段。中医只要辨对了证,用对了药,效果还是很确切的。很多人感觉中医没效,其实就是证没辨对,药没用对。所以,我和老苗一直坚持带着大家学中医,而且是从中医理论开始讲起,就是想给大家打一个中医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小问题能自我辨证,选方用药,大毛病也不用过分担心无措,因为有了中医的基础,结合一些现代的知识,就能冷静客观的选择治疗方案,是选中医还是西医,还是两者结合起来治疗。可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身体出现了疾病可是不能等的呀,所以大家在学习群里就经常这样提问:苗老师,我的头痛怎么治疗?这表达了大家对中医老苗的信任,也表现出大家想尽快治好疾病的急切心情。这样简单直接的提问,也说明我们的中医普及推广工作还做得不够好,我们致力于推广发扬中医,教大家学中医的方法还需要改进和优化。于是,我们就在享泰极社群中又建立了一个【享问】栏目,这个栏目建立的目的就是在带领大家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如果自己被什么健康问题困扰,还找不准治疗调理的方案,就可以把自己基本情况告诉我们,老苗会根据你提供的信息,针对困扰你的问题,按照“审证求因”——寻求病门之枢,“求因明机”——探究疗病之径,“明机立法”——确立治疗之圭,“立法组方”——部署疗疾之阵,最后“组方用药”——派遣攻守之兵的路径,详细告知你【享问】疾病的治疗调理方案,并且告知你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案。用这种真实案例的教学,一定会让跟着我们学中医的朋友有更多的收获。那么,问题又来了。直接提问某一种疾病该怎么治疗,老苗没有办法回答,因为中医需要辩证论治。那么,如何准确高效地向老苗描述自己的病情?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下在看病的过程中,医生希望了解什么?在正式的医疗环境就医,医生和患者交流,关键目标是从沟通过程中获得一些和疾病相关的信息,并且用这些信息生成一份病历。主诉:简短概括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比如“头痛2年”、“间歇性发作,遇冷风后加重”。现病史:本次发病的情况,这部分患者一定要重点描述。主要症状发生的时间、病因、部位、性质。比如描述疼痛,如上腹部疼痛、下腹部疼痛、头部疼痛,还是腿部疼痛,疼痛的性质是烧灼痛、绞痛、胀痛,还是隐痛?并且还要讲讲曾经的治疗经过,比如哪家医院的医生,当时做出了什么诊断,之前采用了些什么治疗方法。既往史:特别需要向医生讲清楚既往有无常见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手术史、外伤史等等。以上问题,不管中医还是西医,在看病时都会问,而对于中医,除了诊断是什么病之外,还需要辩证,所以这个时候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如果按照中医诊断学中望闻问切的内容来讲,就太多了,对于我们想咨询问题的中医爱好者来说,讲清楚吃、喝、拉、撒、睡这几方面的表现就非常有用了。问“吃”,就是了解食欲和食量,以及饮食后的感觉等方面情况,以此了解脾胃等有关脏腑对饮食物摄取、消化、吸收、代谢、输布、排泄等全过程的功能情况,气血、津液的盈亏及运化功能的盛衰,对辨别疾病的虚实及寒热属性多有重要意义。问“喝”,疾病过程中的口渴和饮水,同津液的多少,机体阴阳盛衰,疾病寒热属性等多种因素有关。问“拉”,即大便情况,是为了判断排便过程中是否有消化道通降失司的情况,分析可影响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引起大便形质异常的因素。问“撒”,即小便情况,了解津液气血的盛衰,疾病的寒热属性和脏腑功能正常与否。对辨证有重要意义。问“睡”,是因为睡眠受机体阴阳、气血、经络脏腑功能的影响与昼夜变化相应。尤其机体自身的阴阳的消长、制抑和平衡更为重要,并与精神情志密切有关。参加【享问】,你可以按照上面的建议和思路,尽可能全面描述自己想咨询的健康疾病问题的相关信息,整理成通畅的文字,我们会把问题及相关信息描述准确,有代表性的提问精选出来,苗老师会按照理法方药的模块,做出详解的讲解,并且用“享泰极”公众号原创首发的形式进行回复。这样的方式,既解决回复了你咨询的问题,又带动了更多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案例参考,让大家更能学以致用。这个办法感觉真好。如果大家提问较多,我们还可能在每周两次我们带大家学中医的直播课中进行回复,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每周两次的直播。享问,享受提问的过程,让大家跟着老苗和大熊学中医的过程,变得有趣,实用。扫码关注享泰极公众号即可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