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为什么会出现“鄂州动而天下乱,鄂州定而天下安!”奇葩现象?
公元302年,也就是东晋末年,平氏县吏张昌党石冰寇扬州,败刺史陈徽,诸郡尽没;又攻破江州,别将陈贞等攻武陵、零陵、豫章、武昌、长沙,皆陷之,临淮人封云起兵寇徐州以应冰。于是荆、江、扬、豫、徐五州之境,多为昌所据。——《资治通鉴》·晋纪七
叛军之所以能够节节胜利,绝不是因为他们神勇无敌,而是因为门阀士族割据的西晋帝国无暇南顾,此时打破旧秩序实在是太容易了,就是在一帮荆楚流民的冲击下,仅仅维持了百年国运的西晋就这样走向了消亡。
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必然会建立,但是要建立一个以士族门阀为核心的新秩序就很难了。
随着西晋帝国的统治秩序崩溃,江南士族集团的各大代表人物纷纷行动起来,东晋时代江南士族集团主要由江南土著和江北侨族组成。
江南土著以从前的东吴帝国旧势力为主,主要成员有:顾荣、贺循、周圯、甘卓、周访和陶侃等。江北侨族以从北方过来的西晋势力为主,主要成员有刘弘、司马睿、王敦和王导等。
尽管来自不同的地区,但双方有一个共同利益:都愿意继续高举西晋帝国的大旗。叛军完全无视晋帝国的既有统治秩序,自然也侵犯了江南士族集团的共同利益。
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江南士族集团顺利地达成了默契。以张昌和石冰为首的叛军虽然起步很早,但依然在江南士族集团的联手打击下走向了灭亡。
因为门阀士族相互攻伐,导致了东晋初年王朝的国土面积大幅缩水,于是乎几大门阀士族就争相抢地盘,于是乎当时的军事经济重镇武昌(鄂州)就成一个香饽饽,当时有门阀心理的战略动机就是:“得武昌者得天下!”。
比如,从历史上鄂州第一次被张昌流民起义攻破,到杜弢之乱开始也有人想打鄂州主意,再到晋代名将周访陈兵鄂州,再到华轶也想以鄂州为根据地实现其“匡天下之志”,再到名士山简在武昌(鄂州)招贤纳士也是为了制衡天下割据,再到陈敏起兵攻打武昌欲图霸江南,再到庾亮一直想以武昌(鄂州)为根据地北伐,再到庾翼在武昌(鄂州)也是壮志未酬,最后到王敦在以清君侧的名义鄂州起兵等等事情无不不是以当时的鄂州为根据地开展的。
而另一方搞平衡术的帝王肯定绝对不会愿意任何一方门阀士族做大做强,怎么办?那就制约平衡,随后百年里就出现一个奇葩现象,那就是“武昌(鄂州)动而天下乱,武昌(鄂州)定而天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