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唐安西都护府,武德充沛的大唐,是怎样失去西域的?

​公元641年,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从此双方结为姻亲之好,两国之间的关系大为改观。而且,松赞干布娶了文成公主之后,羡慕华风,派吐蕃贵族子弟至长安学习诗书,在唐境聘请文士为他掌管表疏。

而且,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蚕种及制造酒、碾硙、纸墨的工匠等,这使得吐蕃逐渐开化,文明程度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唐朝也先后灭了东、西突厥,收复了西域,唐帝国和吐蕃都迎来了国力上升期。但是好景不长,唐玄宗时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力衰弱。

由于唐朝国力的渐衰,再加上西域复杂的形势,使得唐朝设置在西域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松赞干布去世之后,他的一个很年幼的孙子即位,大权旁落至一些大臣手中。这些人违背了松赞干布的宿志,开始对唐朝发动进攻。

公元679年,吐蕃就曾攻占安西四镇,692年,武威道大总管王孝杰率兵收复了四镇。武则天时期,也曾派兵出击,挫败了吐蕃企图控制河西走廊的企图。

吐蕃宰相论钦陵眼看打不过唐朝,就企图以求和为幌子,骗取安西四镇,武则天派郭元振据理力争,批驳了论钦陵的种种借口。

吐蕃可以说是唐朝在河西、西域一带面临的最大威胁。而这一带的另一个不稳定因素是突骑施。唐朝灭亡西突厥之后,突骑施便崛起了,突骑施一面与吐蕃勾结,一面对唐朝阳奉阴违。

突骑施明面上臣服唐朝,并时时进攻,但是背地里密谋如何夺取唐朝在西域的疆域。公元724年,突骑施苏禄可汗派人到安西卖马,他的妻子金河公主给安西都护杜暹写了一封信,她摆起公主的架子,将自己的信称做“教”(唐朝将亲王公主的下行函件称为“教”)。

但是金河公主并非是唐朝皇室所生的女儿,她是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的女儿。因此杜暹见到信很生气,他说:“阿史那怀道的女儿,有什么资格向我宣读命令!”

于是杜暹把金河公主的使者打了一顿,置之不理。而当时恰好又下大雪,导致苏禄可汗使者带来的一千多匹马全被冻死了。因此苏禄可汗以此为借口,挑起战端,发兵攻打四镇。后来他又勾结吐蕃赞普攻打安西,但被新都护赵颐贞所击退。

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在西域的政策已经不怎么得人心了。唐朝向来是将投降的突厥汗室后裔派到西域管理,唐朝本想利用突厥的影响力控制西域。

结果却适得其反,这些突厥贵族后裔遭到了西域各国的抵抗。他们一到西域,就会引起反抗,西域发生的很多动乱,都是与他们有关的。

而且在西域的一些唐朝军政官员,处事不公,致使“蕃情不得其所”。还有的官员大肆盘剥,致使一些部落“相继离散”,更有官员刑罚严厉,导致西域“心固不安”。

西域各国之所以还臣服唐朝,就是因为唐朝此前的恩德让他们感念,他们还是愿意相信唐朝的。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西域各国彻底失望了。

公元七世纪,大食(阿拉伯)兴起于西亚,随后向东侵略,先后入侵了波斯及受唐朝管辖的中亚大部分地区。中亚各都督府抵挡不住这种侵略,便纷纷向唐朝求援。

他们在奏表中表示了自己对唐的忠心,控诉了阿拉伯帝国的横征暴敛,请求唐朝派兵与他们一起抗击大食。

唐朝本来就有这样的义务和责任,维护唐朝在西域的利益。此时,唐朝的高仙芝在中亚先后征服叛乱,威望很高,但是高仙芝过于贪婪,过于贪功。

高仙芝先是诬陷忠于唐朝的石国,随后发兵攻打,俘虏了石国国王及其部众。高仙芝为了贪功,在西域的种种错误举动,导致“西域不服”。于是西域诸胡部落便打算联合大食,进攻大唐在西域的安西四镇。

高仙芝先发制人,率领汉蕃联军,主动出击,深入大食七百余里,唐军以少对多,与大食军队对峙了五天。但由于葛逻禄部众突然反叛,与阿拉伯军夹击唐军,高仙芝最终战败,仅带数千人逃回。

此战,唐军一贯发挥着强大的战斗力,但由于是以少对多,且深入敌境,而且葛逻禄部众突然反叛,导致唐军最终失败。但即使这样,唐军的损失还是少于大食的。

此战失利,导致大唐在西域的控制力有所下降,但并没有伤筋动骨,唐朝依旧牢牢掌控着西域。

至于彻底失去对西域的控制,则是因为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盛唐由此一蹶不振。

唐肃宗李亨为了尽快平定叛军,调守卫河西的精锐部队回师。在西域地区,虽然安西、北庭两节度使虽仍驻原地,但吐蕃却趁着河西守军返回内陆,攻占了河西走廊,致使安西、北庭与唐朝失去联系。(764年)

就这样,镇守安西的守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一直坚守到了公元810年,西域才被吐蕃完全占领。

人们常常提起大唐气象,但是大唐气象仅仅在于它的无比繁华吗?我想并不是,大唐安西都护府的将士在失去与内陆的联络后,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再也无法回家了,但是他们还是坚持到了最后一口气。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我想这才是对大唐气象最好的描述,大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是达官贵人的大唐,它是整个中原、乃至西域、中亚的大唐,陷落重围的唐人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依然会选择为大唐奋战之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