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密码:蚕丛氏朔源及早期古蜀国的兴起

导语:

太白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古蜀国何时开始,经历了什么,结局如何,自古以来就像谜一样萦绕在人们的心中。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句“开国何茫然”更是道出了这种内心的纠结与对真相的渴望。古蜀国及古蜀文明真相究竟如何,就让我们顺着历史的脉络,抽茧剥丝,一步步解开太白心中的迷茫吧。

古蜀道

一、迷雾重重的古蜀起源

充满想象力的那句“尔来四万八千岁”,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绪拉到了遥不可及的远古时代。李白这句话是凭空想象还是有什么历史依据?我们先看看四万八千年时,华夏大地是个什么情况吧。

从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夕为止,中国处于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到一万七千年前,山顶洞人开始了氏族公社的生活。直到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才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

由此可以看出,夏朝建立以前,还没有国家形式存在,古蜀国自然也就不存在,四万八千岁,只不过是李白使用的夸张手法,表明古蜀国的历史非常的悠远。

营盘山陶器

1、古蜀人的来源

发源于蜀山,也就是现在岷山的蜀山氏,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更早时候从中原迁徙过来的古仰韶人的一支,这些已经为考古学所证明。2003年的考古发现表明,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凤仪镇南2.5公里,距今5500-6000年的营盘山遗址,出土的彩陶、人祭坑和小米都带有明显的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特点,无不呈现着史前黄河流域的风格。

而且考古学家们还位于大渡河中域的汉源狮子山遗址,同样发现了带有典型黄河流域马家窑文化风格的彩陶。

因此,不敢说古蜀文化完全发端于黄河流域,但和黄河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肯定的。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当地的土著冉族,蚕丛氏是其中的一支。

2、黄帝娶嫘祖,蜀山出西陵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五帝之一的皇帝娶了西陵的嫘祖为妻,他们两个的二儿子昌意娶了蜀山氏叫昌仆的女子,生的儿子就是我们熟悉的高阳帝,我们所熟悉的屈原就在《离骚》里面说过:帝高阳之苗裔兮,屈大夫就是高阳帝的后代。西陵也就是现在的岷山,古时的蜀山。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子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蜀国起始于人皇时代,经历了中原王朝的夏商周时代。黄帝不但自己娶了蜀山氏的女子为妻,他们的儿子同样也娶了蜀山氏的女子为妻,双方通过氏族联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黄帝氏族与蜀山氏族的广泛通婚,慢慢的就逐渐繁衍出了蜀山族,构成了早期古蜀国的主要民族成分。

黄帝

3、始养蚕嫘祖称神,从蜀山氏到蚕丛氏

前面我们提到了黄帝娶了嫘祖为正妻,那么嫘祖又有什么样的优势能让黄帝看中哪?

据刘恕《通鉴外记》曰: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嫘祖是中国第一发现蚕茧可以织蚕丝的人,在她的带领下,人们用织出的蚕丝做成了衣服,慢慢的结束了靠树皮树叶兽皮为衣服的原始时代,嫘祖也因此被称为蚕桑之神。

之所以说了这么多嫘祖,因为从后来发掘的甲骨文里面,发现蚕字原始状态基本上就是一只蚕的形象,说明蜀的来历和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蜀山氏演化为蚕丛氏的最初来源。

据《 山海经· 海内经》:“﹝韩流﹞取 淖子 曰 阿女 ,生帝 颛顼 。”

这个韩流就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娶了蜀山氏的阿女以后,又生了五帝之一的颛顼。

在《山海经》这里,颛顼成了黄帝的曾孙,但在《史记》里面,颛顼则是黄帝的孙子,因为《山海经》成书更早,可信度应该更高吧。

而颛顼的庶支后代,被帝喾分封到了现在的蜀地,世代爵侯伯,而古蜀王蚕丛,便是颛顼的后代。

《华阳国志》:封其支庶于蜀,世为候伯。

嫘祖

二、整合部落蚕丛诞生,古蜀国闪亮登场

据《路史》记载:蜀之为国,肇自人皇,其始蚕丛、拍濩、鱼凫,各数百岁。号蜀山氏。盖作于蜀。

按照这个记载,古蜀国经历了蚕丛、柏灌和鱼凫三代蜀王,各统治了数百年。按照这个说法平均,每个人都活了数百岁,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猜测,蚕丛、柏灌和鱼凫,应该不是单指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时代的统治者的总称,蚕丛一系、柏灌一系和鱼凫一系,名称只是开国者的称号,后代沿用,就像现在的xxx二世、三世。

1、承祖业发展蚕桑,名远扬获称蚕丛

《蜀王本记》记载:“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

前文我们提到过,颛顼的后代被帝喾分封在蜀地以后,就开始了漫长的迁徙生存与开枝散叶过程中。其中深居岷山山区的一支,因为地理条件的优势,除了日常的打猎网鱼外,也把祖先嫘祖的养蚕本领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下来。

慢慢的,这支黄帝后裔把野蚕驯化成为家蚕,蚕桑的养殖业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以蚕丝和制成品和其它部落交换,换取生活用品,影响力越来越大,蚕丝也成了这支蜀山氏的标志,后来他们就被其它部落称为蚕丛氏,部落的头领就被称为蚕丛。

蚕丛人死后,就葬在了叠溪(四川茂县西北部55公里处岷江东岸,叠溪镇又名蚕陵镇)的蚕陵山,汉代曾在叠溪设蚕陵县。据吴卓信的《汉书·地理志补注》引《成都记》的话说,蚕陵就是“古蚕丛氏之国”。清代镌刻于巨石上的“蚕陵重镇”四大字至今犹在。

《华阳国志》是这样描述蚕丛人的:“是时人萌,椎髻左衽,其目纵,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这段记载描述了蚕丛氏和蚕丛王的样貌、穿着和氏族文化特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纵目”的描述。那么究竟什么是纵目哪?一般情况下,我们脑海里会闪出二郎神的形象来,额头中间还有第三只竖眼,蚕丛的纵目会不会也是这样哪?直到三星堆出土了纵目面具,我们才知道,纵目,就是眉峰上挑,一双眼珠夸张的凸出,是不是和螃蟹的眼珠子类似?不过,蚕丛人的眼角上挑,是不是很好看?

我们也知道了,最先称王的蜀侯蚕丛,眼睛就是典型的纵目,而三星堆的纵目面具,很有可能就是后代以他为原型做的。

蚕丛

2、扩地盘领袖成都,据平原古蜀立国

随着与周边氐羌族的的不断交往和通婚,蚕丛部落也逐渐成为了羌族中最强大的一支。蚕丛部落深居蜀山,交通不便,为了维持规模越来越庞大的部落的生存,他们开始了向南边地势较低的岷江下游成都平原地区的迁徙。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当地的其它部落发生冲突,比较著名的有羌族人流传着一首著名的史诗《羌戈大战》,讲述的就是先民们在迁徙过程中与戈基人的冲突,也是迁徙不易的缩影。

据《路史》记载:蚕丛纵目,王瞿上。

蚕丛率领他的部族从岷山向成都平原迁徙,一路征伐,一路拓土,终于来到了现在的成都双流县牧马山一代。在吞并了当地的部落以后,蚕丛的部落成了这一带最大的统治部落,蚕丛氏就彻底的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稳定下来的蚕丛部落,在称王以后,就在王都定在了瞿上。根据四川著名历史学家李澄波考证,瞿上城在双流县南牧马山九倒拐。

3、劝农桑蚕王傲立,着青衣千古传神

《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一说:“西魏置青衣县,盖取蚕虫氏青衣以劝民农桑为名。”

蚕丛继承嫘祖,把山上野蚕驯化为家蚕,极大地扩展了蚕桑的养殖地域,把桑蚕养殖从高山转移到了平原地带,对蚕桑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蚕丛经常穿着青色的衣服外出巡行,查看治下部落的情况,不断的劝农从事蚕桑养殖,开创了古蜀国蚕桑养殖的先河,被后人誉为青衣神,将蚕丛的出生地叫做青神县,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若水地区之若水叫做青衣江——这是四川境内惟一一条用人名命名的大江大河。

蚕丛时代的代表性贡献就是“劝民农桑”,开创了古蜀国蚕桑文明的辉煌时代。

三、蚕丛氏古蜀国断代考

古蜀国本身没有文字,历史上的记述也都是寥寥数语,不管是《蜀王本记纪》还是《华阳国志》,其中记述的矛盾之处相当多,很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这也不怪作者,因为实在是文字纪录太少了,基本上靠民间神话传说来描绘那段历史,让人感觉迷惘也就正常了。

1、蚕丛称王年代释疑

据《华阳国志·蜀志》:“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纵目,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为纵目人冢也。”

在占据了富庶的成都平原以后,蚕丛部落的首领蚕丛,此时也就顺理成章的称王了,他也是古蜀国三代蜀王蚕丛、柏灌和鱼凫里面的第一王。

注意,根据这个记载,蚕丛以前是蜀侯,进而称王的前提,是周失纲纪,也就是周王朝宗室衰落以后,蚕丛才从侯改称王的,这也说明,古蜀国的蚕丛时期是在周王朝的西周末年和春季初期,实际上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主流历史学家的认可。根据考古学推测,西周末年的蜀王可能是开明王一系,而整个周朝的统治时间共计约791年,那样的话,蚕丛就更早了,可能溯及到夏商时期,本文更倾向于后者。

蚕丛部落的墓地非常有特色。因为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居住在洞穴之中,蚕丛要求部落的人死了以后,要用石头做成石棺石椁安葬,或埋葬在山间洞穴之中,或悬挂在悬崖峭壁之上。其它的部落的人一看到这些,就会说那是纵目人的墓地啊。

2、蚕丛一系的古蜀国延续了多少年?

蚕丛一系的早期古蜀国到底延续了多少年,除了《华阳国志》里面的一句“各数百年”外,西蜀人杨雄的《蜀王本纪》也对此无可奈何。

除了营盘山遗址的发掘考证,三星堆文明的发现与发掘,给了我们判断古蜀国历史脉络的可能。

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的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000年左右),年代上紧接营盘山文化。考古学认为,三星堆文化根据先进程度划分为四期,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之际的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过程。其中,第一期为新石器文化,第二期和第三期进入青铜文化的繁荣鼎盛期,第四期则表现的是古蜀国文化衰落时期的特征。

根据考古学的测定,一期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表现的是四川盆地的土著居民;第二至第三期文化进入属于古蜀国时期的同一民族,这三个时期对应的是第一至第三代蜀国统治者蚕丛、柏濩、鱼凫到杜宇王蜀初期时的文化遗存;第四期文化可大致视为杜宇末期到开明氏王蜀初期的文化遗存,大致是商代晚期。而比三星堆文明晚了500年的成都金沙文化,很有可能就是开明王朝迁移后的古蜀国都城。

鱼凫

古书《尚书》记载说:“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

根据开明王朝大约公元前666年立国,到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战争的,中间有370多年的空档,因此,参与武王伐纣的,只可能是鱼凫王朝的一位鱼凫蜀王,而不是后来的杜宇古蜀国,鱼凫执政的时期,正是商王朝接近灭亡的时候。

这370年的空档期,应该是鱼凫王到杜宇望帝、望帝到憋灵的开明王朝三个王朝交替期。

自约公元前1600年至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存在了554年。结合三星堆的年代跨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000年),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测,武王伐纣时,应该是发生在鱼凫氏统治古蜀国的末期,同时也是商周交替时期。

据此,刨去中间取代蚕丛氏古蜀国的柏灌氏,可以推测蚕丛氏的古蜀国存在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大约近千年的时间,和“各数百年”相差无几。

由于年代久远,又没有文字可供考古断代,只能以传说和出土文化遗址来测定大致的情况。无论如何,蚕丛氏古蜀国的迷雾在抽茧剥丝的探微之下,在纠正前人记述矛盾的基础上,我们也只能梳理出大概的脉络,实际上如何,还是需要考古技术的发展,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历史全景图。真有那个时候的话,李白的迷茫也许会被揭开吧。

同样,蚕丛氏一族的古蜀国,极大的促进了古蜀文明的进化,为后世数代古蜀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古蜀文明也成为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0)

相关推荐

  • 10三星堆文明来自巴蜀文明早期氏族蚕丛、鱼凫

    岚湖斋寻梦 一 山川氏族篇 (二)万寿宫品茗 10三星堆文明来自巴蜀文明早期氏族蚕丛.鱼凫 追梦翁永安 华夏长江文化先期文明东中西各有特点,互融性.吴越良楮.荆楚凌家滩.巴蜀三星堆. 华夏先期文明发祥 ...

  • 华夏简史(5):蜀山之谜:修仙不是传说,而是科学!

    [卷5] 蜀山氏治世,生而不杀,予而不夺,天下之人,无不服其威而怀其德.当是时也,阴阳和平,万物无争.蜚鸟之巢,可俯而探也:丛林巨兽,可系而走也.盖执中涵和,无内而无外者,天府之始也! 蜀地之南,有山 ...

  • 四味奇谈丨三星堆又双叒火了,它究竟还有多少秘密?(下)

    ■ 本期特邀毒叔 ■ ■张文斌■ 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在今天文章开始前,想请大家花3秒帮忙做一件事: 1.点击顶部蓝字"四味毒叔"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 ...

  • 和尚间谍,打破中国对丝绸贸易的垄断

    ☭<路史·后纪五>记载:"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嫘[léi]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她发现蚕丝,其实也是无心插柳.此后中国垄断丝绸贸易将近千年,但在公元六世纪中叶,二个来 ...

  • “嫘祖始蚕”故事是真是假,谁是历史上第一个养蚕者?

    说到蚕桑,总会连想到几则与其有关的神话故事,像是嫘祖,或是化为蚕的马头娘(女化蚕)等.不难发现,与蚕桑有关的神话几乎都是女性,而她们后来也都成为受到祭祀的神祇.嫘祖的故事传遍中国大江南北,而马头娘的故 ...

  • 华夏简史(2):华夏文明的历史不只5000年,而是50000年

    [卷2] 时蜀民稀少,与群兽为伍,向无礼仪,不知文字:杂交群居,自得其乐.有纵目人曰蚕丛,循以教化,民皆感之,尊之为王,号蜀山氏. 蚕丛纵目,王瞿上,距今约4.8-5万年.其后代曰柏灌,后者曰鱼凫,此 ...

  • 三星堆之谜,被李白一句话点破?诗仙果真来自于另一个世界?

    上世纪30年代,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林名均首次发掘了三星堆文化,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陆陆续续在这里展开科学的考古发掘和调查,此时的他们没有想到,三星堆文化会改写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因为比起最远3500 ...

  • 字解地名|四川省为何简称“蜀”?

    四川省简称"蜀",与古蜀国的第一任领袖蚕丛有直接联系.<华阳国志>云:"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几件大型纵目人面青铜器,从侧 ...

  • 古蜀国彝人部落

    2008-5-28 古蜀国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蜀族在现今四川建立的国家.古蜀人先祖为蜀山氏,有观点认为:蜀山氏与蚕丛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是古夷人(有说古羌人)的一个分支.蜀国不只拥有单独一个王朝,在 ...

  • “夏”字原来是蚕丛

    金鼎文"夏'字(之一) 这个"人"就是夏字,他在干什么?周人为什么造这个字表夏? 根据金鼎文的"夏"字,专家和学者一般认为和"蝉" ...

  • 天下丛氏出文登,文登丛姓出匈奴,竟然有匈奴王子贵族血统

    据不完全统计,丛氏现在有人口约四十多万,全国一百四十多个县市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均有分布,海外诸如东亚.南亚.俄美加澳等许多国家皆有丛氏后裔. <丛氏族谱序>中有"天下丛姓皆 ...

  • 李白两首诗里的蚕丛古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蜀人李白的蚕丛诗两首: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李白,无论他出生在哪里,总之五岁的时候他在四川,一直呆到25岁,才仗剑离开家乡.对于他为什么不像普通士子一样,20来岁就应该去长安赶考,通过进士考试,进入 ...

  • 和睦木村贾氏流源

    ♦️广西柳州市融水县和睦镇贾氏源流 融水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北部,云贵高原苗岭山地向东延伸部分.融水东临融安县,南邻柳城县,西与环江县.西南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接壤,北连贵州 ...

  • 突破!三星堆纵目面具之谜破解:蚕丛实为蚕蟌之误,纵目实为蟌目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奇特的就是那三件眼睛凸出来的青铜大面具了.这几个面具据说和蜀王蚕丛纵目有关.纵,意思是竖的,这个小学生都知道.为何没见到竖着长双眼的青铜面具,却是这种横着长地 ...

  • 彭姓,以国为氏,源出新郑

    彭姓是轩辕黄帝的直系苗裔,是祝融之后,是从祝融之墟新郑走出的古老姓氏.今日的彭姓分布广泛,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分布最多,上述三省的彭姓约占全国汉族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 彭姓以国为氏,得姓始祖是 ...

  • 二十四节气朔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在此之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非遗在身边##非遗影像展##国潮东方美 ...

  • 专家怀疑古蜀历史,三星堆面世才知道,李白说的蚕丛和鱼凫是真的

    旧文精选 浩然文史创办到现在有两年多了,考虑到大部分粉丝其实是最近半年多才关注我们,之前沉淀的很多优质内容可能大家并没有看到.所以我们推出了旧文精选栏目,挑选比较满意的旧作,推送给新关注的朋友. 三星 ...

  •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系列精品微课(4)——归本朔源(微生物电池选择题突破)

    编 者 按 为适应新高考.新评价.新教学,帮助高三学子们解决二轮复习中遇到的疑惑,佛山教研室化学科策划了"高三化学二轮精品微课"系列的推送活动.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聆听各校名师的精彩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