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烈焱:数字化经济下技术领导者的洞察创新之路 | GTLC精华演讲

「 技术领导者 」的订阅首选

小欧有话说:

8月29日,在2016 GTLC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上,普元CTO焦烈焱发表了《数字化经济下技术领导者的洞察创新之路》主题演讲。本文根据其演讲整理而成,分享给未能到现场的你,相信你会受益匪浅。文末还有焦烈焱老师的完整版PPT下载哦!

焦烈焱,普元信息CTO。2003年加入普元信息,全面负责普元信息技术与产品的运营工作,公司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决策人。焦烈焱在企业技术架构研究方面有二十余年的经验,长期致力于分布式环境的企业计算、SOA与云计算技术研究与实践。加入普元信息后组织完成一系列核心产品的研发工作,包括SOA应用平台、以BPM &/ESB为核心的业务集成平台、以复杂事件处理/数据治理/作业调度为核心的大数据平台,期间主持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多家大型企业技术平台的规划与研发。著有《SOA中国路线图—实施版》一书。

今天演讲的这个话题挺有挑战的,也促使我思考了很多。我是2001年加入普元,一待就是十几年,今天更多是把我这么多年的经验做了一些总结和沉淀,并分享给大家,来看看普元是如何做技术创新的。

普元对技术领导者的要求

普元创始人&董事长&CEO刘亚东博士对技术领导者有这样的要求:第一是对未来的洞察,第二是激发团队的创造力。他说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基本上能打80分以上。实际上不同公司的CTO可能做的事情都不一样,比如有些CTO从事的工作可能叫CIO更合适一些,所以从不同角度来讲,对技术领导者的要求未必是一样的。

先介绍一下普元的基本信息,普元一直在支撑各个行业的客户,通过为他们提供基础平台和架构,来让他们把应用做得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高。我们的洞察和创新比较难,比如,我们的客户有金融行业、电信行业、国家电网等,但是我们不可能对这些行业有那么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去结合技术趋势,来指导我们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呢?

我们要预见到未来技术会是什么样子,以及对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由于我们不属于某一个具体行业,也没有明确的指标来运营这个产品。所以说这是一个不太容易的事情。

对未来的洞察与创新

对未来的洞察,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创新,前提是技术要和商业结合起来,技术不会改变业务的模式,但是可以把技术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要搭一个Hadoop集群,需要300台机器,有些老板会先问你这个业务的目标是什么,而在普元这种纯粹技术型的公司,技术要比其他公司做得更好才有竞争力,如果把效率提高10%,用户量就能提高一倍,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价值的东西。

另外,你还要能够看5年后的未来,用这个想法去考虑创新、洞察也许会更合适一些。5年后什么样子,你未必能看得准,但随着你阅历的增长,你掉的坑越来越多,对未来的规划也会更加清晰。

第二,需要做到有效沟通,让别人认同你。我们的客户很多,要让他们认同你这样的创新会对他带来效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沟通也分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其实,内部沟通要更难一些。

数字化转型

企业增长和竞争的能力取决于数字化创新能力。数字化时代是把所有的事情、物体和商业联系起来。在座的很多都是做软件的,未来软件会变成一个核心的东西,让你能更好地与客户接触,能更好地支撑你运营。

什么是创新的数字化能力?我举一个合作伙伴的例子——红领集团,一家做服装定制的企业,下图是红领的业务流程。

红领集团已经进入工业4.0阶段,目前应该是个性化生产制造最好的一家公司,用户通过APP下单,服装用什么样的钮扣和面料,甚至领子、袖口上需要哪些个性化标签,统统都可以在网上定义,之后会有一个测量师进行测量,这些数据会传到红领的系统中,并根据测量的结果来设计西装,比如像我这样身高1.70米、上身有点长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西装,这其实是用了大数据的手段。版型师是非常贵的,现在打完版之后,订单生产都是个性化的,把这些个性化的订单做一个归并,就变成一个小批量了。

红领集团还使用了物联网RFID设备,跟整个生产环节绑定在一起,包括最后的物流、交付,甚至退货环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从而更好地创造企业价值。

其实技术创新无非是集成式创新和体系结构创新。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能乱创新,需要提前做判断。我们一直认为,做软件是分而治之的哲学,我们多少年来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大的软件分成小的软件,把面向各组织的软件变成面向个体的软件,来保证我们的创新更有效。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技术挑战,比如失真的信息传递、未知的技术欠债、过高的隐形成本、缺乏架构升级的支持、隔离在虚拟社会之外等等。这些挑战,都是在分而治之的哲学层面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普元的创新

这么多年以来,普元也做了很多创新,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个是体系结构的创新。普元数字化企业云平台针对高吞吐量和低时延要求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适应多核的并行计算架构,每核对应单进程单线程进行串行化运算,避免了时间片切换和锁的开销,将数据全部预置于内存中避免IO操作。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将单线程的业务处理能力提高到百万TPS水平。

另一个是集成式的创新,在普元,我们融合了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DMM(数据管理成熟度模型)、ITIL(IT运维模型),来打通业务开发、数据挖掘分析、运维等各个环节,以提高IT治理水平。

激发团队创造力

前面提到普元董事长对技术领导者提出的两个要求:第一对未来要有洞察,第二要激发团队的创造力。这个创造力可以分成以下4个方面。

1. 责任感

首先作为一个技术领导者,你需要有责任感,其实就是一大堆人跟着你,你要对你的团队负责,对你的客户负责,对你的企业负责,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感。带着责任感看事情想法就不一样,会激励着你每天想办法把事情干好。

2. 讲故事

超过150人的沟通,就没办法用情感方式,只能讲故事。我们经常开一个玩笑,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别人类会讲故事,我们的祖先就是非洲的一堆会讲故事的猴子,这堆会讲故事的猴子最后变成了人。

我们在说业务发展、愿景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讲故事,这个故事是你最重要的沟通手段,用故事去沟通效果最好。如何讲故事呢?其实就是要“务虚”,作为一个技术领导者需要有一个“务虚”的时间,你需要好好想想,你的团队在哪里?你未来的目标在哪里?你要给这样一个团队讲什么样的故事带着他们往前走,你的层级越高,你务虚时间的比例应该是越高。

3. 基于平台做创新

一些公司的创新可能是大家乱创,还有一种是没创新,领导说什么所有的人就干什么,下图中的几种方式,最好的是最右边这一种,在一个轨道上大家一起来创新。

这种创新需要自上而下的智慧,来给大家的创新画一个道。基于平台来创新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手段,让整个公司、团队基于一个正确的方向来做事,自下而上去创造。

4. 要有匠人精神

我们的创新可能都是时间熬出来的,我们掉过无数的坑,经历过无数次的错误,但是我们想办法从坑里爬出来,一步一个脚印把事情做好。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什么都做,要做最有创造力的,比如我们最强的地方是软件架构。用这种匠人精神把技术打磨到极致的时候,你自然会有洞察力和创新。

今年我们也做了一个创新,把我们现在的一些研发过程、成果、文档开放出来,希望用开放形成创新的社会生态,用分享降低创新的社会成本,这些内容都将在普元的“EAII企业架构创新研究院”(公众号:eaworld)中陆续发布。

对话焦烈焱

嘉宾主持:王勇睿,百融金服合伙人、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

王勇睿:焦总您好,我理解普元是一家做基础软件平台的公司,技术研发工作跟整个的业务流程绑得很紧,而且客户很多都是大企业。普元是不是也属于技术即业务,业务即技术的典型呢?

焦烈焱:我刚才提到我们的一些困难,因为普元的产品主要是给企业的IT部门用的,不是给业务部门用,企业可以用我们的产品来做一套系统,比如电商系统,如果我们来做电商系统,有些情况可能看不到,做起来就比较困难。说实话,即使困难也是要跟业务结合起来的,只不过我们需要做一个转换,在体系架构创新中瞄准数字化转型,把处理性能降低下来,就是很好的创新,创新肯定还是要跟业务结合起来的。

王勇睿:结合今天的主题,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更喜欢哪些领导力风格的技术管理者呢?

焦烈焱:领导力这个词有一点虚,每个人有自己做事的方法,对我来说,刚才我在讲要沟通,最好用讲故事的方式去沟通,当然,沟通的目的是把你想做的事情完成,我相信各位也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包括今天说的这种基于平台的创新,也是一种方式。

今天很多讲到沟通这个主题,提到技术领导者怎么跟董事长、CEO沟通,从他那里拿到资源,作为技术领导者,要有这样的责任去做这样的事情。但是有很多技术同事就是跟你的想法不一样,怎么办?你要让他去做他自己擅长的事情,同时也要把平台的创新结合起来。

王勇睿:普元的整个发展历程挺长的,期间有没有经历过哪些重大的技术转型,对于这种转型有没有什么体会?

焦烈焱:普元重大的技术转型挺多的,我们是从2001年开始做的,那时的技术跟现在差距很大,我觉得技术转型并不那么可怕,怎么把这一件事情持续做好,有没有这样的耐心更重要。

我的一些经验,做一件事情,要做到第五遍才能做好,为什么做到第五遍呢?做第一遍的时候是不会的,要看书找资料,最后做出来了就是教科书上的东西,你把这个产品上线使用之后,会发现有好多复杂的情况没想到,这时候做第二遍、第三遍,做第三遍的时候,一般人的习惯就是做得很复杂,之后会发现想多了,又要照着教科书传统的方式再做一遍,一个产品做到第四遍、第五遍可能才有突破,过程很漫长,对我来讲这就是技术转型。企业的运营、研发团队、业务能不能跟着一次次的迭代适应下来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考虑怎么把业务跟技术更好地结合。

王勇睿:在普元,有创新的想法后,你们是怎么分配资源,怎么调度?

焦烈焱:说简单一点,我们现在的做法是预研一代、研发一代、维护一代,没有技术上的落地、没有组织结构的保证肯定是不可能的,对我们来说预研的这些东西要融合进技术平台中,再为后面的研发工作做好准备,这是我们的做法。

王勇睿:刚才您提到的创新要在有序的指导下进行,怎样让它有序是需要说服成本的,这个成本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是比较高昂?

焦烈焱:即使高也要做,如果前面的这些事情没沟通好,后续的流程就会变成了一个非常不可控的事情,举个例子,你做一个产品或做一个事情的时候,取一个项目编号,过了两个月后觉得取的不好,但想改也改不过来了,越早讲这个事情越好。现在大家经常说用MVP的思想快速创新推出产品,即使功能非常少,但是做什么、不做什么一定是我经过精心推导和设计的,不是说今天想做这个就去做,即使很小的一个产品,也一定跟商业目标结合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