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你没商量!
fa kan ci
♫. ♪~♬..♩
精彩合集
发刊词
发刊词
大禹治水、烽火戏诸侯、春秋N霸、战国四公子、玄武门之变、竹林七贤、康熙智擒鳌拜……这里有你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也有很多你没听过的冷门故事。最不可思议的是,每一个故事,你都将笑着听完!我们将跟随两位幽默大师,帅哥笑李与美女飞叨灵动的笔触,穿越回中国第一个王朝,沿着历史发展脉络,展开一场脑洞大开的探秘之旅。多位声线迷人的男女主播,将以电影级的叙述方式,为你再现上下五千年,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听罢,你一定会感慨:历史比电影更精彩!
文案作者:李永斌(笑李)&飞叨(崔晓飞)爆笑二人组。
主播介绍:宇政、树叶、八零居士、秦琴、陶然、小兰、李珊、小妖、小马哥、轩轩……多位声线迷人的男女主播齐登场,为你打造一台无与伦比的听觉盛宴!
留言板
征集令
评论员
”笑李飞叨“
戏说上下五千年
自2020年5月29日以来,《劳动时报》在周五的“漫话·说史”版面陆续推出《笑李飞叨·戏说上下五千年》系列文章,力争创办一个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历史栏目,以飨读者。为增进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本报现面向全国征集评论员,诚邀朋友们为我们建言献策。入选评论文章将在《劳动时报》副刊版面上刊发,未来集结出书时也将一并收入。
征文要求
围绕《笑李飞叨·戏说上下五千年》系列文章或有声书撰写评论或读(听)后感,可整体评,也可单章评。
字数不限。
请附上作者姓名、简介、通信地址、联系方式等,与文章一起发至邮箱:
51284914@qq.com。
可私信与主编小妖沟通,加好友请备注:笑李飞叨+所在地+姓名。
5.阅读“笑李飞叨”系列文章,可点击本文顶端的“话题”。也可进入“神编小妖”微信公众号,点击中间“笑李飞叨”选项。
见报样刊
范文1:整体评
用历史的镜子照见自己
□沈小平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文明源源流长,博大精深,当历史走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怎么弘扬和传承文化自信,固根铸魂,显得特别重要,也特别有意义。
《劳动时报》于今年5月开始,在职工周末“漫话·说史”版面推出力作《戏说上下五千年》系列文章,便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推动,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系列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丰满、语言生动活泼而有趣,把读历史典籍给人深奥晦涩的感觉一扫而空,让我们在穿越中听故事、在阅读中思人生、在轻松中学知识,使人爱不释手,有一口气读完的愉悦!
纵观《戏说上下五千年》,给我三个十分深刻的印象。
一、说史而不“俗”史。“飞叨”之刀犀利、敏锐从《桃花劫》中可见一斑,真可谓刀刀见骨,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把一个红颜祸水似的桃花夫人写得胆识过人、格局宽广、忍辱负重,通过合理导论和史实,说她是“在辅佐三代楚王期间,布德施恩,促进了中原与楚国两种文化交融”的“平安神”,既不夸大、也不偏颇,还原了历史真相,其表现手法、叙事方式与我们见怪不怪的宫廷剧大相径庭。“飞叨”注重一个“理和礼”,而宫廷剧却多陷于“俗”,这种不同的着墨点呈现给读者的感受,是有天壤之别的,这是《戏说上下五千年》的可贵之处,相信读者自会仁者见仁。
二、写史而不“歪”史。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中,作者掌握史料详实,主旨选择明朗,从鲧、禹父子心系家国民生、历时数十年呕心沥血用“改堵为疏”的方式,治理黄河水泛滥,“救民于倒悬”;到禹之妻涂山氏听信传言怨恨丈夫长期不归、最后亲往禹的治水工地,看到丈夫每天带领民众“汗流浃背地工作”,“才明白过来,自己冤枉了丈夫”,整个故事结构流畅、易懂、完整,精确刻画出了“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的高大又真实的形象,使禹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回、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一致的精神源头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价值观的根基,令人信服!这与当下社会某些人以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恶搞、甚至歪曲史实的表现,完全不一样。
三、借史而不“矮”史。对于作者来说,特别是对于写历史体裁的作者来说,如何在浩瀚的典籍中通过选题、叙述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思想观念,以及向社会大众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道德观,是不容易拿捏和取舍的,这与一个人的修养有关,更与一个人的境界有关。题材挖掘不深,容易泛泛而谈,读来让人昏昏欲睡;叙述含混不清,会让人耗神费解,索然无味。《戏说上下五千年》可以说很好地避免了这些问题,无论是《波神传奇》、还是《新赵氏孤儿》,在借史喻今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史”的严肃性,也追求“史”的艺术性,相得益彰,值得学习,是亮点。
总之,《戏说上下五千年》虽然不能说是十全十美,但从体裁选择、篇章结构、文字特色、作品风格等方面品读,能够感受到作者是下足了功夫的,足够让人耳目一新,实属难得。
——刊发于2020.11.12《劳动时报》
范文2:单章评
走进历史文化的伍子胥
——读《波神传奇》
□肖 垚
“波神”“奇”在哪里?何以为“神”?传奇背后是否深藏着某种文化价值?反复品读《劳动时报》10月23日、10月30日“漫话·说史”版刊发的文章《波神传奇》上下篇后,我不禁浮想联翩。
以前也读过伍子胥的故事,也曾有幸游览过苏州、杭州有关名胜古迹,但似乎印象不深,觉得他虽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却离我们太遥远。
如今读完《波神传奇》,觉得伍子胥的形象突然生动起来,似乎已经真正走入内心深处。这或许是“波神传奇”的文学性、艺术性、可读性使然。
传奇的主人公伍子胥是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其故事之所以称“奇”,我以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他的出身可谓奇显。伍子胥出生在世代为宦的楚国贵族家庭。曾祖伍参尽管当时只是一位身份低下的嬖人,但凭着他对春秋时晋楚之间那场著名的邲之战所起的重要作用而走进了中国古代战争史。祖父伍举、父亲伍奢都任过楚王室高官,伍奢曾任平王太子建太傅,地位显赫。算下来,伍子胥属于“官四代”了。
二是他的逃亡经历可谓奇险。太傅伍奢犯颜直谏,被污为太子同党,伍氏家族遭受灭顶之灾。侥幸逃脱的伍子胥先随太子建在宋、郑、晋国间流亡,后又力保太子遗孤,亡命天涯。晓飞老师的新作《波神传奇(上)》选择新的视角,以文学笔法对伍子胥逃楚奔吴途中的奇遇进行了精彩而生动的描绘,细腻刻画了伍子胥身处逆境时的人物性格,这是对史载的疏忽或跳跃部分合理有益的补充,充分展现了伍子胥无比艰难的反抗之路。
三是他的功业堪称奇迹。伍子胥昭关脱险后,投奔吴国,为报阖闾知遇之恩,助其夺得吴国王位,受命担任吴国都城总设计师,象天法地建造阖闾大城,七荐孙武整军经武,吴国迅速崛起并称霸于诸侯,开创了苏州历史上最具王者之气的时代。夫差任期,伍子胥因诤谏遭吴王猜忌疏远,终被赐剑自戕,一世孤雄壮烈的传奇人生戛然而止。而伍子胥临死前一语成谶,之后吴国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所灭,目光短浅、刚愎自用的二十五世吴王夫差把他父亲创下的强大王朝断送了,令人扼腕叹息。晓飞老师近作《波神传奇(下)》,全方位演绎了这一段传奇经历,其中涉及多则有名的历史典故,用“新卧薪尝胆”统领全文,寓意新颖,趣味性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伍子胥是春秋晚期中华大地闪亮登场的一位重要政治明星,也是勾吴国“称霸”过程中众多历史人物中最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像一条金线,将专诸、王僚、阖闾、孙武子、夫差、伯嚭、勾践、范蠡、西施等一大群历史名人串联起来,共同将那一段吴越历史演绎得波澜壮阔、险象环生。正如苏州学者吴恩培所说,伍子胥“作为一个政治上的漂泊者,因楚国的政治、文化旋涡而逃亡奔吴,接着就卷入了吴国的政治、文化旋涡,死后又卷入了越国的文化旋涡。”伍子胥的命运悲剧像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深深地烙在了那个历史时代,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叹息。
伍子胥死后,在古吴、越等地掀起了一系列的祭祀纪念活动。“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苏州民间故事》详细记载了流传于吴地的民间传说《伍子胥之死》。胥王庙里封他为镇湖的湖神,又称涛神。胥口伍相国祠有联语:“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身为相国,死为涛神。”作为春秋勾吴国的敌国——越国,在古杭州也拉开了祭祀伍子胥的帷幕。传说深受钱塘潮水之患的古越人,在无法找到科学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开始嗔怪、怨恨“在水底阴魂不散驱水为涛”的伍子胥,到后来转为求助、祈祷倔强刚烈“御灾捍患”的伍子胥,并最终冠之以潮神、水仙的称号。古越人把杭州祭祀伍子胥并为之立庙的那座山叫“吴山”或“胥山”,伍公庙后殿为潮神殿,为吴山独有。吴恩培认为这“是一种宗教式的灵魂抚慰”。
伍子胥是一位个性鲜明、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人生经历较复杂,可谓曲折而悲壮。《波神传奇》里的伍子胥形象更加丰满,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浸透着儒家人文理想,绽放出人性的光辉以及力量之美、智慧之美、艺术之美。
先秦诸子及后世史家给于伍子胥崇高的评价,举世瞩目的上海博物馆藏楚国楚竹书,《鬼神之明》篇中第三简有曰:“五(伍)子疋(胥)者,天下之圣人也。”专家分析《墨子》的这篇佚文是现存文献中最早将伍子胥作为“圣人”的记载,也是对伍子胥的最高评价。司马迁称赞伍子胥“弃小义、雪大耻,名垂后世。”
从文化的视角看,伍子胥身上包蕴着传统道德“忠”“孝”的对立与统一。在不同的区域文化背景下,所表现的文化价值取向各有侧重。吴文化弘扬他忠孝统一的完美价值观,作为吴国的大臣,灭楚既为父兄报仇雪恨,又是对吴国的忠诚不贰。在楚文化里,忠与孝在伍子胥身上呈现出一种对立的形态,二者之间他只有取舍,不能双全。如忠于故主楚平王,就是不孝;而要尽孝复仇,则是对故主不忠。而越文化,则崇尚“人神共居、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对于自然灾害,受科学文化知识限制的古越人,只能祈求潮神伍子胥的保佑了。
其实,走进历史文化的伍子胥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历史人物,而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符号,“伍子胥信仰”从早期的吴越之地逐渐向中原传播,早已融入了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如今,苏州、杭州、湖北、河南、山东等地都在充分挖掘并弘扬老祖宗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伍子胥文化成为当地发展旅游文化经济的宝贵资源。
——刊发于2020.11.12《劳动时报》
范文3:评有声书
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高中原
七十年代,我在老家读书,每天放学后,晚上没什么娱乐活动,听收音机,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
那时听得最多的,就是梅兰芳的评书,像《杨家将》和《岳飞传》等,那真是百听不厌啊!每天晚上,我提前把收音机调到那个固定的频道,期待着半个小时的评书时间到来。每次听到最后那一句“要知后事如何,请明天接着收听”都是意犹未尽,恋恋不舍。那时的广播节目,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后来,我搬到了城市生活,为生计而忙碌奔波。随着收音机渐渐淡出人们视线,评书这件很惬意的事情,慢慢也就成为了回忆……
谁知,童年的这种美好情愫,竟会在浮华的都市生活中悄然降临。《劳动时报》的副刊编辑老师,结合该报“漫话·说史”版块,推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系列历史有声剧——笑李飞叨:戏说上下五千年。不仅在报纸上连载有趣的戏说历史故事,还同时制作成多人有声剧在喜马拉雅听书APP中播出,“笑侃历史典故,叨咕风流人物”,陪读者(听众)笑着穿越上下五千年……
我知道这一信息后,心中那泯灭已久的期待,又燃起了希望的篝火。终于我听到了第一集——新编的《大禹治水》,故事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又融入了一些具有现代特色的元素,让我在温顾经典、学习历史的同时又获得了一些新颖有趣的体验,堪称老少咸宜。
该剧制造十分精良,可以说达到了电影音效的水准。每位主播都是多面手,可以同时在剧中扮演多个差异甚大的角色,使剧中人物性格特征鲜明,情感丰沛。作为一名老资历的广播听众,我已为其深深折服。
感谢《劳动时报》的编辑老师,开创了这么一个暖心的栏目,文音齐鸣,让爱好读书和听书的人们,在品味文字盛宴的同时,也能获得听觉的审美体验,让已远离广播很多年的我,再一次找回了幼年在老家听梅兰芳评书时的感觉。
《劳动时报》,有你真好。
你的每一次策划,都让读者期待的花朵妩媚绽放!
你让文字的江湖,永远琴瑟和鸣,春风和煦,鸟语花香……
——刊发于2020.11.6《劳动时报》
内容发布 | 《劳动时报》文艺副刊部
编辑 | 小妖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小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