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卖出版权的刘慈欣,如今把《三体》交给了网飞

11年前,盛世新影的导演张番番声称用10万元买断了《三体》五年的版权。

但在早些日子,《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却严词辟谣,否认了这一消息。

不过有一件事可以确定的是,从2009年至今,书迷们仍然没有看到《三体》上映。

不久前,Netflix(网飞)公司打算将《三体》拍成电视剧的消息一时间惊爆了网络。

Netflix是一家订阅制的播放平台,你可能没有听说过它,但你绝对听过或看过它出品的美剧:

讲述美国权力斗争的《纸牌屋》,讽刺现代科技生活的《黑镜》等等。

更有甚者直接打出了“网飞出马,《三体》有望”的口号,不难看出这家公司的强大实力。

只不过《三体》小说影视化的道路不可谓是“命运多舛”。

2013年游族影业立项,2016年预告上映,却没想到最后出品方居然倒闭解散。

7年改编尽数沉沦,如今网飞成为“接盘侠”,又能否结束《三体》的翻拍烂尾的“死局”呢?

1、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网飞这一回拍摄《三体》下了“血本”,预计投资不会低于“权游”。

早在2018年,亚马逊就想对《三体》下手,但一听到游族要价10亿美元后便很快“缩回”了美国。

同样,网飞很清楚拿下这部剧的版权之后才是“砸钱”的硬仗,但它已经做好准备了。

受疫情影响和科技股的快速上升,网飞的股价前所未有地走高,涨幅接近60%。

但股价并不能说明一切,在现实中,网飞的营收业绩差得没法看,净利润同比下滑30%。

对于网飞而言,拿下《三体》的版权不亚于抓住了能够一举翻身的救命稻草。

只不过当消息传出之际,许多粉丝依旧担忧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一是现阶段电影技术能否还原《三体》宏大的世界观?二是《三体》被“魔改”成英文版怎么办?

此外更为令人头疼的还有对编剧和《三体》改编的担忧。

操刀《三体》的两位编剧不太靠谱,《权力的游戏》最终季烂尾就是他们的“功劳”。

编剧大卫·贝尼奥夫和德贝·魏斯还因此一度在“权游”完结当天被喷上了热搜。

除此之外,网飞能否拍好《三体》这类宏大叙事的科幻题材作品也让人十分担忧。

要知道它除了一部《黑镜》以后,便再无任何与科技题材相关的影视作品。

《黑镜》宣传图

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

2015年刘慈欣谈到《三体》在海外出版时,由于三观问题,原著被迫修改了1000多处。

比如说书中的“面壁者”都是男性,涉及种族歧视而被删减。

但无论目前问题有多大,唯一一个好消息便是《三体》已经箭在弦上,而非遥遥无期。

今年,距离刘慈欣签下改编合同过去了11年,游族《三体》开机过去5年。

在国内拍摄《三体》频遭挫折的背后,更是打中了中国电影工业化和缺乏投资的肋骨。

相较于影视工业不发达的中国,《三体》交由国外团队的确是一个靠谱的选择。

2、曲折的影视化道路

从近几年文学的变化形式来看,网文和科幻小说逐渐占据了新生代的阅读生活。

网文尤以历史改编小说为主,代表作便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科幻文则以刘慈欣为代表,他写出的《三体》可以说塑造了一代人的对宇宙的认知。

《三体》一共分为三部,从人类文明与三体文化的交流开始,写到两者的生死搏斗与兴衰历程。

内容从文史哲到物理、天文,看似“无所不包”,实则充满了刘慈欣对人类深切的思考。

第一部在由译者刘宇昆翻译以后,一举拿下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三体》译者刘宇昆代刘慈欣拿奖

2014年,《三体》出海打入美国市场,后来更是“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鼎力推荐,扎克伯格和权游作者马丁更是发文大夸特夸。

只不过在书籍火热的当下,《三体》影视化的道路却由一个梦想变成一场噩梦。

就连“大刘”刘慈欣在去年对话导演卡梅隆的时候都自嘲自己的作品“版权有人买,作品没人拍。”

导演卡梅隆对话刘慈欣

其实早在2009年《三体》默默无闻之际,盛世新影的张番番便以10万元买断了五年的版权。

可直到四年以后,盛世新影的《三体》才被人发现在国家电影局立了项,版权合同即将过期。

随后,由于盛世新影与电影开发方之间产生了分歧矛盾,最终只能将改编权让渡给游族影业。

游族影业速度很快,在“接盘”《三体》以后迅速发行了电影概念片,还介绍了主演阵容。

正当每个人都以为《三体》即将上映之际,噩梦却突如其来。

2016年7月,游族CEO孔二狗被曝离职,导演的片子全部被废弃,一度引发网络热议。

第二年,拍出热播剧《花千骨》的慈文传媒也声称要“接盘”《三体》,但最终也无下文。

《三体》就这样被出品方甩来甩去但无人能拍,这部剧也因此迎来了两年的沉寂期。

2019年年末,B站看到网友自创的动画版《三体》走红,于是决定和三体宇宙合作出版动画。

今年8月,腾讯更是联合此前放鸽子的游族和慈文传媒,宣布投资拍摄《三体》电视剧。

根据投中网的报道,腾讯和B站预计在明年分别出品电视剧和电影。

看起来,各方都在努力朝着《三体》影视化的方向疾驰而去。

3、中国的科幻梦还有多远?

科幻题材即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极难实现的宏大场景。

在我们的印象中,科幻无非是长着触角的外星人,飞来飞去的飞船以及荒凉的废土世界。

只不过当代的科幻正在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内容都被拍烂了。

而《三体》正好改变了这一场景,它凸显出来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科幻世界:

一颗由强相互力构成的水滴,仅仅在一两个小时之内瓦解了人类引以为豪的宇宙舰队。

宇宙高等文明的二向箔,对于人类而言则是能够将整个银河系由三维降低为二维的武器。

人类舰队穿进四维空间碎片,从更高维度看到我们世界的无尽的细节。

对于读者而言,我们尚且难以在想象中呈现这等画面。

放在电影行业,如何呈现这般抽象的场景,这可能是世界整个电影行业要思考的问题。

三体:强相互作用力武器——水滴

三体:太阳系二维化

三体:蓝色空间和万有引力号进入四维碎片空间

说回国内《三体》的频遭挫折,除了出品团队经常出“幺蛾子”之外,电影工业化不成熟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2019年,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上映后迅速斩获46亿票房,成为历史票房最高的总榜第三位。

导演郭帆在电影上映以后便很快提到了这件事:目前中国的电影工业化尚在起步阶段。

导演郭帆对话刘慈欣

在《流浪地球》拍摄之际,主演的衣服要从国外运回国内,拍摄途中还坏了好几次。

剧组前前后后一共雇了7000多人,没技术没水平就只能靠“人肉”堆积经验。

刘慈欣其实很早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和卡梅隆交谈时,他说道:

“从行业来看,中国与美国最大的差距在于电影工业体系的不完善,要把《三体》做起来很难。”

三体:面壁者罗辑以自杀威胁三体文明

时间来到2020年的疫情时期,院线关停,影视行业更是被直接“腰斩”,股价轮番走低。

制作出品方受困,负责技术的上游公司自然也力不从心,更别谈什么推动电影工业化进步。

因此,由网飞接手《三体》的拍摄,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影视行业说不定还能够借由《三体》的东风大大推进国内科幻产业进步。

加之《八佰》21亿票房凸显出来的国内观影需求刺激资本进场。

在明年《三体》即将上映之际,这一次我们可以怀有足够多的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