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读音来源和原始本义

整个华夏文明的起源都与古羌活动有关。但古羌源头在何处?这就是华夏文明探源工作的重中之重。源头不明的话,一切都将是混乱不清的。
甲骨文金文中的“羌”“姜”是同一个字,但在今天人们观念里,这“羌”是游牧民族,因为通常从西而来,故称“西羌”,而“姜”是农耕定居民族,例如,汉民族始祖之一的炎帝,他就姓“姜”。因为甘肃的天水是炎帝最初建都的地方,那里也被认为是所有姜姓“郡望”之所在。
此外周人始祖“后稷”亦从“姜”而出,他的母亲名叫“姜嫄”,《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姜嫄就是来自姜部落之“嫄”(“猿”的异写,意为大猕猴,猴是属地属阴的,故用来指称皇后),传说她是五帝之一的帝喾之元妃 (第一皇后),在荒野中“履大人迹”而生后稷。
原为同一字的羌与姜,后来为什么分别成了两个不同民族的名称?这里就蕴藏着华夏文明起源的秘密,以及汉字最初表达的是什么语言的问题。
这个“姜”的源头其实并不止于黄土高原上的“天水”,一直可以追溯到青藏高原深处,那里都曾是他们的活动范围。正因为古羌人的不断涌出,一步步入主中原,华夏文明起源了!
既然“姜”是姓氏和部族名,最初一定是有含义的,且人皆能懂,但在汉语字典中你是找不到它的含义的。那么“姜”的本义到底是什么?
“姜”的读音就来自古藏语的“狼”。笔者已指出,古汉字的读音来源与造字方式(字形)的不一致,是古人造字遵循的基本规律。
古藏语把“狼”叫作“姜”( sjang)。因为藏语是黏着语,用作称谓时,通常黏以一个后缀音,读作“姜葛”( )。藏语有许多方言,这个“狼”也读作“姜克、姜古、姜其、姜库”等,词根都是一样的,区别是后缀虚词不同。
狼虽居于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顶端,但在汉文化中却是贬义的,没有人会以狼自称。在藏文化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姜”()的引申义都是“灵,机灵,聪明,强大”之类,都是褒义的。
例如苯教战神系列中,就有叫“姜杰”的战神,形象是一身红色,手握流星剑,骑白蹄红马,其行为特点是必灭敌九族而后罢。
唐代《通典》:“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王姓姜葛,有四大臣分掌国事。”这个“姜葛”就是藏语“狼”的读音,大羊同王族之姓氏。
苯教古籍《黑头凡人的起源》说,狼“姜”是古藏族“四大凡人姓氏”之一,全称叫“姜出耶泄”( sjiang chug ye hxes )。而“姜出”就是“狼种”的意思。
“姜”与“羌”读音大不同,它们是如何混同一体的呢?对此,笔者也发现了一个线索:
藏语把“北方”叫作“羌”( qang),地名“羌塘”就是“北方草原”的意思。《北方藏族源流史》记载,古代藏人习惯把青藏高原北部的藏人部落叫作“羌巴热姜”( qang ba rigs sjang ),意为“北方狼族”。就是说在观念上,古藏人就习惯于把羌、姜并称。

X
左,以“羌乍”两字开头的商代青铜爵铭文,意为“享祭羌(姜)祖”。
右,以“中羌父乍”四字开头的周代青铜鼎铭文,意为“享祭中羌(姜)父”。

注意“中羌”两字,就是“中国”的意思,先秦时代都是部族国家的军事联盟,只有居于盟主地位的部族国家才能以“中”自居。也有写作“羌中”的,定语后缀,也是藏语习惯。
两个祖先名号在清楚地告诉我们,铭文的主人是古羌人。如此就注定了其最初表达的一定是古羌语,语序一定是倒置语序(谓语动词放在宾语之后)。
这也是甲骨文、金文很多无法释读的根本原因。篇幅较大的,能识读出其中50-60%的字符,就算高手了。这种“识读”也是猜测成分居多。


金文“姜”(羌)有多种写法,这是其中一个的演变过程。

如果甲骨文金文一开始表达的就是单音节汉语,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最初造出来的字数量不会很多,每一个字符都是很宝贵的,不会被随便废弃不用,以致后人完全认不出来,而不知所云,一定会被代代相传地沿用下去,后人不会不知所云。
就因为甲骨文金文最初表达的是另一种语言,一种与汉语大为不同的多音节的黏着语,且是倒置语序的。
古汉字研究者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继续按照传统的“形声字”观念去研究,可以肯定,即使再过一百年,汉语音韵学仍将是这样的状况:没有任何一条经得起检验的规律被发现和总结出来!
观念不改变的话,再过一百年这门学科也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进步,仍将是一本糊涂账放在世人面前。
就像在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中,不可能发现并描述出行星的运行规律一样!

附图:广西地区发现的红彩狼人岩画


古藏语把纳西族活动的云贵地区叫作“姜域”,意为“狼国”。这些岩画就是古羌南下征战留下的遗迹,并是对“姜”最为形象的注解。民族学家几乎一致地认为,纳西族是炎帝的直接后裔,最初游牧于藏北的安多地区,后来南迁。如此,岩画又与炎帝的“姜”姓对应起来了。

(0)

相关推荐

  • “止戈为武”不是造字方式

    对"武"字,许慎<说文解字>有注释:"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意思是说,武的本义是止息干戈,不滥用暴力. 笔者以为,许慎的这个说法不 ...

  • 古汉字“自”画的是什么鼻子?

    笔者在第三本书<华夏文明的青藏之源:猴祖观念的源流>的其中一节,<甲骨文人字象形什么?>里指出,不管是甲骨文.金文还是篆文"人",最初都是象形猕猴.许多人听 ...

  • 甲骨文“爲”字中的苯教观念和语言特征

    "爲"(为)字,刚造出来的时候,特指帝王的意图和对天下的干预造就,与普通人的行为无关,这可以从甲骨文造字方式中看出来: 甲骨文"爲"和金文为"爲&qu ...

  • 勾吴的本义是狗人

    吴国王族自称"勾吴",就已经把他们原本说什么语言.源头在何处.是何种民族背景的秘密显示出来. <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 ...

  • 阎王为什么牛头人身?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意思是说,"羌"与"姜"原本就是同类,异支而已. 三皇五帝时代,&quo ...

  • 文学艺术的起源和原始劳动诗歌

    肖旭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起源的学说.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的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之中,它是概括劳动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出来的.最初产生的文学样式--诗歌, ...

  • 夏“桀”的读音来源和古汉字的造字规律

    夏王朝是"三代"之首,历时达470年,有过17代帝王.最后一位名叫"桀"(jié),他败在了原本臣属于他的一个部族国家,这个国家的国号叫"商" ...

  • 李的原始本义是虎

    这"李"字,你如果去查<汉语字典>,解释不外乎二:1,李子,2,李子树.较详细的也不过是加上诸如"落叶小乔木,果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之类. ...

  • 中国农业起源和原始耕种方式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远古的黄河流域,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成为我们远古先民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对于古人来说,种植和畜牧是里程碑式的探索和发现,他们认为这是神带给人类的福祉,尝试以神话来解释中国农业的起源.一 ...

  • 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汉字本义 │ 公“私”分明

    <易经>上对人类早年缔造符号,有八个字的表述,叫"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近在身体上找符号,远在物象上找字号,这就是象形文字最早期的来源. 这八个字的总结很精炼,语出 ...

  • 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汉字本义 │“恕”己及物

    <易经>上对人类早年缔造符号,有八个字的表述,叫"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近在身体上找符号,远在物象上找字号,这就是象形文字最早期的来源. 这八个字的总结很精炼,语出 ...

  • 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汉字本义 │ 安身立“命”

    人类最初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之后逐渐发展两大类,一类叫拼音文字(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等),另一类叫非拼音文字(汉字和水书). 拼音文字是线形的,给你一个字母,你看不出任何意义,只有当一串字母像一条 ...

  • 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汉字本义 │ 无所不“在”

    汉字是唯一的从古人象形表意造字一路传承下来,历经几千年从未中断的文字.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标志着那时已经出现成熟的汉字系统.稍后出现了金文,西周时演变成大篆,再到秦朝的 ...

  • 越原始,越深刻——重新理解汉字本义 │“北”辰星拱

    对国人来说,什么是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关中地区.关东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