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降到多少最佳?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值得我们好好的探讨和分享。
常规进行血脂检查时,一般会有四个值——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这四个值中,低密度脂蛋白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血脂指标,相比其他血脂指标,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个值。
多年来的临床研究和临床数据表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与血管动脉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高低,是导致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风险因素,控制好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对于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稳定甚至缩小动脉硬化斑块,减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说低密度脂蛋白应该控制到多少之前,先来大家简单认识一下什么叫低密度脂蛋白。我们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它需要与特殊的脂蛋白结合,才能够溶于血液中,起到为身体的肝脏外细胞提供脂质营养的作用,而低密度脂蛋白就是人体血液中主要结合胆固醇的脂蛋白,人体内所有胆固醇的60%~70%都是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形式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中提供脂质营养的。
而当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偏高时,过高的血脂水平会对血管壁形成炎性反应,同时沉积在受损血管内壁下方的脂质得不到及时的转运,就会逐渐在血管壁下方形成含有脂质核心的动脉硬化斑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逐渐形成,而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成分,其主要来源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此,低密度脂蛋白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关系最密切的血脂指标,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一般血脂检查报告单上,低密度脂蛋白的上限是3.4mmol/L,如果超过这个值,则属于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情况,但对于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来说,是不是降到3.4以下就万事大吉了呢?这还要分具体情况——
1. 对于单纯轻度血脂升高的情况,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心血管慢病,身体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也比较好,其他血脂指标也正常,这种情况下,如果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轻度超标,把这些值控制下来,达到3.4以下的水平,就是可以的。
2. 如果是没有心血管疾病,但低密度脂蛋白超过4.9mmol/L或总胆固醇超过7.2mmol/L的情况,不需要结合其他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就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了,这种情况下,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3.4还是不够的,最好能够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控制到2.6以下,这样能够更好的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心脑血管风险。
3. 没有心血管疾病,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超标但未达到4.9的情况,但如果结合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评估,比如年龄、心血管疾病早发家族史、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来综合评估,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同样要求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2.6以下。
4. 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极高危),不管低密度脂蛋白原来的水平如何,都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将的更低,才能够更好的做好心血管疾病二次发作的预防,这种情况下,建议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降低到1.8mmol/L以下,才能够更好的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再次发作风险。
对于低密度脂蛋白是否降得越低越好的问题,目前还有一定的争议,2019年ESC的最新指南中,激进的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调节目标降到了1.4mmol/L以下这样的水平,虽然有一定的临床数据支持,但个人对这种过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做法持保留态度,胆固醇毕竟不是一无是处的垃圾,在正常范围时,胆固醇是为身体细胞提供营养的重要物质,在我国进行的最新临床研究显示,胆固醇降的过低,有增加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因此,一般说来,如果能够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1.8以下,就能够大大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如果为了追求把低密度脂蛋白降的过低,一味的增加用药量,可能会加大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反而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