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跳跃在紫砂器上的文化标符
岁寒三友,通常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的组合。岁寒三友,是宋代开始流行的说法,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松竹梅在万木凋零之时,傲视冰雪,卓然屹立,在传统的文人观念中,一直被赋予刚直、坚毅的高尚气节,是他们坚贞节操、理想人格的载体,是君子品行的象征。
▲宋 马远 岁寒三友图
三友的精神品格早已沁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深受文人墨客、艺术家的喜爱,乾隆皇帝虽贵为天子,亦仰慕其高洁的品格,在宁寿宫花园中兴建三友轩,轩内皆以松、竹、梅为装修题材。
▲紫檀透雕松竹梅花窗
岁寒三友与紫砂相遇,开启了新的艺术之旅,早在明代的沈君用就集松、竹、梅形象于一壶,开始创作三友壶。
▲沈君用 三友壶
底款刻“品茗三友同占色 君用制”十字楷书
自此之后,从清初壶艺名家陈鸣远的束柴三友壶,到清末制壶高手陈光明的岁寒三友壶,从一代宗师朱可心的三友壶,到当代工艺大师的三友壶,如何道洪、汪寅仙等,无不体现这一传统题材的恒久魅力。
▲朱可心 松竹梅
三友中,松、竹的地位很早就确立了,《礼记·祀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即是以松竹并喻。
▲何道洪 大松竹梅壶
▲何道洪 三色松竹梅提梁壶
▲何道洪 松竹梅
而梅属后起之秀,晋唐之际,还只是普通的早春花卉,没有特殊思想内涵。中唐后对梅花有所重视,较早提出梅有堪比松竹之美的是朱庆余,到了宋代,人们才开始全面追求、挖掘梅的花格节操。
这套紫砂壶是1998年扬州的一位名医请何道洪专门制作的。据说,何道洪先生花了1个月时间创作了这套艺术品。壶底刻字:“千奇万状信手出,巧夺鸣壶百态新。”
▲汪寅仙 三友同福壶
▲汪寅仙 松竹梅文具一套
▲应书良 岁寒三友
在紫砂岁寒三友形制的壶中,还有一款经典的壶形,那就是陈鸣远首创的束柴三友壶,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专门介绍束柴三友壶,带你感受鸣远三友壶的另一番传奇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