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明白,成大事者离不开一个字,蕴含大智慧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先生,将其新书命名为《人生海海》,这个书名取自闽南语,意思是人生如大海般沉沉浮浮,一语道破人生之路。
当人到中年时,回顾前半生,看透曾经的风风雨雨与喧嚣吵闹,方能明白,人生想成大事者往往离不开一个“静”字。当一个人真正领悟了“静”字,他的人生也将开启新的篇章,早晚成大器。
回忆下我们看的各类小说、电影中,有一类人出场,作者或者导演都会将其塑造为面无表情,喜怒从来不会表现在脸上之人,而这类人往往都是其中的高手。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我们再回忆生活中,一个常面无表情,让人猜不透其心思的领导是不是会天然让你觉得他特别厉害,完全不敢轻易去触碰这样领导的权威,他的命令往往能做到令行禁止,无人敢反驳。
一个冷静沉着的朋友,也更容易让人能其信服,愿意听从他的意见,这就是“静”的力量。
聪明的人,无论遇到喜事或者让人难过的事情,都不会轻易表现在脸上。
遇到开心的事,你如果遇人就说,有可能在别人眼里你是炫耀,惹人厌烦;还有可能你的成绩,映射了别人的失败,你的炫耀就如同在别人心里扎了一刀,无意中伤了人,又何必?
记得我看过一个视频,有个人从自己刚买的别墅出来,遇到往日的同事,对方很是吃惊他一下子变得这么有钱了?他说不是他买的,只是临时租的。对方立马松了口气,说:“原来如此,我就说你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然后就走了。
身边朋友问他,你为何不说实话?那人说:“何必呢,说点别人喜欢听的不好吗?”小小的视频却蕴含了大智慧。
聪明的人懂得压住自己的表现欲,更不会炫耀自己的成就,来引发别人的嫉妒之心,为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自己有成就也不会故意去压制别人,而是懂得维护别人的自尊心,为别人留点退路,真正的原因是来源于心里的“静”,不以暂时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方能向更远的目标努力。
而难过的事情,说出现也不会改变任何现状,除了换来一些无用的、敷衍的安慰之外,甚至还有可能惹来别人背后的嘲笑。那还不如闭口不谈,化悲伤为动力,问题解决了,悲伤的心情也就消散了。
生活中应该常遇到这样一些人,喜欢吹嘘自己马上要开始个什么大项目,可是过了几个月、甚至是几年都不曾见有什么动静。还有些人内心每天都雄心壮志,立誓要在某方面大干一场,还没开始行动,就不停在朋友圈立不同的FLAG,然后发完朋友圈,他的想法就结束了。
我朋友圈曾经有很多人的微信头像是不瘦几斤,绝不换头像,可是过了一久,头像默默换掉了,体重依然没变。而有个朋友万年不变普通的头像,可是前久见她,居然瘦了一大圈,她告诉我她已经泡了半天健身房,练出了马甲线,看得我很是羡慕。
俗语有句话“会叫的狗不咬人,会咬人的狗不叫”,话糙理不糙,真正做事的人,从来不会还没开始做就到处嚷嚷,他们更愿意把时间与精力花费在研究如何做事之上。
就像TED演讲中Derek Sivers告诉大家,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就不要把目标说出来。因为根据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库尔特·勒温在1933年的实验证明,很多人一旦先说出了目标,会让大脑觉得任务已经完成了,于是更容易选择放弃。
所以如果想成一件事,就去做吧,别说,让嘴巴和心“静”下来,把想说的欲望变成行动的动力。
虽然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很多人也沉迷在结交人脉之中,觉得有了人脉,事业自然能成功,于是把大量时间、金钱、精力花费在社交之上。
厉害的人却明白,真正的人脉不是你想结交,就能结交到的,靠应酬交际结交来的人脉,往往只是停留在通讯录上的名字而已,对方压根记不住你是谁,随时有可能把你删了。
想要结交人脉,那你自己就必须成为对别人有价值的人脉。人与人交往有时候是价值的互换,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的关系才能称之为人脉,不然别人又凭什么来帮助你?
所以聪明的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社交上,而是静下心来深耕自己,不断提升能力。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只专心走自己想走的路。当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发冲天,曾经遥不可及的人脉,开始主动与你结交。
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想成大事之人,说话谨慎,行事迅捷。
一个“静”字让自己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不再被世俗观念、行为所绑架,遵从自己内心行事,专注之人必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