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之后我才明白:儿女越出息,父母的晚年可能越孤独,别不信

最近听了一个远方亲戚的故事感慨万千。

人都说天下父母,没有不希望孩子有出息有能耐的。

可是没想到含辛茹苦把子女供成了人中龙凤,父母最后的结局竟是孤独终老。

姨外婆是一名农村妇女,不识字,她老公也不识字。

夫妻两个很早就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艰辛,因为文化程度实在太低,所以夫妻两人只能从事一些纯出力的、并且收入非常微薄的工作,比如清洁工、餐厅后厨、工地的小工等等。

正是因为他们夫妻俩吃够了没文化的苦,所以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

姨外婆夫妇俩一共有四个孩子,三儿一女。

这四个孩子都非常争气,都考上了大学,其中还有两个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因为这四个子女年龄相差都不大,在几年之内,前后脚都上了大学。

这在我们当地还形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连我们县城电视台都去采访过。

当时大家都很钦佩他们一家人,生活在如此艰苦的条件,孩子们却那么争气,那么出息。

后来大儿子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在一家著名的外企生物公司,现在已经当上了副总。

二儿子和三儿子后来都读了研究生,去了国外。

小女儿大学毕业后进了某国企,现在也是高管了,在深圳定居。

这四个孩子对于姨外婆夫妇俩那是绝对的孝顺,举例:

大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工作了没两年,就先给父母在老家镇上买了房子,要知道,那时候他自己在上海都还租房子呢!

有一点钱,先给父母尽孝,作为父母想必一定特别欣慰吧。

老二和老三两个儿子都在国外读研深造,后来也都在国外工作、成家、定居,他们表达孝顺的方式就是源源不断地寄钱、买东西。

小女儿作为他们家最小的女孩子,个性温柔体贴,工作再忙,也要在五一,十一这两个长假回家陪陪父母,要么干脆带着父母游山玩水。

在别人看来姨外婆夫妇应该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老人了。

四个孩子都这么有出息,而且心心念念地想着老爹老妈。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四个儿女,没有一个在身边生活的。

虽然平时有些孤独,但看着自己现在住着160平的大房子,满屋里都是儿女们买来的各种高档家电,有机食品……

别的亲戚来家里看到这些又是不停的夸,不停的羡慕,老两口心里也就平衡了。

而打破这个平衡的,是年初姨外婆的一次意外。

那天她去亲戚家串门,为了省钱就没有打车,而是坐公交车。

结果在公交站不小心跌了一跤。

大家知道老年人是最怕跌跤的,姨外婆的老伴在医院照顾她,结果没过几天,老伴也因为疲劳过度而病倒了。

家里四个子女自然是都得知了这个消息,但大家都是分身乏术!

国外那俩就不用说了,客观上就不可能回来,回来还得隔离;

国内的大儿子刚好那段时间工作特别忙,自己每天都只睡三四个小时,哪有时间去照顾父母啊。

小女儿虽然能来,但是也待不了几天,因为自己身为副总也是日理万机,尽最大努力跟公司请了三天假,回来看了看父母,也是愁的没办法。

后来大儿子掏钱,给父母请了护工,保姆,另外三个子女分别凑钱请了保洁的小时工和做饭阿姨。

最后就是姨外婆夫妻俩在医院相互扶持照顾着对方,前前后后住院小半个月,后来一起出院了。

他们不缺钱,四个儿女给了他们花不完的钱,他们可以雇好几个人保姆来照顾他们的生活。

但是,谁来照顾他们的“孤独”呢?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孤独可能并不是什么太难以面对的事情,因为我们有游戏、有美食、有社交、有朋友、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充实生活。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既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对现代事物也一窍不通,儿女又不在身边。

那种孤独,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显得越发的巨大而深刻。

结语

现在社会的人口流动现象很普遍,很多出生在闭塞小镇的年轻人,长大了之后通过读大学、工作等等机会,见识了大城市的繁华、适应了大城市的节奏和方便之后,很少有愿意主动回到老家的。

虽然现在很多小城市也发展的不错,但跟大城市比起来肯定是相形见绌的。

况且现在大部分适合年轻人从事的职业,其工作机会也集中在大城市,小地方既没有配套成熟的城市设施,也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给年轻人去做。

所以,如果子女太优秀、太有出息了,他大概率是不会甘于留在小县城、留在父母身边的。

父母在自己四五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状况尚可,自己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然也不会感到孤独,对于将来孩子变得很优秀、会远走高飞这件事,感触不会很深。

但等到父母老了,退休在家,人际交往的圈子也越来越萎缩,健康每况愈下,会不会后悔,自己把儿女培养得太有出息,以至于晚年身边无人陪伴呢?

有时候,那些儿女特别出息的老人,不得不承认:

曾经看不起的那些“没出息”的子女,人到中年还一直窝在小县城的父母身边,工资不高但是一家人能够常常在一起,这也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幸福。

讨论

“子女很有出息但不在身边”VS“子女没啥大出息,但可以陪在身边”这两种老年生活,哪种更幸福一些?

欢迎评论区分享。

(0)

相关推荐

  • ​【出息谈】/ 陈济身

    出息谈 陈济身 什么叫出息?什么叫有出息和没有出息?这个本来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如今却有点复杂. 按我原來的想法,那就是谁谁家境好些,从小乖乖听话,读书也读得多些,有的还读到了大学甚至更高,进到了城里 ...

  • 年老的大爷说:我宁愿我的娃没有大出息,在家附近工作就可以了!

    前几天回家,听邻居大爷说,有出息的孩子出国了,什么也指望不上,只能在视频里见面.而没有很大出息的孩子在身边,天天享天伦之乐.说的人很心酸,又很矛盾,有几个家长不希望孩子有出息呢? 说一句比较糙的话,越 ...

  • 三十岁以后,才明白!心情说说

    儿时,是一个没有能力,没有认知的人,不知道怎么表达,不明白怎么对待别人,对于这个世界,一片迷茫,没有表达能力,更谈不上穿着,衣食住行,对这些都是一无所知. 儿时,那是一个不懂事的年代,也是一个让别人笑 ...

  • 六十岁后,才明白:真正的人生由此开始!

    十岁少年活懵懂,二十不悔活青春.三十而立活韵味,四十不惑活智慧.五十天命活坦然,六十花甲活轻松.七十人生正当时,八十还是老顽童.九十夕阳满山红,百岁无忧尽余欢. 人生转眼就过了几十年,劳碌辛苦大半辈子 ...

  • 别着急,这个人七十岁才出山

    文 / 子玉 刘邦老牌混混出身,张良王牌贵族之后,历史选择了留城这个地方让两人相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人共同织就了汉帝国的锦绣江山.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张良庆幸自己这匹千里马遇到刘 ...

  • 七十岁才看透,为了照顾年轻一辈而“拖垮”自己,这是没有价值的

    在中国这个以"孝"为主的社会里面,我们大多人,都提倡"父慈子孝"的思想,更强调"养儿防老"的传统原则. 谈及"父慈子孝" ...

  • 七十岁才当上老师,临死前叮嘱讣告从七十岁开始写,结果未能如愿

    今天看电视远征军的纪录片,想起一个很有特点的英语老师.也算是那个时代很多小人物的生活吧,其实至少当时并不觉得这个老师有什么特别,但是现在想起来很有趣.他的人生经历是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的人生经历. 他 ...

  • 为啥司马懿七十岁才造反,他在怕什么

    一个问题:司马懿熬死曹家三代人七十岁才造反,他究竟怕什么? 司马懿怕什么呢? 司马懿倒啥也不怕,就是单纯玩不过曹家人. 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还是个很有前途的年轻人,曹操两次征召他才入朝为官. 但是那 ...

  • 一位老人的真心话:到了七十岁,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养老

      2020-10-09 21:40:57 其实,从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往往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生活能力和性格特征,活得开心通达的人,往往有着一颗强大的内心,有着属于自己的豁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活得看似 ...

  • 亲密关系心理学:七十岁之后,谁才是最亲的人?

    在心理学上,判断一份关系是否为亲密关系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与这个人分享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会不会产生更进一步的想法,可不可以长久的与对方相互扶持. 亲密关系心理学(Intimacy Psycholog ...

  • 五六十岁烫纹理,七十岁烫小卷,八十岁不染发,优雅老去才最美

    年龄的衰老谁也无法逃避,但是,选择对美的追求,可以让你比同龄人更显年轻.如果放弃对自我形象的追求,不仅比同龄人显老,还能加速你的衰老. 心态决定形象,形象决定气质,气质决定美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