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只有“小聪明”,离“智慧”却很远?

主播:大宝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9月29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现实应用篇》。
这本书是由美国当代杰出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托马斯·索维尔所写。经济学绝不只是书本上的数字、图表和公式,它更是与政治、社会、心理密不可分的现实生活。如果你在上班、纳税、买房、储蓄,那么你多少得了解点经济学。因为它会让你迅速获得现实感。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智慧的来源是哪里?”

经济学的表征

网上有个爆火短视频,分析了不同收入的男人所关心的问题:
月入10万的,考虑的是公司构架;月入2万的,考虑的是团队管理;月入5000的,考虑的是哪部手机跑分高;月入3000的考虑的是迈巴赫和劳斯莱斯,哪个更拉风;月入1000的考虑的是大国博弈。
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就涉及到三个字:经济学。
说到经济学,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摇头,觉得这个词太专业,不友好。
但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真相,其实就蕴含在经济学的概念中。
经济学的核心就两个:一个是物质的稀缺性;另一个是有效利用资源。
基本上,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商业和经营,都是围绕这两个点展开的。
物质的稀缺性指的是,市面上所有的商品都要做差异化,否则低价竞争会耗死你;有效利用资源指的是,所有老板都得考虑可复制、可批量,否则生意永远做不大。
你看,它们两个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真相。只是很多人意识不到罢了。
所以,有句话叫,挣钱是认知的聚合,亏钱是认知的消散。说的就是,我们应对生活的智慧,只来源于你能处理多少现实问题。

『学习无效

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习无效成了一种局部的政治正确。
好像,学习真的一点用都没有。
比如,大公司的经验不值得借鉴,大团队的模式不值得学习,大买卖的流程不值得参考。
但是,如果这些都不值得学习,我们还有什么是值得学习的?
其实,学习这件事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只学习,只追求颅内愉悦,而不把学习用在现实生活中的人。
学习是有效的,但也得你让它进入你的生活,指导你的工作才有用。
觉得学习无用的人,大多是把学习当成了心理安慰的人。
比如,他在某个短视频app上刷了半天的小姐姐和爽剧,然后突然看到一个知识类内容,他点进去看一眼,觉得自己这半天没白费。
知识或学习,对于他的作用就是这一点,没了。
然后,当他遇到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后,或者复杂的事情时,他不会抱怨那些小姐姐和影视剧,他只会朝地上啐一口,心理咒骂到:学习有啥用?我刷短视频就是为了学习,结果还不是没用?
而善于把学习用到生活中的人,根本不会发这种牢骚,早就闷声发大财了。

『简单的智慧

我们总说智慧、智慧,但其实,智慧只来源你应对现实生活的经验。
如果你对现实生活一无所知,整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你哪来的智慧呢?
所以,智慧本身是很简单,也很易得的,只是很多人搞错了智慧的来源。
智慧不来源于你看了一场文艺电影。因为文艺电影只是情感纠葛。它不能帮你交水费,也不能帮你叫个开锁的师傅。而这两个问题,其实常常让不少人纠结、难受。
智慧不来源于你参观了一些名胜古迹。因为你大概率是去看人的后脑勺,以及被景区的小商小贩宰一刀。它不能让你工作更轻松,也不能让你拓展出更多的业务。
智慧不来源于你跟同事聊了一下午国际局势。跟同一水平的人聊天,你是很难有大收获的;聊的又是跟自己无关的事情,你基本就是在浪费时间。特朗普胜选后,人们茶余饭后聊得不亦乐乎。可到现在,那些谈资对你的现实生活有什么用?一点用没有。
智慧不来源于阅读明星离婚和出轨的八卦。这些负面消息只能让你对爱情失去信心,只能让你在找对象的时候越来越小心,然后错过那个愿意跟你一起面对生活的人。
总结一下,所谓的小聪明,其实就是跟产出无关的想法和观点。比如,怎么不花钱看一场电影,怎么半价买到一杯咖啡。而智慧却来源于你跟现实的博弈。你能解决多大的现实问题,你就有多大的智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