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燕召公世家

“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燕召公世家

[导读]

本文节选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册二1417-1427),记录燕国由西周初分封至秦统一天下灭亡的近800年的历史。春秋时期,燕国远处中原东北方,在中原诸侯间的参与性极低,所谓“春秋五霸”没有燕的身影;至战国,燕虽弱小,与齐、赵等国交战,却精彩纷呈,不负“战国七雄”之名。

燕国建国之时,有个美好的开头,出了“甘棠之爱”“甘棠遗爱”等成语,表扬的是召公巡行乡间,在棠梨树下判案、处理政事,处置得宜,百姓安居乐业的业绩,以致在召公离世之后,百姓不忍心砍去这棵见证召公仁政的棠梨树。这个成语已成为旧时颂扬离去的地方官的套话。召公没有留下巨著鸿篇,没有留下警世名言,甚至没有能够留下只言片语,只有这个故事;但这个故事中所体现的民本精神,却是滋养了华夏三千年,且继续滋养,成为民众对执政者的期待。

春秋时期,燕国孤立在东北角,与中原诸国交往很少,总共不过三两次。一是前675年,与宋、卫伐周,立周惠王弟颓为王;二是前664年,山戎伐燕,齐桓公救燕,还因送桓公越过国界,桓公割所到之地与燕为界;三是前544年,齐国大臣高止投奔燕国,前539年,惠公奔齐,然后在晋侯和齐桓公的护送下回国。从中可见,燕国在地理环境上不占优势,其实也从另角度说明为何燕国在秦统一天下时最后灭亡。

战国时期,与燕国争雄的是南部接壤的齐国和西部交界的赵国。

与齐国的争雄,颇为惨烈且具戏剧性。燕王哙是个颇为糊涂的人,在战国各个诸侯王加强王权的时候,他在苏代、鹿毛寿等人的怂恿下,竟向往古之尧、禹的德行,行起了“禅让”,把王权给了国相,“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其结果是国内大乱,太子平与将军市被攻子之,齐湣王利用这机会伐燕,将燕国拿下,燕王哙死而燕太子逃亡。两年后太子平立为王,即燕昭王,燕昭王为雪先王之耻,“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筑黄金台,从郭隗始,广招贤者,又“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再次上演越王句践的“卧薪尝胆”故事,用了二十八年的时候,以乐毅为将,联合秦、楚、三晋伐齐,攻下齐七十多城,仅余聊、莒和即墨三城未下。这一耻雪得极为痛快。然而,燕昭王去世后,惠王初立,因为作太子时与乐毅有隙,即位之后便让骑劫代替乐毅继续攻齐,其结果是齐田单在即墨用火牛阵突击燕军,一举将所有城池收复,又打了个漂亮的反击战,而历史也成就了乐毅与田单这两位军事天才!

与赵国的争雄,足见六国互灭是因为不团结,目光短浅、只重眼前利益。秦欲霸有天下的野心是谁都看得到的;但燕相国栗腹在用五百金为赵王祝寿看到赵国力后,回来想到的竟是赵国“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虽有乐闲的“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的反对,以及大夫将渠拉着燕王腰间系印的带子阻止前行(但得来的却是燕王一脚踢开),还是军队开往赵国。其结果是燕国完败,国都为赵包围,是以乞求投降讲和。八年之后,“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在此剧辛“庞煖易与耳”的包票下进攻赵国,其结果却是“取燕军二万,杀剧辛”。秦步步紧逼,从理智上,各诸侯国都知秦的虎狼之心,知道要合纵以抗秦;但当合纵国国内一出状况,他们想着的不是共同抗秦,而是大咬同盟一口来肥自己,最后,必然是一个个地被秦国吞灭了。

相较于齐、赵、楚等诸侯国的传记,燕世家相对简短;其中乐毅破齐之战、田单即墨之战、太子丹的荆轲刺秦王等事件,都在乐毅、田单和荆轲的传记中,本传记所记相当概括。读本传记,与其他传记结合,轰轰烈烈的战国争雄,一定会在你内心燃烧,然后你发现,不带主观色彩地欣赏乐毅、田单的军事表演,是多么地畅快人心。

(0)

相关推荐

  • 战国 182 黄金台——燕国吸纳天下贤士神器

    说到苏秦,一定要说燕国.苏秦的命运和燕国是息息相关的,那么燕国这几年发生了什么呢,我们再把以前的故事给您接上.以前为您说过,燕国以前的老板燕王哙脑子抽搐,被门夹过,还进了水,用自己的江山和自己的老命, ...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那些亡国之君结局如何

    最近<大秦赋>热播,让许多观众重新审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剧中还是有不少没有交代的史实,比如就有读者问小珏:秦始皇统一华夏后,原来的六国国君结局如何呢?自古亡国之君的下场都是很悲惨的,装疯 ...

  • 燕昭王and乐毅: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文 / 子玉 纵观中国历史,堪称雄主的君王身边总是不乏济世之才,秦皇汉武.汉高光武,莫不如是. 雄主造就了历史,但其功业绝对是身边之群星所共同书写.雄主雄才大略个人能力爆棚,同时他也绝对是一个善于发现 ...

  • 国学经典著作《荀子》全文及译文 (致士篇)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荀子·致士篇[原文]衡听.显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寒门士族冲破世家大族垄断带来的影响

    引言: 在古代的阶级之中,士农工商是最为常见的,士人到底是什么角色呢,在春秋时期士人便出现了,基本上他们是来自于维护当时的价值观念的角色,无论是汉代的儒生或者是宋明时期的新儒生,都是承担了当时的价值观 ...

  • 饶介:《致士行国士先生尺牍》飘逸畅朗、清丽流放

    饶介(1300-1367)字介之,号芥叟,自号醉樵.醒樵.醒翁.醉翁.华盖山樵.华盖山著书者.华盖浮丘先生童子.紫玄洞樵.江西临川(今抚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书法家.书迹有<杂诗帖>. ...

  • 《荀子》致士原文及译文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荀子>致士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https://www.liuxue86.com/guoxue/)查看. 致士 作者:荀况 衡听 ...

  • 荀子 致士

    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 残贼加累之 谮,君子不用:隐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货财禽犊之请, 君子不许.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 君子慎之, ...

  • 「法书欣赏」明 · 金琮行书《致士弘札》

    [法书欣赏] 明 · 金琮行书<致士弘札> 作品鉴赏 金琮(1449-1501),字元玉,号赤松山农,明中期金陵人,善诗文,书法尤长,得赵孟頫之圆润而洒脱自如,极为时人所重,文征明极爱之, ...

  • 周朝诸侯之燕召公世家

    周朝诸侯之燕召公世家

  • 荀子《致士篇 第十四》

    <致士篇>说君主怎样才可以延揽有德之人,说君主得到贤能之人之道.首先说君主根据听人说话,衡量所听到的,由此而延揽贤能之士,退却奸邪,进用忠良.重点在于辨别奸言和忠言,然后才能延揽有德之人. ...

  • 史記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召公奭與周同姓,姓姬氏.[一]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二] [一]集解譙周曰:「周之支族,食邑於召,謂之召公.」索隱召者,畿內菜地.奭始食於召,故曰召公.或說者以為文王受命,取岐周故墟周.召地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