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一万米
今年10月下旬至今
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
完成万米级海试的多个潜次
实现了多次突破
第一次潜行深度突破万米
第一次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
坐底深度10909米
知识点回顾
“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于2016年立项,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2020年6月19日,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被正式命名为“奋斗者”号。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融合了之前两代深潜装备的优良血统,不仅采用了安全稳定、动力强劲的能源系统,还拥有更加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定位系统,以及更加耐压的载人球舱和浮力材料。
为什么这些年我国
不断研发深海深潜器呢?
海洋科学顶尖专家、
开创南海研究新纪元的
“深海勇士”汪品先院士这样回答
“
因为深海是人类在地球上了解最少的区域,深海地下更是一片未知世界。
”
海面3000米之下暗流涌动,
海底居然是漏的,
有些生物是可以
不需要依靠太阳生存,
大洋之下的岩石是会移动的,
海底深处隐藏着可能会
影响人类未来的神秘宝藏……
这些你会好奇吗
深海底下两亿年的沉积层,
记录了地球历史上
无数精彩的故事。
从深海提取“档案”,
追溯大洋水圈和
岩石圈的变化历史。
这种历史记录只有
深海海底才能保存,
经过分析解读,
犹如找到了地球的《资治通鉴》。
深海还隐藏着更多的
人类发展宝藏,
由内而外影响着我们的环境、
我们的生活。
还有惹人注目的深海生命,
世界大洋估计22万种动物,
有10亿个类型的微生物,
尤其是深海的生物有着
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
有的能适应高温高压,
有的能在缺氧环境下繁盛,
更有的有着非人类尺度的长寿能力,
而提供这些特殊功能的
基因就是无价之宝,
有着给人类带来“福利”的潜力。
总之,深海,
是新世纪必须要谈论的新题目。
深海是地球系统中关键
而又缺乏了解的部分。
深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及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圈资源。
从20世纪晚期起,
人类开始进入海洋内部,
对于深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认识,
这些认识正在成为科技发展和
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
深海亦是科普的绝佳材料。
不但地球上最大的山脉、
最深的沟谷都在深海,
连最大的滑坡、
最强的火山爆发,
也都发生在海底。
人类潜入深海的历史
其实人类从古代就
对深海一直很好奇,
但是人类进入深海很难,
不但有呼吸的问题,
还要承受巨大的水压——
每加深10米增加一个大气压。
最早也是最简单的办法
就是屏住一口气下潜,
这种“没水采珠”的古法下海,
明朝《天工开物》里就有记载。
这种不靠任何设施的下潜,
深度有限,
能到30米深就很了不起,
从生理学来说,100米就是极限。
如果想要进入深海,
尤其是要开展较长时间的考察,
应当在某种容器里潜入海底。
最先出现的这种容器,
是17-18世纪发展的
潜水装备——潜水钟。
潜水钟的形状和材料可以不同,
关键是钟的上部有空气,
可以供潜水者在水下呼吸
而不需要回到水面。
真正建造科学探索的深潜装置,
要等到20世纪。
先是用钢制的圆球“潜水球”。
1930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毕比
和工程师巴顿钻进这潜水球,
下到了百慕大海域的183米深;
1934 年他们的潜水球
又下到了923米的深水,
并且在那里停留了3分钟,
这是当时人类到达的最深处。
他们的壮举轰动了全球。
1953年奥古斯特提出把气球的原理
移植到深潜技术上,
在钢球之上另加一个
装有汽油的浮体,
不靠吊索而是靠浮力上下,
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
这就是“迪里亚斯特号”深潜舟。
1960年,雅克·皮卡尔和沃尔什,
乘坐“迪里亚斯特号”下潜到
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
水深10916米的海底,
这是人类第一次下潜到了
地球表面的最深处。
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
深潜技术早已今非昔比,
万米深潜已经不再那样艰难,
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度
也已经不再那样神秘。
深潜技术已经成熟,
以至于深潜器可以由单人驾驶,
供业余探险使用。
然而科学探索对深潜器的
要求不同于探险,
需要有高超的观测与采样能力。
我国深海科技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2012年,“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下潜至7062米,
创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
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2017年,4500米型的“深海勇士”号
载人深潜器正式投入使用,
国产自主率超过95%。
此次“奋斗者”号
坐底深度10909米,
代表着我国正迈向
国际深潜设施制造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