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邪为病及其治法

(八)内经中的奇邪为病

《灵枢·血络论》:“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歧伯曰:血络是也”。不在十二正经的就是络脉,不在经就是在络的意思。络脉是外邪侵入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十五大络与孙络遍布周身体表。《素问·气穴论》:“岐伯曰: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著,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故曰“不可胜数”。奇邪是因为阳气不足,邪气流行不定,不入十二正经,流于大络而生出的奇病。用刺络放血的方法,“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我曾经治过几个邪气流于大络而出现的奇病。一个胆囊炎、胆结石的女患者,做了手术之后,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天晚上十一点以后,双下肢说不出来的难受,西医称为不宁腿综合征,并发失眠。我发现她下肢胆经循行部位有大量的细小络脉,此为邪气入络,刺络放血,并在胆经上选了几个穴位,贴了揿针。一次见效,四五次就痊愈了。还有一个严重抑郁的中年妇女,已经出现自杀倾向,每天胸部憋得喘不上来气,各种检查正常,CT、核磁、包括乳腺钼靶检查都正常,医生说她是抑郁症,但吃黛力新无效。我发现她背部第七胸椎以上络脉横行,太多了,不敢一次性解决,先在肺腧、心腧附近选取一些较大的络脉刺络放血,当时就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说:“大夫,你救了我一命”。之后隔个一两天做一次刺络放血,大概做了四五回,好了。

(九)《灵枢·血络论》之刺络放血原则

在讲刺络放血之前,我强调一点,静脉曲张属于经脉病,不属于络病,属于放血,不属于刺络放血。刺委中穴的时候,一般也不刺最大的静脉血管,而是要刺委中穴周围细小的血络。但如果患者确定是闪腰岔气,就是扭了腰疼痛,委中穴周围也没有血络,但静脉怒张,是可以在静脉上放血的。曾经有个小青年扭了腰,在手三里穴、中渚穴下针,疼痛缓解了一半,腰上刺络放血,完全不疼了,但感觉特别酸困,还说不清具体位置。委中穴正中间静脉怒张,我用止血带绑住大腿,五毫升注射器刺进去各抽了五毫升血,当时就不困了。《素问·刺腰痛论》:“刺解脉者,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见赤血而已”就是对刺络放血量化的一个标准,血变红色以后就可以停止。

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

“奇邪而不在经者”,“奇邪”就是《缪刺论》所论的奇病,邪气没有侵入经脉,留滞于络脉的疾病,就是血络病,治疗方法是刺络放血。

接下来的君臣对话,问题与回答分开,不利于学习,我将其重新组合,把问题与回答放于一处,便于对照。

“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

有时候刺络放血会使人昏倒,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经脉中邪气盛而血气虚,刺络放血的同时,气也随之脱失,气脱导致昏倒。

“血出而射者,何也?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

有的血络,刺破后血液喷射而出,这是为什么?这是血气俱盛而阴气较多,没有瘀滞,血性滑利,刺破后就会喷射而出。

“血少黑而浊者,何也?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

有的人,刺破后放出的血液很少,瘀浊发黑,这是为什么?如果阳气蓄积,留滞于血络,长时间不得宣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是缺氧,血氧含量不足则发黑,从传统医学的角度看是淤堵,所以血液浓浊发黑,不能喷射而出。

“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

有的人,刺破后放出的血液清稀而淡,就像兑了一半水一样,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刚刚喝了水,水渗透到血络中,尚未与血和合,所以流出来的就是血水的混合物,清稀而淡。如果不是刚刚喝了水,刺络放血的血色也清稀而淡,那就是体内原有的水气,时间长了水气排不出去就会出现水肿。

“拔针而肿者,何也?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

有的人,刺络放血后会肿胀,这是为什么?“因”应该是“困”的笔误。古人默认血络中为邪气,营阴之气为血气,如果血气困于体表血络不能进入经脉中循行,就是困于阳位。所以刺络之后,阴血未出之时,阳气已经先出去了,阴气闭郁于内则肿胀。

“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

有的人出血量多,有的人出血量少,出血量不同,针刺后却都出现了面色苍白,这是为什么?阴阳二气在没有既济之时,妄用泻法则阴阳相脱,气血耗散,所以会面色苍白。

“拔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悗者,何也?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

有的人,刺络放血后面色不变,但心胸烦闷,这是为什么?刺络以后出血很多,面色不变而心胸烦闷,这是刺络的时候影响到经脉,经脉里的血被泄,经脉随之而虚,如果这条经脉恰好是阴经,心主血脉,心气心血就会随之虚损,从而出现心胸烦闷。

“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

有的人刺络放血后出血很多,却不难受,这是为什么?“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这里的阴阳不是指正气,而是阴邪与阳邪,风为阳邪,寒邪与湿邪为阴邪,风寒湿之邪气相合,就是“阴阳相得而合为痹”的痹症。邪气内溢于经脉,外注于络脉,经络中都是邪气,阴邪阳邪都处于有余状态,虽然出血量大,但所泻都是邪气,就不会因之而虚。

“黄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

那怎么观察血络,什么样的血络刺络放血以后才能不犯以上的错误呢?血脉中邪气盛的,血络看上去充盈而色赤,或上或下,没有固定之处,小的象针那么细,大的象筋那么粗。看到这种血络,刺络放血,万无一失。“失数”,血脉出入之法度,不可任意乱刺,失其法度,则会为仆为脱,为虚为肿。

“黄帝曰:针入而肉着者,何也?岐伯曰: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内着于针,故坚焉”。

针刺进去以后,肌肉紧紧地裹住针身,不能施展补泻手法,这是滞针,不能硬扯,不然会将肌纤维扯出来。这是进针的时候,遇到热邪,针身发热,热邪内附与针,故捻转的时候会发现肌肉僵硬。此时可以在针的上方或下方一寸处再下一针,施展泻法,邪气出则针下松。

(十)《素问·缪刺论》之对号入座治奇病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缪刺:在络脉上交叉取穴,刺络放血的治疗方法。

“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病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邪气侵袭人体,首先侵入皮肤毛发,若停留不去,就会进入细小的毛细血管,也即孙络。若停留不去,就会进一步进入络脉。若停留不去,就会进一步进入经脉。经脉内联于五脏,布散于肠胃,“阴阳俱感”,这里的阴阳应该是指内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内外都受到邪气的侵袭,五脏就会受到伤害。这是讲邪气从皮毛侵入,一步步侵入五脏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侵入的脏腑,选择相应的经脉来治疗。

现在邪气已经侵入皮肤毛发,入舍于细小的孙络,邪气留而不去就会生病。络脉是独立于经脉的一套系统,若络脉闭塞不通,邪气不能传入经脉,流溢于十五大络,就会生出奇病。所以后世医家提出一个观点,“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就是因为不论用什么方法辨证论治都无法解决,加上活血化瘀的药物效果就出来了,所以总结出这么一个经验。其实古人早就知道了,并起了个名字,“奇病”!邪气留滞于大络,从左侧流注于右侧,从右侧流注于左侧,邪气随络脉上下左右流注,与经脉相干却不能进入经脉,布散于四肢,这种病没有固定的部位,也不进入经脉腧穴,不能按经脉辩证取穴治疗。邪气在左,症状现于右,邪气在右,症状现于左。所以要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称为缪刺。这种情况临床中经常见到,尤其是腰痛,本来是左侧疼痛,右腿委中穴处有瘀络,右侧疼痛,左腿委中穴处有瘀络,不必纠结,该治那侧治那侧。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

同样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缪刺与巨刺有什么区别呢?

“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病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这一段话特别重要,网上很多讲内经刺法的人其实也没有搞清楚。邪气进入经脉,左侧邪气盛则右侧病,右侧邪气盛则左侧病,但也有相互转移的,左边的疼痛还没有好,右边的经脉也发病了,像这样的情况,是邪气中于经脉而不是络脉,必须刺经脉,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缪处”,异处。络脉的病,其疼痛的部位与经脉疾病疼痛的部位不一样,经脉的痛“深而在里”,络脉的痛“支而横居”,病浅而在外,经脉的病痛有定处,络脉的病痛无定处,故称为“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奈何?取之何如?岐伯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胷胁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发者,取五日已”。

岐伯用举例的方法逐条讲解缪刺,首先讲肾经的络病。邪气侵入足少阴肾经的络脉,会令人突发心痛,腹胀,胸胁支撑胀满。“无积者”不是积聚的病,就是吃撑了的胀满,这才是络脉的病,可以刺然谷穴附近的血络,挤几滴血出来。然谷穴治疗吃撑了不消化的胀满,真的是“如食顷而已”,一顿饭的功夫,就好了。如果只是微微有些胀满的人,针刺然谷穴后很快就会出现饥饿感。如果针刺然谷穴后尚未完全缓解,左病治右,右病治左。如果是新近才发现的病,五天就好了。(古人认为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气侵入足少阴肾经之络脉,上面是“令人卒心痛、暴胀、胷胁支满,无积者”,这里又讲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咽喉疼痛影响到不能进食,无缘无故发脾气,气上冲胸膈贲门,“足下中央之脉”,就是足少阴肾经涌泉穴附近的血络,各刺三针,左右共六针,马上就好。第二种是扁桃体肿大以至于不能咽唾沫,咽唾沫都疼,但吐口水也吐不出来,就是咽中干,刺然谷穴前面的血络,出血立愈。

“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数日已”。

邪气侵入手少阳三焦经的络脉,会使人咽喉闭塞疼痛,舌头上卷,口干,心中烦闷。手臂外侧疼痛与抬手不能至头是某些肩周炎患者的主要症状,说明有些难治的肩周炎不一定是经脉病,伴随“喉痹舌卷,口干心烦”等气津不足证候的,可能是络病、奇病,需要刺络放血。“手中指次指”,《针灸甲乙经》为“手小指次指”,就是无名指。“手小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是关冲穴,各刺一针,壮年人马上就好,老年人稍稍等一会也会好。左病治右,右病治左,如果是新近才发现的病,几天就好了。

“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气侵入足厥阴肝经的络脉,会使人突发疝气,剧烈疼痛,刺足大趾旁边的大敦穴,左右各一针,男子马上就好,女子稍等一会儿也会好。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为急性疝气疼痛发作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气侵入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会使人头项肩部疼痛,针刺足小趾的至阴穴各一针,立刻缓解。万一没有缓解,“外踝下”,注家认为是足太阳膀胱经的郄穴金门穴,阳经的郄穴止痛,阴经的郄穴止血,好像挺有道理。但这里治的不是经脉病,而是络脉病,不能按经脉病的方法辨证取穴。我没见过金门穴附近有血络的人,但昆仑穴附近有血络的人见得太多了!所以我认为“外踝下”是昆仑穴,刺昆仑穴三针,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一顿饭的功夫就好了。昆仑穴治太阳头痛,颈肩疼痛,别说是刺络放血,就是按压也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在按压的同时,让病人用力作睁眼、闭眼、皱眉等动作,很快就会缓解。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

邪气侵入足太阳膀胱经之络脉,上面是“头项肩痛”的痛有定处,这里是背部拘急,牵引两胁疼痛的痛无定处。所以在针刺的时候,要找病变部位,从颈项处的大椎穴开始向下按压,找到压痛点,在压痛点两侧的夹脊穴放血,针刺三次,立愈。在临床中,我发现胸五胸六胸七的神道穴、灵台穴、至阳穴处有压痛的人很多,找到压痛点之后针刺两侧对应的心腧穴、督腧穴、膈俞穴,效果也挺好,当场起效。

“邪客于足阳蹻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

阳跷脉位于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素问·缪刺论》是讲络病的,为什么讲阳跷脉?奇经八脉也是经脉啊!在古人看来,“两足跷脉,本太阳之别,合于太阳。其气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营,则目不合”。阳跷脉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脉的别络,二经相并,经气上行濡养眼睛,如果邪气侵入阳跷脉,就会令人眼睛疼,因为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睛明穴,所以是从内眼角开始疼。“外踝之下半寸所”是阳跷脉的申脉穴,各刺两针,大约走十里地的时间(半小时左右)就可以痊愈。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胷中、喘息而支胠qu、胷中热,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气侵入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会使人胸中满懑,喘息,两胁支撑胀满,胸中烦热。学过《伤寒论》的人,很容易将其变为少阳证,以柴胡类方治之。络病之所以称为“奇病”,就在于不按照套路出牌,这些似乎与大肠经络病扯不上关系的证候,尤其是“喘息”,为什么要从手阳明大肠论治呢?这是因为“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所谓“手阳明之正”,可以视为循行于体内,看不见的络脉。刺商阳穴各一针,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一顿饭的功夫就痊愈了。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

邪气侵入手阳明大肠经之络,上面是“令人气满胷中、喘息而支胠、胷中热”,这里是令人耳聋,时而听见,时而听不见。《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膈”,别络入耳合于宗脉,邪气实会令人耳聋。刺商阳穴各一针,马上就听到了。如果没有立愈,刺手中指的中冲穴,马上就听到了。“其不时闻者”,时时刻刻听不见,完全失去听力,络气已绝,就不用刺了。“耳中生风者”,耳中经常听到像刮风一样的声音,说明耳鸣的声音低,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治疗,交叉取穴。

“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为数,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

本条注家意见不一,我只讲自己的观点。“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的这种病,我治了数十例,无一失手,大多一次愈,个别人扎两次。“腕前为掌,腕后为臂”,我认为“臂掌之间”就是指手腕,有一种病,一觉醒来忽然发现手腕处酸困疼痛,不能用力拧东西或拎重东西,既不是腱鞘炎,也不是腕管综合征,因为腕管综合征是手腕到手指方向难受,这种毛病是手腕到手肘方向难受。这是邪气侵入手臂和手掌之间的手腕部位,除了不能用力之外,还不能向内弯曲。“刺其踝后”,既不是通里穴,也不是内关穴,更不是以痛为腧。而是以手掌掌心向胸,暴露手腕阳侧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处的养老穴。从养老穴进针,向下透刺,到达手厥阴心包络经的间使穴,左右捻转,然后出针。“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这是揣穴的过程,找压痛点,一般都是第二天就好了。

“以月死生为数,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可以参考《赵氏祖传针灸按摩传真》第一卷第八节,“月生”,每月初一为“月始生”,刺一针,到十五为“月廓满”,刺十五针,然后是“月始虚”,从十六开始减一针。这种知识点知道就行,临床中很少有人这样操作。

“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

如果人一不小心堕坠跌伤,内出血,瘀血留于体内就会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前是小便,后是大便,就是瘀血导致大小便不通。“先饮利药”,“利药”就是活血化瘀,通利之药。大家千万不要小看活血化瘀的作用,2004年我治过一例这样的患者,当时一个VCD老总的父亲跌伤,不会小便,在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插管导尿,七天了不能拔管,老头很生气,自己偷偷出院,找了一个搞按摩的老中医,老中医胆特大,直接拔管。结果治了半天还是尿不出来,找我想办法,我一听连忙拒绝,老中医说想想办法,我说先活血试试,结果一剂药下去就尿出来了。岐认为这是因堕坠伤了两条经络,一个是足厥阴(藏血)之脉,一个是足少阴(主血)之络,可以在足内踝下方,然谷穴前方的血络上刺络放血,效果非常好!专治各种跌打损伤导致的内出血。“刺足跗上动脉”就是跗阳穴,足阳明多气多血,瘀血之后,从足阳明泄一下。倪海厦倪师讲气胸的治法时,刺肩井穴之后,也要在足阳明经的足三里穴导引一下。“三毛上”,足大趾上有三根毛,三毛为经外奇穴,这里代表大敦穴,通过刺大敦穴疏通肝经。“见血立已”是形容见效之快,一出血就好了。“善悲惊不乐”,我认为这是三种情志病,善悲、惊、不乐,瘀血导致肝木太盛则反侮肺金,肺主悲,虽然表现为善悲,但治病必求之本,故祛厥阴瘀血则愈。肾主惊,“下伤少阴之络”则多恐易惊,祛少阴瘀血则愈,这种情况我治过多例,确有奇效。不乐,心主喜,若少阴逆于膻中则不乐。《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祛少阴瘀血则愈。“刺如右方”,古人书写的顺序是从右至左,右方就是“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见血立已”。

(0)

相关推荐

  • 自我康疗120:解读《黄帝内经·灵枢·血络论论》

    自我康疗120:解读<黄帝内经·灵枢·血络论论> 知天文,知地理.知人事,学善治.心善渊,居善地.事善能,动善时.法自然,政善治.天地人,本一体.尊天道,全调理.善治学,全科治.善治身,治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09: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09: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 静观万物各有形,眼见为实皆虚影.斗转星移天地转,时间空间变新景.九盈九墟九重天,一世一界日月明.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有灵性. 阴阳交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05: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05: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红尘滚滚去又还,负阴抱阳自浑圆.万物生灭无常形,清浊升降气聚散.能量守恒有纲纪,天道公平法自然.盈满必亏得必失,五行生克风水转. 大极无 ...

  •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血络论第三十九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于经典,任何翻译都有可能曲解原意,因此,希望同学们只能以译文作辅助,而把精力放在原文的阅读上,也许读一遍两遍不懂,读十遍乃至百遍定能了然于心.切记 ...

  • 自我康疗102:解读《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论》

    自我康疗102:解读<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论> 方法是手段,科学技术是手段,一切文化知识都是工具手段.利欲熏心,就会不择手段,就会被手段绑架,最终就必然会得到邪恶目的初心的结果.目的初心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07:风雨之伤人奈何?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07:风雨之伤人奈何? 空穴来风起苍黄,冰火相激逝流光.有物混成鸿蒙开,清浊升降分阴阳.日月运转天浑圆,地守本心定四方.星辰大海潮起落,气聚气散云飞扬. 十二时辰五 ...

  • 大病中医治法:癌症常见10大类症状及对症下药!

    癌症的症状繁多,病因复杂,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的症状在癌症控制后可消失,有的长期存在很难消失.如何发掘祖国医学宝库的丰富遗产,发挥抗癌的作用,是今后临床的努力方向.癌症常见症状有十类,分述如下: ...

  • 干货:六气七病伤寒治法!(寒湿风燥暑热温)

    一.伤寒 寒之为病,肾先受之,其客于五脏之间,脉引而痛:若客于八虚之室,则恶血住留,积久不去,变而成著,可不慎欤! 寒邪干肾 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 ...

  • 大病中医治法:癌症常见10大类症状及对症下药

    癌症的症状繁多,病因复杂,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的症状在癌症控制后可消失,有的长期存在很难消失.如何发掘祖国医学宝库的丰富遗产,发挥抗癌的作用,是今后临床的努力方向.癌症常见症状有十类,分述如下: ...

  • 由一则医案学习此类病的治法:“青年女性手足冰凉”

    医案 患者:王某,女,二十八岁,中等身高,微胖面白.记得当时是秋末,乍暖还寒,患者来求治月经过少稀发. 刻诊: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月经每次来时仅两天就结束,量少色淡.还未入冬就已把羽绒服穿上,帽子戴 ...

  • 肖相如:中医的“小肠”,功能简略,病证治法缺如

    肖相如:中医的"小肠",功能简略,病证治法缺如 一.<黄帝内经>中的小肠 1  原 文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 ...

  • 灵枢经筋病的治法——燔针劫刺再解

    作者:田文燔针劫刺现在是火针的代名词,但是笔者经过仔细研读内经经文和后代医家注释,认为此说法有待商榷.笔者在反复研究经文,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燔针劫刺有了一个不同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领悟出治疗经 ...

  • 临床精辟:脾胃病实战治法要诀!

    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正气强弱,取决于气血精神盈虚消长,而精神气血的盛衰,于脾胃功能健旺与否密切相关.早在<内经>中,对于脾胃,已有极丰富的 ...

  • 祛湿——治疗男科病常用治法

    很多时候看舌苔,我们不知道自己身体是寒还是热,怎样更好确定呢? 看舌头时,舌边和舌尖比较红,但是看舌苔非常的白腻.实际上是由于舌苔太厚,把红色的舌质给遮蔽了,湿气会阻隔人体的阳气运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 ...

  • 潘毅:四季晨昏方位不同,同一种病的治法理应不同(上)

    先看视频 以下为视频内容摘要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主源头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是中华文化的主源头. "<易>道深矣,人更三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