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拾零】 我在一个社区的部分回贴
大约二十年前在“超星读书社区”论坛上的部分回帖,论坛早已消失,只留下这些“闲言”了。
*读书应当读出趣味,殊不知山川文化、民俗风情本自有其魅力所在,光会搜集、浏览是不会体会到的。
*其实是唯心也好,是唯物也好。又有什么关系?我们不能以后人的眼光,看清所有前人的智慧。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从前人那里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正如郑板桥所说的"难得糊涂"。
*我认为精神固然重要,但应起码有必要的生活条件。如果人快饿死了,难道想一想就不饿了?其实,精神与物质本就是不可分的,何必过于夸大某一方面呢。
再者,就是无欲无求的思想使得古老的中国在近代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也没有很好的应对外来的挑战。
*《大西洋底来的人》曾是童年时印象最深的科幻片。那奇妙莫测的大海,奇异的故事。为很多人打开了幻想的大门。也见过根据剧本出的书,不过现在恐怕不好找了。
*我想我辈读书人总应有些修养,“息事宁人”这四个字我是没有想过的,我只是用平常心说平常话而已。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法无定法,殊途同归。
*素质教育现在实际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真正的实行恐怕很有一些困难。因为像这类的一阵风似的革新,大多是一些人“揣着糊涂装明白”的工作业绩。
对于学生,我想: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潜能、自己的位置,作为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这才是教师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只是在课堂上讲好课,在课堂下带好班而已。
不要太泄气,在学生中固然会有牛顿、爱因斯坦,但也会有朽木的。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因为天才也是需要很好的导师的。
*不要过分的看重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是谁。站远点才能看清自己。生与死原本是平等。不要拥有了一样却不要另一样,那样既不可能,也很可笑。拥有平常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享受生活、追求精神上最大的满足才是幸福的真谛。不要太多愁善感!
*古龙的作品更像是在拍电视剧,而且后期的应景之作也不在少数。而金大侠的作品中所透露出的是侠义英雄的本色,大英雄的本色能有多少呢?所以金大侠把人生重要的品质写完之后,就封刀归隐。我觉得这这体现了天下无敌后的寂寞与勇气,总比那些死也要死在“第一”、“第二”位置上的人强多了。
*多思、多感、多悟、多记
*血腥和阴谋不可能不重演。因为战士靠血腥开拓事业,阴谋家靠隐忍谋求事业。
*你感叹春天已逝,那你为什不去把春天找回来?要知道再来的春天,已经不是同一个春天了。
*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舞台,而幽默永远是主角。
**莫扎特的音乐对每一个初学者都是非常好的启蒙老师,尤其是儿童。然而当每个人有了自己的经历,就会对莫扎特的音乐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怀疑。其中暴躁的人会选择贝多芬,内敛的人会选择勃拉姆斯,虔诚的人会选择马勒,爱幻想的人会选择萧邦,爱出风头的人会选择李斯特,悲观者会选择柴可夫斯基,苦恼的人会选择巴托克,快乐的人会选择约翰.施特劳斯,好战者会选择瓦格纳,爱吵闹的会选择斯特拉文斯基……当然,这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可能。
*居陋室,怀雅心。
好读书,会意心。
*神话的传说是人在面对不可知的大自然时寻求精神出路的途径。由一个人来传承,是在保持这种精神寄托的神圣性。一个民族有一个神就足够了,多了反而会很乱。
*所谓的神功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骗人的玩意而已
*中国正在丧失自己的文化,所以找不到自己的路。
*我们应该问一句诺贝尔奖真的值得我们去讨论么?真正的尺度并不是以获奖而定的,难道在在诺贝尔之前出生的科学家也应从坟墓中爬出来去参评么?
*佛家讲“求不得”乃是人生一苦,而我辈凡人却在“求不得”中体会幻想的美妙。
*与其碌碌无为而死,不如搏一个千古美名。荆轲太想全身而退所以未能成功。
*有的人天生胆小,有的人欺软怕硬,有的人甘当奴才,与书无干。
*没有一种教育体系是完善的,人在教育的路上是一直在摸索和改进的。而且考并不是主要问题,在考之中渔利是加重这个恶性循环的根源。
*物质与精神就像跷跷板的两端,一端发展时另一端必然会架空。而孩子总是爱玩跷跷板的,必然首当其冲了。
*体制的限制,人才选拔的制度影响着我们的创造力。欧洲的传统在于对科学的探索,中国的传统在望子成龙。殊不知龙在现实生活中是并不存在的,可正是在幻想中有很多东西被忽略,从而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机。
*有些人是被时势推到历史的最高处的,有的人是自己走到历史的最高处的。
*无论在历史的角度,还是在哲学的角度上看,我们还“太年轻”。
*真正能做到立其诚者,恐怕是不多的。而且有时也是时势所迫。据说在赫鲁晓夫接任斯大林的职位之后,他大批特批斯大林所犯的错误。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没有在当时就向斯大林提出意见,促其改正。赫鲁晓夫马上大吼一声:“是什么人提的问题?”下面鸦雀无声。然后,赫鲁晓夫说:“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了吧?”
*太平时有心向乱世,
离乱际无意回边关。
*人家是在“戏说”,谁让你们“细看”了。
以前人家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现在行内人说:“演戏的是骗子,看戏的还是傻子。”
可见“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蚂蚁眼中的上帝,绝不会是人的样子。
*中国的老百姓是泛神论的支持者,所以无论什么都可能成神仙。
*中国人总是把眼光向外看,君不见现在大谈特谈外语水平怎样怎样,从没有听说有人谈起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的。以现在的导向来看:不知传统文化者不为过,不知外国方言的皆为耻。即便是李白再世,没有四、六级证书也当不了翻译;杜甫重活,也只能算个不讲国际化的地方诗人。
*听音乐,学音乐,必须先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才能慢慢地体悟到音乐带给我们的内容与情感。悲剧是一种让人释放感情的美学内容,但人一定不能总是生活在悲剧里(无论是生活中的,还是精神上的。)。
*我喜欢晚唐的小李杜。杜牧实为一代大家,李商隐开有宋一代诗风。俱是不世奇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何时相见时难,何时心有灵犀。何处得一锦瑟,何时共叙无题。
*犹太民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民族?一个在流浪中生存的民族,是不能缺少英雄的。这样的民族是令人同情的,但这样的民族也同样是具有令人担心的破坏力的。光从圣经中看到的耶和华怎样的武断和专制就可想而知了。
*两个女儿国。在《西游记》和《镜花缘》均提到了女儿国,但是却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内涵。
*世界上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只有我们不愿意学的东西!
*保持内心的纯净,面对未来的挑战!
*当我们怀念起友人的时候,似乎所的情节都涌到我们的眼前。那些旧时的时光得以重现,可当我们想从回忆中找到一些具体的情景时,所有的一切又都显得那么的不清晰!而最后的结果是,我们从回忆中找到了那挂在嘴角边的会心的微笑。
*记得金庸的小说中有两句“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彼自有论,于我何加?
古龙的小说中对于打架也有论述,那就是“不可真发怒、不可真生气”否则就会落了下风了!
*经历了痛苦的磨难,才能弈出胜负手。
*古典和君子一直都在!只是存在于人的心中罢了。也许是因为这两种名称太虚幻,所以常常被人们拿来作为逃避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