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蟹爪纹揭秘及再现

​本文节选《北宋汝官窑青瓷的研究及仿制》第6.2章作者:李世旺   微信号13910833325

汝窑,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蟹爪纹是汝窑的重要特征之一,其美丽神奇而又诡异。什么是蟹爪纹?古人对其鉴别标准是这样论述的:

1.元末明初曹昭《格古要论》“汝窑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

2.200年后,明末高濂《燕闲清赏笺》“汝窑,余赏见之,实为玛瑙末入釉,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

3.又过300年后,清末民初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汝窑,汁水莹润,厚若堆脂,有棕眼隐若蟹爪纹者尤佳”。

历时500年,可以看出古人对汝窑蟹爪纹的存在是肯定的。甚至可以作为汝窑的鉴别标准。但由于时间的推移、真品的稀缺、又因工艺的失传,历代仿品难得其精髓,充其量只是形似而已,无参考价值。至此让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其蟹爪纹的存在百思不得其解。各抒起见,归纳起来有几种说法:          1.开片纹理说:在汝窑开片的形貌及纹理上去寻找蟹爪纹(避开棕眼说)。

①.汝窑釉面裂纹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蟹爪纹。

②.汝窑釉面开片纹理毛毛扎扎的,似蟹爪尖上的小毛刺。酷似蟹爪纹。

2.棕眼说(避开开片纹理说):以数个或数拾个(隐现气泡和个别气泡破裂形成中凹而缩的锥盲孔)棕眼,由它们组成的汝窑釉面的画面,看上去恰似清晨一群大大小小的螃蟹,刚刚从海水退去的细软沙滩上爬过。留下一个个若隐若现的小洞(蟹爪留下的爪印)。看似蟹爪纹。

3.虚构说。有人认为:棕眼隐若蟹爪纹者尤佳,这句话无法理解。小小的如鬃毛大小的棕眼怎能隐隐约约看到蟹爪纹。棕眼与蟹爪纹又有何相像之处?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综上所述,后人对蟹爪纹的解释是片面的,无法同时满足3位古人对蟹爪纹的3段鉴别标准的论述。本文认为其难点是:

1.曹昭所说的“蟹爪纹”到底是什么?

2.曹昭所说的“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怎么理解。

3.曹昭所说的“蟹爪纹”能在高濂和许之衡的汁中棕眼里看到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4.“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与“有棕眼隐若蟹爪纹者尤佳”的说法相互矛盾吗?

现以蟹爪纹为纽带,如果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解决了它们之间的相互矛盾。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从而诠释“蟹爪纹”。下面按照上述4大难点分别论述:

1.“蟹爪纹”是釉表面可看到的一排排暗灰色气泡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蟹爪纹”。我们用汝州本地产的11种纯矿物质原料,按北京故宫汝官窑天青釉瓷片各元素的化验结果,配置了胎料和釉药。在可控的还原气氛下仿制复烧。还原气氛中氧含量控制在10的负10次方至10的负16次方大气压之间,其含量随窑炉温度变化而变化(详见第4章)。在仿制复烧实践中发现:釉中有一种气泡或者两种气泡同时存在。当烧成温度≤1210℃时,釉中仅有一种气泡存在。在釉的表面看不到气泡。但在60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在釉中悬浮着多层、大大小小的、白云母末生成的带有较厚乳白状圈痕的明亮如珠的气泡。这些气泡在烧成温度下,独立地悬浮在熔化的釉药中,(详见第6.1章)。当我们将烧成温度1210℃提高到1220℃,釉中有两种气泡同时存在。原因在于,在可控的还原气氛下,釉中Fe2O3进一步转变成FeO,在釉中连续不断地释放出氧气。同时胎中空隙进一步收缩产生的气体也进入釉层。由于温度的提高使基础釉(除去独立的白云母气泡的液态釉)的粘度下降,所以这些气体将基础釉吹成暗灰色气泡。用肉眼在釉表面就可以看到。在100X的显微镜下,看到这些气泡呈黑灰色。它与明亮如珠的白云母气泡截然不同。如仿制复烧的胆式细颈瓶显微结构(图1)所示,并与文献[1]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北宋汝窑水仙盆显微结构(图2)对比极其相似。

从图1、图2可看出:在众多的大大小小明亮如珠的白云母气泡中均有1个较大的凸起的黑灰色气泡。黑灰色气泡多和少与烧成温度、保温时间、釉层厚度有关。釉色相近,这种气泡有的很多。如在烧成温度1220℃仿制复烧的胆式细颈瓶表面如(图3、图4)。

北京故宫馆藏北宋汝窑炫纹樽表面如(图5、图6)。

在(图4、图5)和(图5、图6)中用肉眼均可看到一排排的暗灰色的小圆气泡,它们给人们的感觉是如同螃蟹在海边松软的沙滩上行走后,蟹爪留下的一个个若隐若现的小洞。恰似一道绝妙的风景,如同身临其境来到了海边。它们就是曹昭笔下形象生动的“蟹爪纹”。即:“蟹爪纹”就是釉表面可看到的一排排暗灰色气泡。          2.无蟹爪纹(暗灰色气泡)尤好

另一件烧成温度1210℃(其他条件相同)的仿制复烧的胆式细颈瓶,器物全身用肉眼看不到暗灰色气泡(蟹爪纹)。用100倍显微镜也几乎找不到暗灰色气泡如(图7),并与台北故宫馆藏的北宋汝窑(蔡丙)盘显微结构如(图8)[2]对比极其相似。

从(图7、图8)可以看到:在釉中悬浮着多层、大大小小的、白云母末生成的带有较厚乳白状圈痕的明亮如珠的气泡。

         该胆式细颈瓶釉表面迎光泛有丝绸般的柔和光泽见(图9)。  
        就视觉而言,这种釉的外观与玉的质感差不多,更显温润。佐证了“无纹者尤好”的论点。
        通过上述两件仿制复烧的胆式细颈瓶对比,充分证实了:曹昭笔下的“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的说法。

3.在上两节我们已认定,蟹爪纹就是在釉表面能看到的一排排的暗灰色气泡。那么在釉中棕眼内能若隐若现这些气泡吗?

⑴.棕眼的形成:当烧成温度>1210℃时,在可控的还原气氛下,釉中Fe2O3进一步转变成FeO,在釉中连续不间断释放出氧气。同时胎中空隙进一步收缩产生的气体也进入釉层。在两种气体的作用下,使极个别暗灰色大气泡破裂,形成中凹而缩的锥盲孔式棕眼。当烧成温度高时,棕眼大且深。当烧成温度低时,棕眼小且浅。

⑵.棕眼内有若隐若现蟹爪纹(气泡):在烧成温度1220℃仿制复烧其釉表面有蟹爪纹(气泡)的胆式细颈瓶(高25cm直径15cm)的表面,如(图10)。

在其釉面找到了4个棕眼,如(图11一14)所示

从上述图中可看出:在棕眼内的底部及侧壁上均看到了蟹爪纹(气泡)。棕眼大而深,釉质旋动的痕迹明显,如同台风眼。

在烧成温度1210℃仿制复烧其釉表面无蟹爪纹(气泡)的胆式细颈瓶(高25cm直径15cm)的表面,如(图15)。在其釉表面找到了3个棕眼。如(图16-18)所示。

从上述图中可看出:在棕眼内的底部及侧壁上均看到了蟹爪纹(气泡)。棕眼小而浅,釉质流动的痕迹明显,但,由于气泡小破裂形成的凹坑浅。釉的粘度大,周围的釉质流入填补不明显。如(图18),在棕眼的底部可看到6个气泡,1个大气泡5个小气泡。

台北故宫馆藏的北宋汝窑棕眼显微结构[1]如(图19、图20)所示,

从上图看出:虽然真品年代已久(已近1000年),照片中棕眼深处有点模糊,但仔细看在棕眼内的底部及侧壁上还是能看到蟹爪纹(气泡)。

上述9张棕眼图片,充分地证实了曹昭所说的“蟹爪纹”(气泡),确实存在于高濂和许之衡笔下的釉中棕眼内。高濂和许之衡描述的汁中棕眼里隐若的蟹爪纹(气泡),就是曹昭所说的蟹爪纹(气泡)。另外这9张棕眼图片还有一个共性,如同文献[1]所叙述的:“汝窑烧造时釉面上的大气泡破裂后,周围的釉质会流入填补,但由于熔融时间不够,无法完全填平,便留下釉质旋动的痕迹”。从9张棕眼图片还可清晰地看到汝窑釉水莹厚如堆脂。从而又验证了高濂和许之衡对汝窑釉质的论述。

4.釉表面无蟹爪纹,但釉表面棕眼内又隐若蟹爪纹者为尚品

釉表面无蟹爪纹(气泡)的胆式细颈瓶(图21)。其釉表面细腻似玉非玉,胜似玉。但在其釉表面小且浅的棕眼内的底部及侧壁上均可看到蟹爪纹(气泡)如(图22)。

从(图21、图22)看出,并证实了曹昭笔下的“无纹者尤好”与许之衡笔下的“有棕眼隐若蟹爪纹者尤佳”的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即:在同一件作品上,釉表面无蟹爪纹(气泡),但在棕眼内又隐见蟹爪纹(气泡)者为尚品。

综上所述可得出:高濂和许之衡在延续了曹昭笔下用蟹爪纹(气泡)来鉴别汝窑真假学说的基础上。随着放大镜的出现及不断的完善,他们不但看到了在釉中棕眼内隐若的这种蟹爪纹(气泡),而且更直观地感觉到汝窑釉水莹厚如堆脂。从而发展完善了汝窑蟹爪纹(气泡)的鉴别标准。

由于明、清两朝放大镜的倍数小,仅能隐隐约约地看到釉中棕眼内有气泡存在,其形貌是看不清的。故认为就是曹昭笔下的“蟹爪纹”(暗灰色气泡)。现在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能清晰地看到棕眼内的气泡。其形貌不是“蟹爪纹”的那种黑灰色大气泡,而是带有较厚的乳白状圈痕的白云母气泡。它们是如何存留在棕眼内,其形成机理又是怎样呢:

1. 黑灰色大气泡内躲藏着带有较厚的乳白状圈痕的白云母末小气泡

在汝窑瓷片的断面上,有一排肉眼可见的大小气泡,镶嵌在釉层的中下方。这类同宋龙泉,南宋官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的现象,是汝窑釉的又一特征,同时表明,汝窑釉粘度很强,以致釉内与胎体中的空气在烧制的过程中无法正常溢出。较多的被封闭在釉的下层[3],胎釉之间存在着气泡带[4]。如北宋汝窑瓷片断面[2](图23)和仿制复烧作品瓷片断面(图24)所示。

从(图23)、(图24)对比看,均有一排肉眼可见的大小气泡(气泡带),镶嵌在釉层的中下方,它们几乎是一样的。将(图24)气泡带放大150X得到(图25)、台北故宫北宋汝窑瓷片断面(图26)[1]

从仿制复烧的瓷片断面(图25)和台北故宫北宋汝窑瓷片断面(图26)对比,均可清晰的看到:在黑灰色大气泡(蟹爪纹)断面气孔内,均可看到明亮如珠的白云母末小气泡。在仿制复烧的(图25)中有5个孔洞内能看到,台北故宫的(图26)中至少有4个孔洞内能看到。它们镶嵌在黑灰色气泡壁上。其原因如下:在高温下,随着釉药的熔化,釉中均匀分布的大大小小的,含矿物化合水的白云母末也熔化。白云母末中的矿物化合水汽化将其吹成气泡,独立地悬浮在熔化的釉药中。胎、釉中产生的气体不可能将它们吹破,只能将它们包裹在黑灰色气泡内或将其吹开产生位移,漂浮在釉中。如同空气中的气球,被风吹来吹去。详见(6.1章)。

2. 棕眼内“蟹爪纹(气泡)”的存留及漂移过程。

当釉表面极个别体积大的黑灰色气泡破裂后,气泡内原有的白云母末小气泡保留在底部。由于形成凹坑,周围的釉质会流入填补,又由于釉的粘度大,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全填平,便留下釉质旋动的痕迹,形成了(中凹而缩的锥盲孔)棕眼。又因构成白云母末气泡壁的釉密度大,粘度高,不破碎。故随着釉的流动回填,附着在棕眼的内壁上。这便是棕眼内蟹爪纹(气泡)的存留及漂移过程。

综上所述,⑴.蟹爪纹-就是在釉表面看到的暗灰色气泡。以数个或数拾个这样的气泡组成的釉面,看上去恰似清晨一群大大小小的螃蟹,刚刚从海水退去的细软沙滩上爬过。留下一个个若隐若现的小洞(蟹爪留下的爪印痕)。

⑵.在极个别体积大的暗灰色气泡破裂后形成(中凹而缩的锥盲孔形状)的棕眼。在60倍放大镜下,能清晰地看到棕眼内有蟹爪纹(气泡)。现在已确认其气泡是带有较厚的乳白状圈痕的明亮如珠的白云母末气泡。

⑶.高濂和许之衡在延续了曹昭笔下用蟹爪纹(气泡)来鉴别汝窑真假学说的基础上。随着放大镜的出现及不断的完善,他们不但看到了在釉中棕眼内隐若的蟹爪纹(气泡),而且更直观地感觉到汝窑釉水莹厚如堆脂。从而发展完善了汝窑蟹爪纹(气泡)的鉴别标准。如今用古人论述的汝窑蟹爪纹(气泡)鉴别标准,并结合文中的图谱。来鉴定汝窑的真假是可行的。有待商榷。

釉表面的这些暗灰色气泡,在早晨太阳呈30-40度角斜射在釉表面上时,其如星斗,似晨星闪烁。作品稍有摆动,时隐时现。是否是古人称的“晨星稀”,有待商榷。

注:台北汝窑照片是从网上截屏获得的,不清楚请谅解。

2020年11月18日完成于北京 参考文献

1.沈建东        釉的形象--汝窑瓷器的显微结构   台北故宫汝窑特展

2.北宋汝窑气泡    汝官窑(蔡丙)盘  视频    搜狐

3.中国百科        北宋汝窑瓷器的特点特征

4.李国桢          汝窑天青釉乳浊化机理分析   景德镇陶瓷(第53期)

(0)

相关推荐

  • 汝窑蟹爪纹再现及揭秘(7更新)

    作者:李世旺 摘要 汝窑(北宋汝官窑青瓷),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目前汝窑的真假.仿制品的结论完全靠传承有序的文字记载及专家的"眼学"来评判.人为因素占主导.无鉴别标准可循.其实, ...

  • 汝窑鉴定这八个痕迹至今无法仿制,如果悟透了你来做大师

    世间汝窑仅存67件半? 此混账定论也不知最初是出自哪位"神仙"之口,不知以何为依据,他是寻遍了十万八千里路还是拜访过所有藏友的家?要知道中国藏友可是达八千万之巨,这数据中还不包括海 ...

  • 神存在的窑口之钧窑

    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禹州钧台而得名,禹州在唐代古称均州,故均讹为钧,或演化为钧.宋代没有关于钧窑的记载,是后世命名.据<清秘藏>:"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q ...

  • 清凉寺出土汝窑器 ,揭秘最牛瓷器的面纱 !

    清凉寺2000年的第6次发掘,共发现了窑炉19座,作坊两处,以及水井.灰坑.过滤池.沉泥池等重要遗迹. 村内发掘,弥补了长期以来研究汝窑瓷器不见窑址和实物标本缺乏的遗憾,窑址中出土的遗物之丰富,也是历 ...

  • 清宫旧藏“故字头”汝窑瓷器存放揭秘(二)

    故宫博物院收藏传世清宫旧藏「故字号」汝窑瓷器十五件(另有两件为一九三五年郭葆昌捐献.尚有一件原清宫旧藏借拨给了国家博物馆,实际流传有序的汝窑瓷器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十七件),另外属资料性质的汝窑瓷器一件( ...

  • 马未都:鱼鳞开片、蟹爪纹,会几个词就能懂汝窑?

    汝窑作为一个著 名的青瓷品种,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温润.高雅肃静,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汝窑生产瓷器不过二十几年,如今存世的汝窑数量 全世界仅有67件,其中大多数存于各大博物馆等机构 ...

  • 宋汝窑鉴定之蟹爪纹

    在古代文献中有关于宋汝窑特征的描述,如南宋<百宝总珍集>:"有鸡爪纹者认真,无纹者尤好."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quo ...

  • 清宫旧藏 “故字头” 汝窑瓷器的存放揭秘(一)

    关于汝窑的传世数目有两种说法,一是根据<中国陶瓷史>的说法,认为传世不足百件.另一种说法是上海博物馆出版的<汝窑的新发现>中列举了传世汝窑瓷器六十五件,且注明了出处.根据河南省 ...

  • 宋汝窑天青釉沥粉博古纹瓶

    宋汝窑天青釉沥粉*古纹瓶30×17

  • 北宋汝窑双羊辅首兽面纹瓶;口径4.4厘米,高19厘米

    北宋汝窑双羊辅首兽面纹瓶:口径4.4厘米,高19厘米,足径6.2厘米.底五个小支钉.仿青铜礼器.

  •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八)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应该是一个伟大的朝代.标志中国古代技术成就的四大发明都已出现,众多不世出的才子和佳人纷纷涌现,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由经济繁荣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