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船直取、抽样检测……直击大连海关进口冷链食品通关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记者 侯颗 瞿芃 见习记者 张驰 自大连报道 11月12日下午,大连集装箱码头,伴随汽笛长鸣,一艘挂有利比里亚国旗的货轮停靠在17号泊位。在孙长胜的指挥下,两架高耸的岸桥起重机把近百个冷藏集装箱从船上逐一吊起,再放置到岸边等待的货车上。
大学毕业就到码头工作的孙长胜,在这里一待就是10年。作为大连港冷链物流企业的常务副总经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加强对冷藏集装箱从装卸到入库查验各环节的疫情防控成为他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我们采用车船直取的方式对所有冷藏集装箱进行装卸。岸桥司机可在无线终端上查看集装箱的具体位置并进行操作,整个过程避免了人和物的直接接触。”孙长胜告诉记者。
大连口岸是我国重要的冷链食品进出境口岸,2019年进口的水产品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今年6月开始,按照海关总署统一部署,大连海关按比例对进口冷链食品开展新冠病毒风险监测,对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货物做退运或销毁处理,阴性的则在履行检验检疫程序后放行。
离码头不远的二号冷库是大连海关所属的大窑湾海关冷冻品查验场地。8组身着防护服的海关关员们正在低于12摄氏度的环境下,对进口冷链食品开箱取样。
“我们根据总署的风险布控指令,从抽中的集装箱里随机抽取货物,并对集装箱内壁、货物的内外包装和货物本体多点取样。”大窑湾海关查检二处查检三科科长程树东告诉记者,货物与人同高的地方以及外包装封口处最容易受污染,是取样的关键部位。
从6月15日开始,程树东每天都会到冷库进行取样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穿着防护服一连站了6个小时。疫情期间,大连海关共组织300多人参与进口冷链食品取样。10月份以来,每天有18个组在3个查验场地同时取样,可检测90个集装箱。
冷库内的55号集装箱前,一位海关关员作为主取样人,正在对货物外包装进行涂抹、取样。其他三位关员分别负责拆封、递管递签、拍摄留证、消毒等工作。“整个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总署下发的指南进行,并通过双设备录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程树东说,“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货物处置,并能反映出源头的风险程度,出口国政府和出口企业高度关注,必须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下午4时,该批次样本由专人送往大连海关保健中心病媒生物重点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当天反馈。据实验室负责人高玉峰介绍,截至目前,该实验室共检测进口冷链食品内外包装等拭子样本9.4万份,其中,检测确认阳性样本6份。
除抽样检测外,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源头管控至关重要。11月11日,记者在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的视频会议室里,现场见证了工作人员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对丹麦一家猪肉生产企业进行安全评估的全过程。
“请把摄像机对准操作台上的温度计示数。”“请出示确定感染人数清零后连续14天无新增感染的证据。”“为什么有部分员工未佩戴口罩?防护面罩不能替代口罩。”远程评估现场,来自深圳海关的业务专家程思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一边拿笔记录,一边向视频连线另一头的丹麦官方及企业工作人员提问,不时用手机拍下关键画面。
据介绍,今年9月,该企业向中方通报员工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情况,并自主暂停对华出口。目前,该企业疫情已得到控制并恢复生产,程思和同事们对丹麦官方提交的文件进行了风险评估,将在视频检查后进行综合评估,决定是否恢复其对华出口资质。
截至11月12日,海关总署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已累计抽查50个国家142家进口冷链食品生产企业,对发现问题的22家企业采取了暂停或者撤销其注册资格等措施。此外,全国海关还对发生员工聚集性感染的20个国家的101家冷链食品生产企业采取了暂停产品进口措施,其中84家企业是在出现疫情后主动暂停对华出口。
11月12日晚,大连大窑湾综合保税港区一号卡口灯火通明,通过海关检测的数台冷链运输车已生成通关二维码,正在等待放行。远在北京的程思走进会议室,打开通讯软件,开始新一轮视频检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新版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