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安排工作,下属集体不听,如何破局?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14卷 汉纪六

汉文帝前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

【原文】

诏曰:“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十二月,免丞相勃,遣就国。乙亥,以太尉灌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

【译文】

文帝下诏说:“先前诏令列侯回各自的封地,有的人辞别而未成行。丞相是朕所倚重的人,应为朕率领列侯返回各自封地!”十二月,文帝免去周勃的丞相职务,命令他前往封地。乙亥(十四日),文帝任命太尉灌婴为丞相;罢废太尉之官,将其职责归属丞相。

【解析】

汉文帝上位已经三年,位置差不多也稳了。

此时汉文帝27岁(公元前203年出生),一出手就直指丞相周勃。

咱们先不说为什么汉文帝要让列侯回封地,单从他上面这段材料,其实分事和人两条线。

事的线,如何让列侯回封地离开长安?

人的线,如何动周勃且影响极低。

两者有相交重叠又互相影响。

咱们先来分析事情这条线,为什么列侯们不动作?

1.相互观望

人有从众、跟随心态。

当要做一件事,尤其是这件事并不符合自己利益,但是又反抗不了时。

静观其变,先看别人怎么做就是一种策略。

自己不动看别人动不动,别人怎么动我就怎么动。

2.指望别人动身,以别人做挡箭牌

人不光从众,而且还有比较心理。

列侯们不回封地,如果让他们回,他们可以说,你看谁谁都没走,凭什么让我走?

更有甚者,要我走也行,谁走了我也跟着走。

这就是拉别人下水,以别人做为自己行为的挡箭牌。

这种现象放在现在职场中尤为常见。

3.彼此关联深有求情

这些列侯基本上都是刘邦时代的老臣、功臣,其中不乏有相互联姻,其中关系错综复杂。

尤其是当朝功臣派老大周勃,以及在位的三公九卿,和他们的关系更是极深。

汉文帝下令让列侯离京回到封地,其中有些人仗着关系,找周勃等人向汉文帝求情,汉文帝好驳面子吗?

所以,想让列侯回封地,光汉文帝一个诏命不够。

当然,长安繁华靠近权力中心也是其中关键因素之一,但是这个利益层面的。

让周勃表态的妙用

1.周勃不得不表态,无法反对

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周勃是丞相,同样也是列侯,更是勋贵中资格、排序最高的。

当皇帝发布诏令让列侯回封地,如果周勃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对,那么这个诏令公布后,其实表示你周勃其实是认可以及同意的。

汉文帝的理由也很正,我很器重你周勃,你应该作为所有人的表率。

而周勃身份高、职位高,做表率都很合适,况且你周勃不是对这个诏令也是同意的吗?

因此,周勃无法反对。

因为反对就是自己打自己脸,前面发布诏令不反对,现在涉及自身就反对,这不是搞双标是什么?

况且皇帝都发话,你拒绝又是几个意思?

和皇帝对着干?

2.堵住别人的嘴

之前让别的列侯走人,或许要他们可以找周勃求情。

现在周勃自己都要走人,他们怎么好找周勃求情?

这算是断了其他列侯求情的渠道,但是仅仅是之一。

3.起到带头作用

其他列侯不走,是观望。

现在当过宰相、诛灭吕氏大功臣、三朝老臣的周勃都也要回封地。

你们这些小角色列侯凭什么也留在长安?

周勃的离开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让他想留下来的人没有理由。

提拔灌婴的妙用

1.分化

本来周勃和灌婴可看作一体,现在周勃免职,灌婴提拔,两人其实就分化了

让灌婴成为得到利益的一方,自然而然的站到汉文帝这边。

2.让灌婴闭嘴

之前说了,列侯会找人求情不离开长安。

周勃是其一,灌婴同样也是。

现在,周勃这条路断了,而灌婴又因为周勃的离开而上位。

就算其他人想要找灌婴求情,恐怕灌婴也不好说什么。

你的丞相职位就是因为推行这个诏命才得到的,现在得了好处又来反对?

得了便宜又卖乖?你做好人让汉文帝做坏人?

3.做为安抚,定人心

汉文帝让列侯离京这一招杀伤极广。

这难免会让人觉得汉文帝是坐稳了位置开始对老臣进行清洗。

此时提拔灌婴释放的信号就是对冲消除别人这样的看法。

让别人相信,不是搞清算,也不是针对所有人。

算是拉一派打一派。

所以,通过让周勃表态,撬动了其他列侯,同时也让有大影响力的周勃离开长安,使汉文帝权力更稳定。

至于汉文帝初衷是动周勃还是让列侯离开已经不清楚了。

两个目的都达到,最大的赢家是汉文帝。

【启发】

上面这段材料汉文帝的权谋算计并不是重点。

但是如果咱们把目光聚集在列侯不遵守汉文帝的要求离开京,从这点来思考。

问题就可以等同为,领导安排事情员工不执行,这个时候怎么办?

下意识能想到的办法无非是威逼利诱,即考核或者奖金画大饼。

不能说不行,只不过一旦有事就这般操作,久而久之这个办法也会没用。

咱们学谋略就想要到如何用最少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果。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不多花任何资源,就让员工干起来呢?

说说个人几点看法,权作参考。

1.先让小部分人干起来,只要能够动起来,就形成了基本的势,后面操作就方便很多。

2.整体有整体利益,整体内部有个体利益。人性上,个体利益优先于整体利益。而绝大多数时候,个体与个体之间利益并不一致甚至会冲突矛盾。因此利用好这点,把整体进行区分、细化,争取那些能够争取的,消弱整体对抗的规模。

3.必须要搞几个带头示范的,只要有人带头了,自然就有人也跟着一起干。这里可以私下给好处。

4.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忽悠,多少也能够争取到部分人。

当然,大多数人都听你干起来了,就算还有些人反对又有什么用呢?

直接祭出规则制度,合理收拾,有一个算一个,顺势搞一波杀鸡儆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