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平安”

说“平安”

■陈旺全

常言说人生无常,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个会提前出现。亲人故友,知己同窗,不怕我们时常说再见,就怕一转身,彼此之间再也不见。正因如此,平安二字而则显得尤为珍贵。

平安是一种愿望,从古至今,默默相承。这种愿望已根植于人们的心灵,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纵观广大农村,千家万户,万户千门,门楣之上,总能见到“出入平安”的字样。就算穷人没有豪华的门庭,依然阻挡不了对美好愿望的表达。

年年岁岁,大年三十,鞭炮一响,浆糊一刷,门框两边,贴副对联,照样手书“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看着红红火火的对联,心里就会有一种踏实之感。这种感觉就叫平安。

平安犹如一首歌,一句祝你平安,便能抚慰心中所有的伤痕。

我们离开家门,走进现代都市,踏进工厂工地。总能看到一句“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耀眼横幅。可见世间千般好,唯有平安高。老百姓时时刻刻盼望平安,皆因平安是快乐的根本,平安是幸福的基石。

平安更是一种彼此的思念和牵挂,远隔千山的游子,当兵戍边的儿郎,总要时常给家人通报平安。而古时车马慢,离家之后,平安只好寄予一纸家书。如古诗所言:

想君行尽嘉陵水,我已下江南。相看万里,时须片纸,各报平安。

平安二字,有时何须笔和纸,只需熟人的一个口信,便可获得定心丸。如唐代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而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乱世之年,平安二字更显得可望而不可即。如唐代 诗人杜甫 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更加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担忧和牵挂。虽然诗中没有出现平安二字,但在生死未卜的情况下。一句平安,却成了诗人心头的奢望。

时光回到当下,虽是盛世年华,也难免有灾有难。而灾难面前,我们除了坚强应对,共克时艰。更需要多些关怀,互道平安。

2020的子鼠年,注定不平凡。先是新春伊始的新冠疫情让国人忧心如焚,忐忑不安。但慌乱过后,我们逐步应对有方。听从专家建议,宁肯蛰伏在家,十天半月或更长时间,也要远离瘟神,与平安为伴。武汉封城的日子里,白衣天使竞相援鄂,谱写了一曲曲救死扶伤的赞歌。祈福平安的话语从未间断。这让老百姓感到了人世间的千般温暖。

继而又是江南无情的雨,又让多地遭到水淹。洪灾面前,我们又看到了一条绿色的风景线。这就是护佑我们平安的人民子弟兵。

灾难来袭时,我们宁肯弃家舍业,千金散尽,也得让生命得以存活,这就是平安的基本意义。

中国的平安,平安的中国,有多少人在为此尽力付出,又有多少人在默默守护。老百姓日夜平安的岁月是建立在国家强大和社会秩序和谐健康运行发展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或者一本空洞的书籍。

近闻某市的一位博士局长灵光一闪,脑洞大开,将地域和行业名称以及身体及年岁数字都给戴上了平安的桂冠。出了本搞笑的《平安经》。更搞笑的是这本书被搞得风风火火。既有正规出版社快速发行,高价出售;又有一些谄媚者,诵读研讨,打造经典巨著。最后却事与愿违,《平安经》未能保佑他升官发财,反而看清了世人的嘴脸。

唉!真是万物一吐气,千里贺平安。唯愿世界和平,众生平安。让彼此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生命本真的平安才是真的平安。

识别

二维码

关注

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