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实地调研:存栏1000头黑母猪农场的生存之道?

全文摘要

草根养猪人对非瘟疫情进入中国一年多的观察、体会与总结如下几个关键词:持续、季节、营养、环境、疫苗。

持续:不管有关部门怎么闹国际笑话报道全国只发生了100多例疫情(盖被子、捂盖子),而我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是东西南北中(包括海南岛),一年四季都出现了片状或点状的发病,并且认为疫情将会长期扎根中国,以后将成为常态化,但是,生产实践证明,该病可防可控。

季节:长江与珠江流域雨季(梅雨季节与洪水季节)发病率高于其它季节,而北方及中原地区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高于其它季节。

营养:基础营养做的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相比要低。功能性营养物质的应用对防控疫情有效果(高温水处理的液体饲料、发酵饲料、乳酸杆菌、乳液制品、木本植物、酯类物质、功能性脂肪酸、功能性维生素、功能性纤维素等)。清洁日粮是防控工作的基础,没有之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环境:海拔高(山区、丘陵)的牧场发病率低于海拔低(平原)的牧场。人口稠密与流动人口多的区域牧场发病率显著高于人口密度及流动性大的区域牧场。未来新建养猪场可重点关注地形、地貌、地理等。

疫苗:非法使用疫苗,将会给猪业带来次生灾难。凡是接种过疫苗(二毫升、白皮、自家、中试、走私进口)的牧场,疫病将持续波浪起伏的变化,我没有见过免疫所谓的非苗后生产能持续稳定的牧场,反之种母猪将损失惨重。

农场环境

地理位置

2019年12月中旬,应江西省修水县幕村农场主卢丹夫妇的邀请,草根养猪人熊凌来到离修水县城60多公里的港口养猪生产基地调研。

猪场坐落在赣鄂交界地区的九岭山脉中的幕阜山一处山谷中。农场周边山水相依,空气清新,农场方圆十几公里没有规模化的养猪场,只有零散的农户家庭养猪。农场全年使用天然的自流山泉水。

猪场占地1000余亩,平均海拔500余米。猪场存栏能繁杂交黑(花)母猪1000余头,其中杭猪纯种母猪几十头(全球唯一的纯种杭猪)。

农场利用杭猪为第一母本与二花脸杂交选育后的母猪再与巴克夏进行繁殖选育为幕村花猪父母代母猪,用杜洛克为终端父本生产出育肥猪。

农场成立2008年,从几十头育肥猪开始发展,滚雪球式的发展成为如今的规模。由于地理位置、成长过程、资金投入、专业知识等因素,农场总体规划设计与运营存在一些缺陷,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与劳动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调研交流

到达生活区隔离。第二天,更换生产区工作服和靴子并穿上防化服进入生产区。

首先到达饲料加工车间。饲料原料购入后先要到半山腰上的中转库处理后放置二周方可转到加工车间。受疫情影响,农场把育肥猪分散到分场饲喂,所以全场存栏数并不多,只有3000余头,每天的加工量并不大。全场不使用药物(化药物与中药)保健,全部用乳酸杆菌扩培液给大小猪只保健及环境净化,所以专门安装了一发酵罐进行乳酸杆菌发酵扩培,饲料加工过程中在混合机中喷洒菌液。

穿过饲料车间,我们来到妊娠栏舍中。栏舍建的十分简陋,人字屋顶,卷帘保温与通风,没有加温设施与自动清粪设施。相当于江西九十年代的养猪专业户时期的栏舍。妊娠期母猪全部大栏水泥实心地面饲养。可能是地方基因的表达,相比白猪而言,栏舍中的母猪三点定位(采食、睡眠、排泄)非常好,猪只都远离采食与睡眠区域排泄大小便,几乎不需要人工清扫保洁。由于没有安装料槽,饲料直接投喂在靠近过道位置的地面上。

妊娠期母猪饲料配方非常简单:米糠90%➕发酵豆粕5%(现发酵,水分50%)➕5%预混料(米糠型定制)。

发酵豆粕质量标准:

香,打开包装香气浓郁。

酸,品尝一下酸酸的感觉。

粘,二个手指头一拉,粘贴在手指上能够像胶水一样很粘。

我们现场看到猪群精神状态非常好,眼睛乌黑发亮,肢蹄健壮、行走(奔跑)敏捷、粪便成型、尿液清澈。美中不足就是由于没有按照胎龄、月龄、品种、体况、生产性能进行分栏管理,母猪的体况存在问题,有的过肥有的偏瘦。对于妊娠期的母猪而言,后患无穷。

卢总与主管徐师傅现场商议,二周内购买304材质的不锈钢料糟,安装好妊娠栏舍中的液体饲料线并启用。所有妊娠栏舍中的母猪按照技术规范要求重新分配,确保妊娠期间体况能够达到技术标准。

边走边交流。我们到了一幢三层楼房旁。

卢总说,这是我场的分娩栏舍,三层全是。分娩栏舍以前用过高床,但是,黑猪不适应,在铁架子内蹦跳,应激太大,最后我们就拆了,改成现在的半地面半漏缝饲养。

分娩舍饲料全部都是液体饲料,用泵输送到每个楼层栏舍中的喂料车中(全部是保持恒温35度左右),然后人工投喂到母猪单个料槽中。

负责分娩舍管理的余师傅领着我们察看,余师傅告诉我们,液体饲料使用几个月了,相比颗粒饲料而言,母猪更喜欢吃,采食速度加快、单日采食总量明显增加,母猪奶水增加、掉膘减少,粪便几乎没有臭味,尿量增加且颜色清亮。仔猪腹泻率、断奶重等数据分析也比颗粒饲料数据改变明显。数据变化最大的断奶至发情时间由于原来的平均八天以上缩短至四天,返情率由原来的40%左右降低到10%左右了……没想到液体母猪营养有着如此的功能性!另外从预防“病从口入”角度来评估,㶽炉中80度的高温水进入液体罐中与饲料一起闷1小时后再冷却投喂,这样可以用物理方法完全灭活病毒,从而达到防控目的!

产房中的母猪体况适中,乳腺发育良好,奶水充足,毛色光亮,无常见的泪斑、眼屎、水肿、结膜炎症状。更没有听见黑猪群常见的咳嗽声(呼吸道疾病)。在不免疫呼吸道疫苗,不用任何抗生素保健的状态下,在冬季封闭的环境中,有如此健康的表现,非常少见。

余师傅告诉我,哺乳期母猪配方:20%浓缩料➕20%豆粕(现场发酵后添加,水分50%左右)➕20%饼干粉➕20%米糠➕20%玉米。

从进入分娩后开始使用,至断奶后三天换料。分娩舍母猪日均采食量6公斤,采食最大的母猪日釆食量可以达到12公斤。

我给余师傅提了建议,仔猪断奶不要生搬硬套所谓的标准,不要用多少日龄断奶。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例如:品种、母猪奶水及体况、断奶后的营养供应及栏舍环境、管理水平、季节等综合因素评估分析,最后得出多少公斤重断奶标准,只要达到标准体重就离乳。不要整窝整窝断奶,一窝仔猪至少要分二至三次断奶(每窝仔猪泌乳期最好有二次并窝寄养机会),这样的断奶方式仔猪整齐度与健康指数明显提高,泌乳期病弱仔猪明显减少。把母猪奶水的功能用到极致(对于泌乳期仔猪而言,奶水胜过最好的疫苗,胜过最好的抗生素,胜过最好的保健品)。

查看完分娩栏舍,我们一行来到了保育区域。断奶至15公斤阶段的仔猪都是小栏饲养,15公斤至30公斤阶段大保育猪大群饲养。由于品种及饲料双重原因,仔猪肚子相对要显得大,采食量大,眼睛清亮透明,精气神十足。

断奶至15公斤阶段每天人工投喂湿拌料五次。配方如下:浓缩料40%➕发酵豆粕10%(现场发酵后使用、含水量50%)➕饼干粉30%饼干粉➕20%玉米。断奶后的第一周,额外在饲料中添加20%的酸酸奶奶粉。

断奶15公斤至30公斤阶段每天分四次人工投湿拌料喂四次。配方如下:浓缩料20%➕发酵豆粕20%(现场发酵后使用、含水量50%)➕20%饼干粉➕30%玉米➕10%米糠。

整个保育期饮水中添加自己扩培的乳酸杆菌,不添加任何化学药物与中药保健,猪群出现腹泻与呼吸疾病时用甘酯、丁酯防控。

断奶至30公斤保育阶段,主管每周一次把弱小仔猪挑选出来并栏集中强化护理,通过营养医学、环控与护理等手段,从源头上预防减少了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的发生。

总结体会

该场之所以能够成为方圆100公里内唯一能够幸存的规模化场(全国48个地方品种之一的修水杭猪全国只有该场的30余头母猪了),我们体会如下几点:

1、该场选址合理。整个生产区坐落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窝中,地势较高有利于阻断外界病源的入侵。

2、2018年年底,母猪经过筛选评估,只保留了600头经产母猪,余下全部淘汰处理;育肥猪全部转移到异地饲养。到2019年的8月,再把经产母猪存栏增加到1000余头。在该地区疫病流行时段存栏量最低。

3、2018年年底,该农场主动支持政府工作,暂时拒绝外埠猪只进入该地区。农民家庭的仔猪由该场平价提供,肉猪也由该合作社组织供应。从而达到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

4、自从2019年3月开始,该场就不再使用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或者临床预防用药,进行疾病预防。在免疫程序优化中,逐渐减少了疫苗的种类及注射频率,只对2~3种重大疫病和多发病进行了疫苗的防疫注射。

5、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制定后,除了严格落实执行常规流程外,重点是从清洁日粮入手实施营养医学系统方案(饲料源头杜绝病从口入,尽可能的减少玉米使用,拒绝使用麸皮,强化基础营养)。

6、通过全程使用发酵豆粕、乳酸杆菌扩培液(原理、对猪群生产的影响等另行文字)、牧草以及当下非主流的酯类物质、平衡脂肪酸等功能性产品解除猪只免疫抑制,调节猪只免疫系统功能,从而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达到防控疫情等疫病的目的。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