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朝阳镇那口老水井

灵璧县朝阳镇朝阳街老井

文/赵秀永



我的家乡在灵璧县朝阳镇朝阳街凤凰山西南脚下。朝阳西街、镇老医院门前、路南,有一口老井。用石头围砌而成,井口很大,伸头朝井里一看:黑森森的。看不到底,深数丈。这是老租宗遗留下来的这口井,何时而建,有多少年?

带着这个疑惑,笔者采访了退休老教师、年超九旬的宋学芹,李金平老师。他们回忆说:这口井,是老祖宗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原来咱这个街不叫朝阳集,大约在宋太祖建隆年间以前,就有人居住。原名叫圣水寨,以凤凰山上有圣水寺而得名。那时候咱这个地方属邳州府管辖。后来从邳州府里来了一个陈姓府官,到咱圣水寨巡视。见这里东靠凤凰山,西倚母猪山,是个风水宝地,依据苏东坡古诗:凤鸣朝阳“一词,便改:圣水寨“为:“朝阳集“。开始是赵,孙二姓先来居住,其它姓氏是后来迁来的。这井也是赵,孙两姓修的,这也是祖辈传下来的“!

据考证如宋李二位老师而言,早在宋太祖建隆年间以前,赵、孙二姓就先在这里居住。由于圣水寨地处凤凰山坡下,地势较高,人们用水非常困难。都得远几里路外挑水,于是赵、孙二姓合议,共同出资出工打一口水井。解决吃水难的问题。于是便找人卦地,选择吉日,焚香敬香,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祭拜土地神。开工那天热闹非凡,全寨的人都来了,挖坑拓石。深数丈,井底部用木料做成圆圈做井的底盘,在其磊石围圈。四周用士夯实,圈出地面高数尺,四周用石板铺实,以防泥水进井,保证井水清洁干净。

水井建好无,泉水望盛,清澈如镜,味之甘甜,直接入口,清晕润肺。无论寒暑论夏,直接入口、从不生病?

特别是在夏天,汛期来临水位较高,井里的水自动外溢。人们直接用桶舀水就可担去,到了冬天,水位下降,人们只好带着绳索俗语叫井绳,头部拴一个钩子,挂上桶梁到井里提水。井沿四周青石留下累累痕迹。

井沿是人们情感的交流的地点,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平台。特别在汛期,人们在从湖里干活回来,不论男耕女妇,都要到水井沿傍,洗洗脸,:刷涮脚,吃根烟,唠唠嗑!尤其那些表叔爷么,妯娌娘们,相聚一起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话题较多,东庄的王姑娘不守妇规,西村的刘二打骂父母。南门外张三偷人的鸡啦!北门的李家的驴下了骡子。特别是那些能说会道的后生,和俊俏的泼辣的小媳妇,更是热闹非凡,引起笑声一片!这里是传播乡情、亲情的大场所!

水井挖好后,给朝阳集街上居民带来了极大的生活用水方便。北到小寨,南到南门外,西到圩河外,整个街都用这井水。人们都说赵、孙二姓办了一件好事!

本人在上小学的时候,逢年过节学校就组织我们给五保户、军烈属、困难户挑水送柴。都把各户水缸倒的满满的,通过这项活动,凸显助人为乐,敬老爱幼,扶贫救国的良好风范,从小在我们心里扎根!

后来,由于朝阳镇地处灵璧县最北部商贾云集,物资交流发达,外来做生意迁来户较多。用水量越来越大,这一口井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特别在早辰和晚上挑水人太多。有时只好排改队等候。针对这种情况,几大族合议,决定分别在朝阳集的南门、北门和胡场挖了三口井。但是水质都不如老井甘甜,尽管路途较远还有不少人舍近求远到老井取水。

朝阳集老井,自建以来已有千年历历沧沧,光阴茬苒。演绎了很多动人故事,到了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有压水井。和近年来国家搞了饮水民生工程,人们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从此朝阳集的人们告别老井,但是老少爷么仍对老井一往情深。这毕意是老祖宗遗留的宝贵财富,誓言不把老井丢悼,于是大家用石板和水泥把老井保护起来,成了朝阳集的地下文物珍藏至今!

作者:赵秀永,曾任灵璧县朝阳镇旗杆村党支部书记,刘八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灵壁县九顶区朝阳镇党委员,镇政府副镇长。现为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员,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灵壁县红杏诗书画院会员,灵璧家园网优秀写手

(0)

相关推荐

  • 朱彦丞:是你拨动我心弦

    一口井,几代人. 一口铁皮桶拴上一根麻绳,扔进老井的心窝,掏出一泓清冽的井水,闪着天宇上方投射下来的粼光. 幼年关于老井的记忆似乎都载在了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之中,"西瓜一绳络悬 ...

  • 外婆家门楼外那口老水井

    外婆家门楼外那口老水井 青柚作家:乌饭子(青柚00129) 青柚之声:鳄鱼阿婆 打小记忆 外婆家门楼外 有一口井 每天都看见 挑水的人来人往 我好奇地跟在外婆后面 听那绳索掷下扑通声 水木桶如在碧镜中 ...

  • 《记忆中的那口老井》作者:寻梦 诵读:芳馨依然

    <记忆中的那口老井> 作者:寻梦 诵读:芳馨依然 编辑:杞人不忧天 偶然 路过村边 看见三两人在井边 打水  闲谈 倏然 一个清晰 不能再清晰的画面 在我的脑海里 浮现 那口记忆中的老井 ...

  • 记忆中朝阳镇的老铁匠

    王潘老师作品 话说"老铁匠" 文/王潘(晴空) 在皖北灵璧朝阳镇的西北角,有两个不显眼而又远近闻名的小村庄,两庄一路之隔,一个在路南,另一个在路北:明末清初,王姓家族兄弟二人搬迁此 ...

  • 乡村记忆(九):村前那口老井

    本文作者:李云彪 听老人们说,村前原来那口井是解放前打下的,由于地势低,雨天常常往里流水.后来,村里人又在那口井附近地势较高的地方打了一口井,打井的情景我还模模糊糊记得.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村里的男人们 ...

  • 【灵璧记忆】那些年灵璧一些老锅屋藏着的故事

    老锅屋里藏着的故事 文 ∕王潘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我们农村在堂屋前面的一侧,家家户户都盖着一间"厨房",大家都叫锅屋,面积只有十来平方的大小,最早的锅屋建构是在堂屋的墙体上按照一 ...

  • 【灵璧记忆】童年记忆——藏老梦(藏猫梦)

    藏猫梦 文 /晏金宝      藏猫梦,是我们黄淮地区的俗称,书面语言叫捉迷藏.以前是农村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游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笔者上小学时,学生作业很少,特喜爱和玩伴一起玩藏猫梦的 ...

  • 【灵璧记忆】记忆中的水井

    水   井 文/卜献华 每一个村子里的水井都是有身躯.有眼睛.有灵魂的.我老家的水井掘在村子中间,像一座村子鲜活的心脏,它甘甜的井水是润泽人们生命的唯一源泉. 井的身躯是站立起来的一脉清流,周围石壁黝 ...

  • 【灵璧记忆】妙趣横生的“杀老羊”

     妙趣横生的"杀老羊"   文/晏金福(77岁) 吃过饭,刚出门,就碰到了邻居刺歪子.正商量玩什么游戏来着,西边邻居家的亲戚丁财来了."我去喊老黄哥,我们玩'杀老羊'.&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逝去的老槽坊

    乡村记忆--逝去的老槽坊 文/游传化     清乾隆年间,我们游集镇上酒肆林立,店铺鳞次栉比,是方圆几十里的官盐等物资集散地,热闹非凡.当时街上最著名的商号有:"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