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家园】禅堂街上的一百二十七孔桥,您听说过吗?
灵璧地名文化之(5)
一百二十七孔桥
文/胡桃夹子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禅堂境内的唐河上,解放前曾经有好多座木桥。
唐河由北而来,在禅堂街北侧一分三股,一股穿街而过,另两股绕禅堂街半个圈再折向南,三股唐河在禅堂街南又汇集一起,继续向南流去。这样禅堂街就被唐河分为两个几乎一样大小的半月形。当年的禅堂人为了出行方便,就在这三股河流上,修了几座木桥。
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座老木桥都被废弃继之拆掉。
一九七一年政府在唐河上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单孔拱桥,跨度约八十米,成了连接东西两岸的主要通道,直到二零零七年在拱桥南侧又修建了另一座新桥,这座屹立在唐河上四十多年的拱桥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现已这座拱桥己禁止车辆通行,仅供行人通过,成为了禅堂街的一个历史遗存的景点。
说起禅堂街的几座老木桥,唯街东头与大杨庄之间的木桥有名字。说起这名字,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老木桥共七孔,桥长约六十米,桥宽约四米。桥西头两边立有两个威风凛凛的石狮,桥头北侧还立有一块大理石碑。
这就是禅堂有名的“一百二十七孔桥”。 这个名字是当年禅堂街有名才子“王德仁”给起的。
王德仁禅堂街人氏,自幼家境尚好,七岁即入学堂。因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常被老师夸奖。
王德仁读书至十八岁,才离了学堂,在当年可谓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大秀才了。可惜正逢乱世,科举已废,王德仁只有回家帮助打理杂货铺子。
当年虽说是兵荒马乱,但也正是人才稀缺的时候。因王德仁饱读诗书,就有人来请他去做“师爷”或兵营当文官,他的家人以王德仁是独子单传为由,坚决不让王德仁出去做事。后来有人说:王德仁如果当年出去了,以他之才,之德,现在起码是个军区大员。每次听到这些,王德仁也不置可否,只是笑笑。
就这样,一个饱读诗书的才子,在家里当起了掌柜。
一天,王德仁吃完早饭,闲来无事,就遛到了这座木桥上。有一好事者向王德仁说道:王大才子,这座老桥也没名字,你就给起个名字吧?好一个饱读诗书的王德仁,一会举目细观,一会闭目静思。待王德仁再次开口说出了一番话来,众人只有“目瞪口呆”的份了。
王德仁说:大家看,这桥有七孔,桥头两边有两个石狮,这桥头又有一座石碑,那就起名叫“一百二十七孔桥吧!众人纳闷:怎么就叫一百二十七孔桥了?你细说说。王德仁笑道:这座石碑可能算一百(碑)?这两个石狮可能算二十(狮)?加上那七孔,大家算算?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静了有好大一会,才想起来给王大才子鼓掌贺彩。
从此禅堂这“一百二十七孔桥”的名字,不胫而走,名扬四方。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一级作家,灵璧禅堂湖人氏陈长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