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40岁以上的灵璧人,您对生产队长的概念,这里爆料了!
生产队长的信任
文/同龄人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人民公社时期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农村的集体资源、财产属于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的经营核算单位。也有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如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安徽省萧县郭庄大队等。众所周知,生产队里有队长、妇女队长、会计、现金保管员、仓库保管员等管理人员,组成生产队的领导班子。另外有记工分的记工员,饲养牲畜的饲养员等固定人员,有安排看管树木、庄稼、瓜果、汪塘养鱼的临时人员,还有鲜为人知的收粪员。这收粪员具体是干什么的呢?
1968年,我初中毕业回到家乡参加生产队劳动。生产队长安排我当收粪员,每天早晨不要下湖干活了,一个人在家为全生产队二十三户社员打扫茅厕。常言道:“干啥讲啥,卖啥吆喝啥”,我在肩膀上背着高粱粪箕子,一手拿把铁锨,一手提着钩秤,钻进每户人家的茅厕里收大粪(当地把人的粪便说是“大粪”)。农户的茅厕有的在巷口里,有的在屋后头,还有的在路边上,大多是用泥土踩墙,只有大人肩膀那么高,人若蹲在里面,外面的人看不到,并且每户只有一个茅厕,不分男女。所以,在接近每户茅厕的时候,我要故意咳嗽两声,如果里面有人,他(她)也咳嗽一两声作回应。确定茅厕里没有人,我才能进去打扫。那时候农村人习惯用草木灰渖茅厕,我就先锄一些草木灰把大粪盖上,再用铁锨贴着地从底下把大粪锄到粪箕子里。然后用钩秤秤一秤重量几斤几两,把数量记在账本上。每个月把各个农户的大粪数量累计起来,换算成工分,连同原始记录一并交给生产队会计。
生产队长安排我干收粪员这个活的时候,我的内心里是一百个不情愿。那时候,中学生在农村是比较少的,有人说是农村中的“秀才”。怎么说也能安排个赤脚医生、民办教师、生产队会计等体面一些的工作干干,万万没有想到竟然安排我干这又脏又累还有失体面的活。虽然内心里不情愿,但是又不得不干,因为作为一名回乡知识青年,必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哪能不服从生产队长的安排呢?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很早就知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和“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的道理。更何况“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时听说有公社书记下乡背着高粱粪箕子拾粪的呐。掏粪工人时传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呢。想到这些,感到这是生产队长对我的考验,我一定要把收粪员工作做好。
刚开始干的时候,我戴上口罩,动作扭扭捏捏的,生怕弄脏衣服,见到人还躲躲闪闪的,感觉不好意思。时间长了就习惯了,不讲究那么多了,反正“扒泥鳅不怕肟眼睛”!在干的过程中,我还找出窍门来了,一是由远及近,二是合理组合。我要把收集的大粪用高粱粪箕子背到生产队大场北边的牛屋后边,倒在粪堆上,单趟距离有二、三百米远。并且,高粱粪箕子只能盛大约二十斤大粪,我得往返五、六趟才能背完。我就以北大场为终点,从最远的一户(距离终点约四百米)开始打扫,由远及近挨门逐户地进行。又根据每个农户的大粪重量的多少而合理组合(例如空粪箕子重2斤,如果收第一户大粪连皮6斤,净为4斤;再收第二户大粪连皮11斤,减去第一户的连皮6斤,净为5斤;余下以此类推),以尽量减少往返趟次。这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熟能生巧么!
说起来,收粪员工作其实是一件良心活。我去收粪的时候,没有自己家里人在场,秤重量、记账本都由我一个人操作。为了对每一户社员负责任,我从来不敢马马虎虎,也不敢偏袒亲近,更不敢徇私舞弊记“花账”(给谁家多记或者少记)。心底无私天地宽,实事求是经检验。那时候,衡量社员劳动价值的唯一杠杆是工分,人们往往为了工分而斤斤计较,但是在我当收粪员一年多的时间里,从来没有人来找我的“后账”(账目记错了或者算错了)。我办事诚实、规矩,既得到了生产队长的信任,又让全体社员放心。事情虽小,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我认为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我想起东汉时期的一个典故,说的是有一个十五岁少年名叫陈蕃,他自己独居一室,室内龌龊不堪。有一天,他的父亲和朋友一起来看他,见到室内乱糟糟的景象,父亲批评他:“为何不把居室打扫干净迎接客人?”,他回答道:“大丈夫处世,当以扫除天下,何事一室?”,他父亲的朋友反问道:“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1973年,贫下中农推荐我参加高考,使我成为一名时代的“天之骄子”——工农兵大学生!
作者: 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