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随笔】君子,有人说你!
从《卫风·淇奥》说君子
文/金陵
《大学》第三节引用《诗经》中的《卫风·淇奥》一诗来延展做人做学问的道理。为了更透彻的理解其内旨,重新翻阅《淇奥》并把它背诵下来。
这首诗有三段内容,内容基本相同但层层递进,由淇水岸边的初生绿竹到绿竹的繁茂,再到绿竹成为竹材。第一段是君子内在的修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进而外在的仪表描绘,对礼仪制度的尊重:“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再到内外融合圆通的:“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读一首诗要先搞清诗歌产生的背景和时代,以及诗歌所想表达的主旨。
这首诗是卫国国民赞颂卫国国君卫武公的诗歌。
卫武公姓姬,名和。老爹是卫国的国君,老爹死后,他的哥哥太子余即位,史称卫共伯。按说卫武公应该老老实实俯首称臣,辅佐兄长治理国家。但他收买武士,暗中积聚力量。和哥哥在父亲的墓地前拜祭时突然袭击卫共伯,卫共伯仓皇中逃入先王陵墓中,知道必死无疑而绝望自杀。姬和摇身一变成为卫国国君。
在传统的道德范畴中,卫武公杀兄篡位,图谋天下,应该遭受到唾弃和指责。但中国又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传统观念,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如果卫武公只是为了一己私欲争夺王位,当政不力,荒淫无道,祸国殃民,即便把持朝政,防民于口,仍然会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百姓又怎么肯作诗称颂,粉饰其丑陋行径?
卫武公登上王位之后,施行仁政,修养身心,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帮助周平王驱除犬戎,帮助东迁,不至于让周朝沦丧于外族之掌。在文学上也有极高的造诣,《诗经》内的《大雅》和《小雅》都收录了他创作的诗篇。
卫武公上尊周朝的天子,下敬治下的百姓,既能遵从礼法制度,谦谦君子,又能听从劝诫,自我约束,坚持修养身心。所以在他帮助周朝东迁之后,被周天子封为周王朝最高等级的公爵。这首诗就是卫国的百姓在他动身往周朝赴任的时候为他写下的赞美诗篇。
在中国封建历史长河中,按照正常传位秩序继承王位的昏君在历史上有数不胜数。他们的昏庸无道使得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外族欺压侵辱,最后被推翻其统治。
常常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开朝初期励精图治,其后时起时落,最后被放纵和腐败蛀空了大厦,再一轮的潮汐递转。
唐太宗杀兄,朱棣杀侄。虽然并不是以正常手段上位,但在位期间,施行仁政,英明治国,最后深得人心。所以说,中国的百姓其实并不太在意君主是以怎样的手段夺取位置,而更在意你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什么。能够让国家富强昌盛的君主便是好君主,永远为百姓铭记。把国家拱手出让于外族,任由别的国家掠夺欺辱,战火频仍,生灵涂炭,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君主怎么会让百姓赞扬热爱呢?
卫武公谦谦的君子风格在这首诗里展露的优美深远。
“在那弯曲逶迤的淇水边啊,绿色初生的竹子多么优美,有一位文彩斐然的君子,修炼自己的身心,像琢磨玉石或骨角,或切或磋,或琢或磨。
武公多么庄重而威严,又是多么显赫和盛大,这样的君子,我们怎么能够忘记他呢?
看那弯曲逶迤的淇水旁,绿色的竹子郁郁苍苍,有一位文彩飞扬的君子,美石做成的耳塞悬垂于官冠两侧,头顶的冠冕缝隙中缝合的宝石像星星一样灿烂。
看那弯弯流动的清清淇水啊,绿色的竹子茂盛茁壮,有一位德才兼备的君子,像金子般贵重,像锤炼过的锡那般精纯。他更像美圭和璧玉,温润和美好。宽宏大量心襟豁达的君子啊,他从容的倚在车厢的横木上,他能言善笑,温纯敦厚,让身边的人如沐春风,绝不用傲慢刻薄的言语伤害讽刺他的臣民。”
千年前的古诗带着温婉的君子之风,温暖的吹拂着我的内心。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在这个信息过度发达的社会里,能坐下来,静静的品读一首诗歌,聆听诗歌背后的故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眺望遥远的淇水长河,郁郁葱葱的修竹丛中,一位有着深厚学养更有着王者风范的君子从历史长河中走来。他并不以自己为一国之主而傲慢浅薄,他时时修炼锻造自己的内心和外在的言行举止,他护卫周朝的天子,体恤自己的子民,虽然高高在上,却和气亲善。他幽默豁达,爱开玩笑,却有礼有节,绝不用尖锐刻薄的言来伤害别人。连言语和态度上都如此友爱亲善的君主怎么会让子民不发自内心的尊敬称扬他呢?
看古代的君王更迭,参悟曾经的社会秩序,“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无论历史怎么变化,改变的只是外在的形式。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如何修行和规范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有趣和宽厚,与别人交往是用“谑”的态度,还是使用“虐”的尖刻?让自己成为具有君子品格的人?还是随波逐流,变得语言无味,人格苍白?
想更好的提升自己达到君子的境界,只有经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过程,才会有如金如锡的坚定,有如圭如璧的沉蓄蕴藉。
所以,回溯《诗经》里的美好,也是回溯我们的本性,那从历史源头一直静静沉淀潜伏的美好,通过时光的流转迁徙,传递于我们的血脉深处。
谢金陵,经商,曾在《福建文学》《厦门文学》《辽河》《荷塘月》发表小说散文若干,灵璧家园网著名作家。